《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为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借助斜面实验原理,学会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的探究方法。
b、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c、理解并掌握惯性的定义,知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会用惯性解释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斜面实验探究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b、通过大量生活实例,理解和掌握惯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c、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形成从实际现象中分析并获得物理规律的推理意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b、通过了解科学家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掌握惯性的定义,知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会用惯性解释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能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问题讨论教学法、重点实验演示法、讲解法、推理法相结合。
【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小车、木块、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惯性演示仪等。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结合实际通过问题引入:(1)、物体原来是静止,现在要让它运动,我们应该怎么办?(2)、停止用力物体会如何呢?误导学生:物体受力就会运动,物体不受力就停止。
引导学生以推自己的书本或文具盒演示上面的过程。
学生可能会得出谬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结合实际提出有的物体撤去外力作用,物体并没有立即停下(例如:足球离开脚以后还会继续运动、汽车刹车撤销牵引力后不会立即停下来等现象)。请学生思考原因,实验事实与经验相违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出示本节课的标题。
二、探究学习新知识:
1、牛顿第一定律
(1)、让我们来看看伟大的物理学家有何观点(观看幻灯片)
(2)、演示斜面小车实验: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的斜面滑下,观察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及玻璃表面滑行的距离(提出问题:为什么滑行的距离不同?)。学生发表看法:可能是摩擦力的缘故(鼓励学生发表看法)。
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摩擦力,物体会会怎样运动呢?学生跟着猜想: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
观看幻灯片,加深对斜面实验的理解,并完成相关的填空。
(3)、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相关结论。
2、惯性
(1)、观察实验现象:惯性演示仪演示现象、打叠放的棋子、打不飞的鸡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特点。
(2)、观察小车出车祸的场景。
总结出惯性的有关概念及特点。
(3)、载重汽车越重,刹车后留下的痕迹越长,行驶的距离越远;观察不同重的小车从同一高度滚下撞击木块的距离不同。
分析出影响物体惯性大小的因素。
3、惯性现象的分析
多媒体展示常见的惯性现象,让学生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与应用,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乐趣。
(1)、如何利用惯性解释相关的现象。
(2)、了解惯性的利用与防止,阅读课本上68页生活物理社会中材料,说明惯性具有两面性。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pt所示练习,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理解。
2、练习课本上68页课后练习。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再次让学生体会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认知过程,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和掌握,区别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
五、课外作业:练习册对应的习题。
附板书: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一切物体任何情况下: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快慢、匀速变速。
3、惯性现象及解释
4、惯性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区别。
惯性:物体的性质.没有任何条件,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定律(又叫牛顿第一定律):在不受力条件下,物体的运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