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B. 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C. 动物在生存竞争中,体型较大的个体一定获胜
D. 生物都得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竞争
北大西洋东部的马德拉群岛上经常刮大风,在这个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海岛食物中缺乏翅生长的物质
B. 大风的环境不适宜飞行,因此翅退化
C. 在环境条件下仅产生适应该岛多风环境的变异,并通过遗传逐代积累
D. 自然选择的结果
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 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 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 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
D. 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金鱼的品种很多,形成众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
A. 金鱼的适应能力很强 B. 金鱼的形态特别
C.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某农场的农民用某种杀虫剂消灭菜青虫,开始使用时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该杀虫刑的药效不稳定
B. 菜青虫经过长期努力,适应了有该杀虫剂的环境
C. 少数抗药性强的菜青虫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
D. 杀虫剂使菜青虫的基因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根据达尔文创立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有关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长颈鹿的祖先有的长颈,有的短颈
②在缺乏青草的环境中,长颈鹿的颈经常使用而生长
③逐代选择,长颈鹿的变异逐代积累成长颈鹿
④通过生存竞争,颈长的个体生存.
A. ①一②一③一④ B. ②一①一③一④
C. ②一③一④ D. ①一④一③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小岛上,生活着多种食性不同的野生地雀,它们喙的形状也有明显差异(如下图)。从进化角度分析,鸟喙形状差异形成的原因是
A. 小岛面积不同 B. 地雀繁殖方式不同
C. 自然选择的作用 D. 人工选择的作用
有人将英国椒花蛾中的灰白色蛾和暗黑色蛾进行标记,同时在工业污染区,非污染区放养一段时间后,尽量回收,统计结果如表.分析错误的是( )
地区 灰白色蛾/只 暗黑色蛾/只
释放数 回收数(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数(回收率)
工业污染区 64 16(25%) 154 82(53%)
非污染区 393 54(13.7%) 406 19(4.7%)
A. 天敌对椒花蛾起到选择作用
B. 工业污染区暗黑色蛾是有利变异
C. 非污染区灰白色蛾的体色是保护色
D. 椒花蛾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衰老死亡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 )
A. 人工选择 B. 生存竞争 C. 遗传变异 D. 自然选择
节肢动物鳃的进化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鳃进化出的结构是不同的 B. 鳃的进化有利于适应生存环境
C. 鳃的进化与遗传、变异无关 D. 鳃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填空题
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的14种“达尔文地雀”,达尔文对地雀多样性的解释是:
(1)14种地雀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祖先的个体之间在大小、喙形、栖息场所和食性等方面存在着______。
(2)它们要生存下去,就得与环境之间进行______,该过程中具有______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殖后代,这叫______。
(3)它们通过______使______不断积累和加强,便形成了许多新品种。
(4)生物的______和__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三、简答题
19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绿树成荫,在这里生活着一种桦尺蛾,其成虫是一种飞蛾,有浅色和深色两种类型,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1850年和1950年(此时该地区已变成了一个工业区),生物学家们曾先后两次对这一地区的桦尺蛾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请结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完成下列问题。
调查时间 栖息环境 浅色桦尺蛾 深色桦尺蛾
1850年 长满地衣的树皮 95% 5%
1950年 被煤烟熏黑的树皮 5% 95%
(1)桦尺蛾的体色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桦尺蛾的体色有深色和浅色,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一般是______,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动物的保护色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角度来看说明了______。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的结果。
(3)不同的栖息环境的______作用,保留了桦尺蛾有利变异的个体,并决定了桦尺蛾进化的______。生存下来的个体是通过______?来积累其特性的。
下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图2表示蜥蜴原种脚趾的两种性状(分趾、联趾)比例变化过程,请分析图解回答:
(1)小岛上蜥蜴原种脚趾有两种性状,分别是分趾、联趾,这两种性状称为______;蜥蜴原种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性状,说明蜥蜴存在______。
(2)在蜥蜴进化过程中,有利性状个体生存下来,不利性状个体被淘汰掉,这个过程就是______,该过程是定向的,其方向是由______决定的。
(3)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D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d代表蜥蜴脚趾的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小岛陆地上食物由于短缺,导致______型个体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4)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间的基因也不尽相同,每种生物都有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______的多样性。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效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因此体型较大的个体一定获胜的说法不正确,即C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
解: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因此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D.
3.【答案】D
【解析】
解: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气候比较寒冷的瑞典南部进行栽培,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表明三叶草不适应瑞典南部的环境;经几十年后,产量显著提高。是因为不耐寒的个体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下来,在繁衍的过程中,将这种耐寒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耐寒个体。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是寒冷的天气若干年来定向选择的结果。它不能表明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只能说具有耐寒特性这种变异的三叶草适应新的环境。故D的说法错误。
故选:D。
4.【答案】D
【解析】
解: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金鱼起源于我国,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之尊贵身份。所以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
故选:D。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选择学说与生物进化的原因。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自然选择学说与生物进化的原因。
【解答】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菜青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杀虫剂时,把抗药性弱的菜青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菜青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菜青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菜青虫杀死,抗药性强的菜青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菜青虫是抗药性强的菜青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D
【解析】
解: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长颈和高前肢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在缺乏青草的环境中,长颈鹿的颈经常使用而生长的变异是环境因素形成,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C
【解析】
【分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据此解答。
【解答】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小岛上,生活着多种食性不同的野生地雀,它们喙的形状也有明显差异,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C。
8.【答案】D
【解析】
解:A、天敌对椒花蛾起到选择作用,正确;
B、工业污染区暗黑色蛾与环境颜色相似,因此是有利变异,正确;
C、非污染区灰白色蛾的体色是保护色,正确;
D、椒花蛾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天敌捕食而不是衰老死亡,错误.
故选:D
9.【答案】D
【解析】
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
解:A、据图可见:鳃进化出的结构是不同的,A正确;
B、据图可见:鳃的进化有利于不同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B正确;
C、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鳃进化,C错误;
D、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的即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D正确。
故选:C。
11.
【解析】
答:(1)生物(达尔文地雀)在繁衍过程中,个体之间会在许多性状方面如大小、喙形、食性等方面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
??? (2)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要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去,即适者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会死亡,即不适者被淘汰。
??? (3)能够遗传的有利变异,经过许多代的选择、积累,便形成了许多新品种。
??? (4)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这样就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故答案为:(1)变异(或差异)
(2)生存斗争;有利变异;适者生存
(3)遗传;有利变异
(4)多样性;适应性
12.【解析】
解:(1)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称为相对性状,桦尺蠖体色有深色和浅色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这是一种变异,而这种变异一般是可遗传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2)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蠖,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的进化思想,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不同的栖息环境的选择作用,保留了桦尺蛾有利变异的个体,并决定了桦尺蛾进化的方向。生存下来的个体是通过遗传来积累其特性的。
故答案为:(1)性状;变异;可遗传的;
(2)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自然选择;
(3)选择;方向;遗传。
13.【解析】
解:(1)相对性状是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小岛上蜥蜴原种脚趾有两种性状,分别是分趾、联趾,这两种性状称为相对性状。“蜥蜴原种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性状”,体现了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遗传说明蜥蜴存在变异。
(2)“在蜥蜴进化过程中,有利性状个体生存下来,不利性状个体被淘汰掉”,这个过程是自然选择,该过程是定向的即适者生存,其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3)“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D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d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则分趾型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联趾型的基因组成是dd。从图2看出,小岛上食物由于短缺,导致联趾型个体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
(4)“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基因库;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基因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 变异(或个体差异)
(2)自然选择; 环境
(3)联趾;? 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
(4)基因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