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赏析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赏析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5 20: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赏析同步练习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文学常识】
《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作品赏析】
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一章“微君之故”和二章“微君之躬”。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两字, 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 一章“胡为乎中露”和二章“胡为乎泥中”。同时,作者字数的变换中, 始终不忘记押韵的和谐。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在艺术上,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题海拾贝】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讯、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的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题海拾贝】
1.概述这首诗所讲述的故事。


2.试简要分析诗中对这个女子的心理描写。


3.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4.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5.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约676),字子安,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他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友人的诗。上路的杜少府显然是郁郁不得志的。离别亲友,独自去往风烟迷茫、路途遥远的蜀川,此情此景自是难堪的。
诗的发端,不但点明地点,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风烟”,写五津僻远,难以望见,也隐含仕途前程,渺不可知。关切之情,在“望”中流露。三、四句推进一层说,你此去固然如飘泊的孤舟,我也是多年沉浮于宦海的人;彼此分手,我何尝不同样黯然呢!以同情为安慰,已暗用“知己”二字。然后转折出天涯如比邻的情怀。以临别不效儿女态为结,格调极高,使友人的精神也为之振作。
【题海拾贝】
1.赏析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


2.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3.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4.怎样理解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作品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干谒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常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诗的后四句,诗人用巧妙的比喻,向张丞相表白自己是不甘心过隐居生活的。最后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委婉地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引荐、出仕做官的愿望。
【题海拾贝】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品味颔联中“蒸”和“撼”字。


5.描绘“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现的画面。



6.赏析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式微》
1.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百姓遭受统治者的压迫,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矣”的效果。
2.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子衿》
1.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时焦急万分的情状。
2.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急盼之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末尾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将其强烈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3.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4.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5.希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思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一个“辅”字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
2.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抒发送别之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中显出诗人阔达的胸襟。
3.①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②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③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④别具一格: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名句。
4.“歧路”照应送别,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送别,慰勉友人不要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流露了作者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使全诗气氛由悲凉变为豪放。
5.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B 2.C
3.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运用夸张的修辞,描写了洞庭湖雄浑壮阔和气势磅礴的特点
5.水汽蒸腾,笼罩整个云梦大泽;洞庭湖水波涛汹涌,仿佛就要撼动岳阳城一般。写出了洞庭湖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特点。
6.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运用典故,这里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7.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的心愿。衬托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