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散文两篇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鸟窠/青稞 笼络/笼屉 勘误/湛蓝
B.静谧/器皿 飒至/轻飏 双瞳/幢幢
C.凭眺/轻佻 寒暄/煊赫 症结/忧郁症
D.家畜/畜牧 竣工/疏浚 扇动/一扇门
解析:选B。A项,分别读kē,lǒng/lóng,kān/zhàn;B项,分别读mì/mǐn,sà/yánɡ,tónɡ/chuáng;C项,分别读tiào/tiāo,xuān,zhēnɡ/zhènɡ;D项,分别读chù/xù,jùn,shān/shà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纪委系统官员,唯有自己是真正的“铁包公”,对他人腐败常有不忿,对外界诱惑不为所动,在反腐工作中朝乾夕惕,才能树立起反腐公信力。
B.广受欢迎的文化节目《中国成语大会》之所以成功,首先是节目包装别有用心:舞台设计前卫,舞美基调亮丽,参赛队伍从名字上就显示着浓浓的中国风。
C.开发商越界从农民的耕地上挖沟,并将污水引向鱼塘,本就理亏;农民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阻止他们继续破坏耕地,当然无可厚非。
D.从根本上说,诚信原本应该是最起码的商业道德,但苹果公司却对东方的衣食父母非常傲慢,而这种无与伦比的傲慢挑战着中国消费者的耐心。
解析:选A。A.朝乾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很勤奋,很谨慎。B.别有用心: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这里应用“独具匠心”。C.无可厚非:不可以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此处应用“无可非议”。D.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不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B.当年极为畅销的一本书《墨迹》的作者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曾子墨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轨迹写的。
C.东莞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将在东莞召开,大家纷纷报名要当志愿者。但经过最后筛选,我们发现,志愿者大多是以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为主。
D.寻求人生乐趣的法则是,知道自己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深信能够战胜它们,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乐趣。
解析:选D。A项,句式杂糅,应为“有……危险”或“会遭到破坏”。B项,句式杂糅,要么说“《墨迹》的作者是……曾子墨”,要么说“《墨迹》是……曾子墨……写的”。 C项,句式杂糅,“是……”和“以……为主”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①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②题材扩大,诗体完备,诗家辈出,风格多样
③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
④同时,诗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熟
⑤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⑥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对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A.③①⑥④②⑤ B.③④⑤②①⑥
C.⑤②①⑥④③ D.⑤①④⑥③②
解析:选A。解答此题,既要注意整个文段的语境和横线的上下文,也要注意题中六句话内部的关系,还要注意标点。题中,③和①紧承首句,是“鼎盛时期”的主要表现,同时③是①的原因,因此有③①的排列;⑥中的“这些”指代③①的内容;分号表并列,故接下来选④“同时”;接下来排诗歌成熟化的表现,选②;最后小结,选⑤。故选A。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门
王清铭
窗是眼睛,专门用来看房外的风景。依靠南窗看看院子树木,觉得自己可以如树木一样枝繁叶茂地生长,因此觉得愉快;脸上和心底的皱纹没有了,却有一种傲然自得的心情如树一样盘根错节。
窗是闲适的,门就不同。门要用来出和入,迎来送往,不仅要用眼睛频频注视,还要用口舌喋喋不休或口是心非地说话,手和脚矫揉造作地行动,超载的腰还要承受弯下来的张力和头部造成的地心引力,有时甚至连无辜的脸庞也要装模作样地堆满容易凋谢的笑容。从某个方面说,窗是主动的,门却是被动的。“轻敲柴扉久不开”可能只是因为屋内确实没人;窗属于个人,而门是大众化的。陶渊明能够“门虽设而常关”,可能是因为“心远地自偏”。
关门表示你不欢迎别人进入你的空间,或是你愿意独居静处,开门表示你恭迎外面的世界跨过门槛“走”进来,愿意过群居的生活,让个人空间延伸向公众空间。门处于外部世界与个人生活的接触点和临界点上,开门和闭门的自由,意味着你与这个喧嚣世界友好睦邻。但大多数的时间世界没有向你展现其亲和力。不邀而至的人砰然敲门,你不得不打开不愿打开的门,让敲门声撞击你紧锁的内心;有时你想给门加上栓,与朋友谈一些外部世界听不到的话,但隔墙有耳,你只能让门无奈地开着,至少得露出一条泄密的门缝给窥伺的眼;当然还有粗暴的人破门而入,偷东西的贼撬门而进。你不难理解,为何现代的楼房连接外界的窗越来越多,越来越宽敞豪华,而门只有一个,而且还要加上一层冷若冰霜的铁和一眼颇有深意的窥视孔。
人们把这用于防护的门孔称为“猫眼”,当然不是用来逮老鼠的,而是把门外的世界放在某一个“焦点”上。
自由的门既代表欢迎的权利,也代表拒绝的权利。现代人似乎都不善于拒绝,拒绝讨厌的拜访,心有旁骛的应酬,虚与委蛇的敷衍。佛说要懂得“舍弃”,但门从不会在我们双手合十时“坐化”。有时候墙远比门要来得自由,墙不会用古板的表情表示欢迎,却可以用坚硬的背影拒人于千里之外。门的“本义”是进出的自由,但现在却“离题万里”。留下拍击伤疤最多的是门,有时我突发奇想:把这个世界的门都还原为墙,会变成什么样子?
但这个世界不需要太多的墙。前门之外,再在屋后辟一个后门,悄悄地溜走,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它太消极,而现代的楼房又太高。较积极的办法,是把好心灵之“门”。每个人的心底都耸立一幢心灵潜居的琼楼玉门。现代人,很有必要给自己的“琼楼玉门”安上守卫的“岗哨”,守护心头的那一片真。
钱锺书先生写过窗的随笔,说窗有“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浪漫。门不然,它是“现实主义”的,即使关得再紧,也必须打开,让社会走进来,让自己的生活“走”出去。门具有现实的琐屑和无可逃避。
但每个人都必须从门走出,现代通讯技术的发达让门形同虚设,世界用各种方式拜访或打扰你,让你无法拒绝。拒绝世界的喧嚣,这只意味着:你抛弃了生活。
(选自《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窗的主动”是说人们可以悠闲地依窗欣赏外面的风景,“门的被动”是指门被拍击得满是伤痕。
B.门虽然是大众化的,但陶渊明能够做到“门虽设而常关”,是因为他“心远地自偏”。
C.作者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没有开门和关门的绝对自由。
D.“猫眼”实质上是一眼人们用来窥视他人隐私的颇有深意的窥视孔。
解析:选C。A.“门的被动”在文中是指门很多时候被迫要用来出和入,迎来送往。B.原文是“可能是因为‘心远地自偏’”。D.“窥视他人隐私”无中生有。
6.王清铭的《门》也说出了“开门”和“关门”的含义。请根据文意写出在本文中“开门”和“关门”的含义。
答:
答案:“开门”表示你恭迎外面的世界跨过门槛“走”进来,愿意过群居的生活,让个人空间延伸向公众空间,“关门”表示你不欢迎别人进入你的空间,或是你愿意独居静处。
7.第六段中说“把好心灵之‘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答:
答案:“门”是心灵自由的外现。自由地开门、关门,是保持个性独立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守护心头的那一片真”。
三、语言表达
8.根据语境,在画线处填入恰当的句子。
窗是什么?是将你眼前的世界浓缩在一起的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居室中一道绝美的、为阳光而做的装饰品……
解析:采用原句句式和比喻修辞,突出“窗”与外界的联系即可。
答案:是可以让你躲在其后慢慢欣赏世界的美丽屏障 是将人与大自然联系起来的透明桥梁
9.请以“窗”为中心,分别写两段话,第1段描绘一个场景,第2段阐释某种哲理即可。
第1段:
第2段:
解析:场景描绘要有适当的细节,从“窗”的功用角度阐释某种哲理即可。
答案:(第1段)窗内书声琅琅,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正渴求着知识;窗外英姿飒爽,一个个飞转的球儿正演绎着竞争与拼搏。
(第2段)封闭了三月冷雨的窗,同时也封闭了绿色,封闭了整个春天;阻挡了闹声的窗,同时也阻挡了鸟语,阻挡了整个世界。
PAGE
- 5 -
(共57张PPT)
第三单元 散文(2)
第三单元 散文(2)
第三单元 散文(2)
第三单元 散文(2)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c高考资源同网你身边的高专象
考资源网第一时间更新名校试题,30个省市区资源一网打尽!课件、教案、学案、素材、论文种类齐全
第三单元
DI SAN DAN YUAN
散文(2)
单元序曲
议论散文两篇
菱角的喜剧
生汗中,我们对太多的事物熟视而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洲
无睹。我们看惯了大空,淬然不觉了宙
北则为”,同样是橘子,为什
的幽深;我们看惯了流水,全然没有
么公有不同的结果?生物的生长
“逝者如斯”之感。不是因为日然万物
有其一般的规律,但也有其特殊
的玄妙,而是因为我们懒于运用本该“深
的情况。囚此,我们做仟何事情,
虑”的人脑
”和“窗”都是
都要既掌握其一般性的一亩,又
我们可罕见惯的事物,谁曾留意过其
要了解其特殊性的一面,只有这
瘟涵的哲理?当我们打开饯钟书的散文
样,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秦
窗》时,我们会为其睿智而惊异;当
牧先生的《菱角的喜剧》可以帮
我们岚读受利的《门》时,我们会为其
哲思而心服
助我们领悟这个道理
渐
听,邶滴答流逝的钟声;看,邡季节忽然乂换。这鄙是时间。时间真是
个谜:最长又最短,最快又最慢,最能分散又最皃广,最不受哐视又最宝赀,
渺小与伟大都在其屮诞生。时间又很玄妙:无涯无际,无始无终,无穷无尽
绵绵岁月,悠悠历史,皆出其构成。它既公正而又让人徒感无奈:人人不断
拥有时间,人人乂不断丧失时间。我们该怎样把握“朝如青丝暮成需”的瞬
间人生?我们乂该怎样珍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时间
鱼书
说不尽的狗
是什么让唐代的大诗人张鱔这样
提到这个可爱的牛灵,你可能
不安?“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
情不白禁,列举出它人量的“雅号
临父又廾封。”是什么让米代的女词
慾行”:蝇狗竹、狗急跳墙、狗
人李清照这样痴痴地期盼?“云屮谁
以笮师、狗尾续貂、狗仗人势、狗
寄锦书来,堆字回吋,月满西楼。”
血喷头、狗眼看人低,诸如此类
又是什么让明代的游了袁凯这样归心
但是你千万别误解了这篇文章的主
如箭?“江水三千坦,家书十五行
日:它不是向你传授內容卡笛的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是书信
养狗
而是问你介绍中西文
是那承载着亲情、爱情与乡情的书信
化在翻译巾的不同。幽默风趣是孙
但这美好情感的使者正渐渐淡出我们
纠振的习惯,轻松调皮是孙结振的
的生活。朋友,你还写信吗
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