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一五计划?工业化成就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0页
三大改造
初二年级 历史
01
和平过渡谱新篇——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02
社会主义制度成——三大改造的完成
03
团结合作促发展——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团结合作促发展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49年9月前完成土改的地区
1949年冬到1952年底完成土改的地区
1952年底未完成土改的地区
材料一 建国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9月大规模开展,到1953年基本结束,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全国大约有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总数约7亿亩的土地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包括297万头耕畜,3954万件农具,3708万间房屋,105亿斤粮食等。
——刘花章《试论建国后土地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 在目前情况下,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有两条道路、两种办法:
一种是旧的办法,旧的道路,让个体农民向富农、高利贷者去借贷,去当雇工、出卖劳动力,廉价出卖农产品,结果就增加富农、高利贷者、投机商人的剥削对象,让农村资本主义泛滥发展。
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再加上国家帮助来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结果就是大家富裕比较平衡地上升,也限制了富农的发展。这就是组织起来大家富裕的道路。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一、团结合作促发展——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1)背景:
分散的个体经营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
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方式:
农业
合作化
02
03
01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基本单位是生产队,土地、大型农具及牲畜无偿归集体所有;产品按劳动工分统一分配
土地入股,农具牲畜等作价入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产品统一分配
由几户或十几户组成,土地等生产资料和产品仍归私人所有,
换工互助
原则:自愿互利
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农业生产合作社
土地交公
国家投资
机械生产
集体经营
个体经营
集体经营
经营方式
个体私有
集体所有
生产资料
一、团结合作促发展——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1)背景:
分散的个体经营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
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方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果:
农民积极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
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
民总数(%) 参加高级
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
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交流生产经验
学习科学选种
合作改善农具
兴修水利工程
农民“工资”凭证
合作社公布年终结算
农民享受丰收的喜悦
1952年-1957年农业发展柱状图
一、团结合作促发展——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1)背景:
分散的个体经营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
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方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手工业仍然是社会经济生活和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为了更高效发展手工业,国家对手工业改造贯彻“自愿互利”原则,提出了“积极领导,稳步推进”改造思路,逐步引导建立手工业合作社,逐渐将个体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刘素新《试论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材料二 许多木器手工业者看了合作社的锯板机,都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他们说,一部锯板机可抵40个锯木匠的劳动,这在个体分散生产的情况下,即使不吃饭也要积上十七八年收入,才能买上一部。真是:“想想合作实在好,个体分散办不到,组织起来乐道道,机器生产效率高。”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手工业者合作社集中生产
手工业者庆祝手工业合作化胜利
一、团结合作促发展——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2.手工业合作化
(1)背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方式:
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引导手工业者走集体化道路
(3)结果:
1956年,90%以上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和平过渡谱新篇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二
材料一 现在我国存在两种私有制:一种是个体小生产者的私有制,一种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在改变这两种私有制的过程中……统一战线到底还要不要?……建立统一战线对我们有帮助,不但对过去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有利的,对现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也是有好处的。因此统一战线要坚持下去,宪法上已经作了规定。
——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
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1955年10月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座谈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抗战时同仁堂在北京继续营业,乐家的子弟中,有的暗中投身地下抗日。其中达仁堂五股东之一、乐达仁的侄女乐倩文,加入北平抗日杀奸团。
而乐家另一支族人乐元可、李铮夫妇,在抗日战争期间,了解到解放区缺乏药品,通过交通员送去不少同仁堂的名贵药品……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乐元可夫妇成为中共地下党经费的保管者,李铮于是有了 “金库主任”的称呼。
——郑洪、陆金国《中医药人地下抗战》
乐元可、李铮一家
材料二 据我们看,经过这几年,整个工商界是有进步的,各民主党派的工作是有进步的,基本情况是好的,是向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的……当然肯定成绩并不是抹杀缺点,是会有缺点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地妨碍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因为它是无政府性质的,跟计划经济是抵触的。
——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
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1955年10月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座谈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二、和平过渡谱新篇——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1.背景:
(1)积极:民族资产阶级曾与中共密切合作,为赢得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出重要贡献
(2)消极: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采取不法手段,扰乱
经济秩序
(3)条件:随经济恢复和力量增强,公私合营出现并有所发展
难点解析:【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中的“公”指的是国家,“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具体方法是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从而实现和平过渡。
企业
合作
赎买
主
次
资本家所有
(私有)
生产资料私有变公有
国家所有(公有)
第一阶段: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阶段
第二阶段:单个企业公私合营阶段
第三阶段: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
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将它们纳入国家计划轨道
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利润分配实行 “四马分肥”原则
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
乐松生 同仁堂经理 率先实行公私合营
后任北京市副市长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二、和平过渡谱新篇——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1.背景:
2.方式:
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司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3.结果:
民资曾与中共合作;扰乱经济秩序;出现公私合营
材料 同仁堂公私合营后,解放了生产力,短短几年的努力,企业面貌大改观。生产设备、厂房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改造,向着机械化、半机械化大生产迈进一大步……增设了同仁堂提炼厂,通县果园药酒车间,扩建了大栅栏同仁堂门市部,增设了同仁堂第二门市部。到1959年时,比解放前夕的1948年,职工人数由190人增加到539人……产值由16万元增加到1251.9万元,增长78.3倍。
——孙洪群、金永年《公私合营前后的北京同仁堂》
上海工商业界代表荣毅仁等向
国家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用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荣毅仁自述
天津市青年资本家宣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955年上海永安公司批准公私合营后,职工们积极进行资产清点
北京西单区13个工业
行业157户资本家踊跃在申请公私合营书上签名
1956年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50多个中等城市
资本主义工商业都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2年公私合营,末代老板杨福来。在中国餐饮业500强中,全聚德排名为中式正餐之首。
1955年“东来顺”实现公私合营。一百年后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成立集团,进入公司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
你还知道哪些历经改造发展至今的
北京老字号?
二、和平过渡谱新篇——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1.背景:
2.方式:
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司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3.结果: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民资曾与中共合作;扰乱经济秩序;出现公私合营
三
社会主义制度成
三大改造的完成
1956年底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三、社会主义制度成——三大改造的完成
1.标志:
2.实质: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评价: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简表
产品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95亿吨 19% 30%
棉 164吨 26% 93%
钢 535吨 296% 580%
煤 1.3亿吨 96% 210%
发电 193.4亿
千瓦时 166% 320%
原油 146万吨 235%
材料 毛泽东的报道一直传达到农村党支部……合作社运动迅速盲目发展,才十几个月的工夫,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压力推动下,到1956年滴,全国私营工业总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总数的82.2%分别纳入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就是说,原来预计用15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一般说共18年)完成的“三改”,实际只用了三年就基本完成了。
——李凌《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
三、社会主义制度成——三大改造的完成
1.标志:
2.实质: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评价:
积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赎买政策 公私合营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制度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将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将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共同构成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