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两小儿辩日同步达标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两小儿辩日同步达标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5 20:5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小儿辩日》达标检测
一、含英咀华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书写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辨斗(争辩、争论),问其故( gù )。
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到,到了)日中则如盘盂( y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tāng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D.两小儿笑曰:"孰(shú )为(wèi)汝(你)多知(智慧)乎?"
2.下面各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孔子到东方去游玩,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B.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太阳在中间时距离人远。”)
C.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D.孔子不能决也。(孔子听了,不能帮他们下决定。)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下面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C.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下面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B.孟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亚圣”。
C.《列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御寇所著。
D.“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其中,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下面各句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通过写两小儿围绕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进行辩斗,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B.文章通过孔子无法判定两个小孩儿对太阳离地远近的争论的故事,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博学多闻的孔子实际上也真的不懂得。
C.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D.全文仅一百多字,语言简明,层次分明;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然后摆出两小儿的不同看法,继而提出两小儿所持看法的依据,最后写孔子不能作出判断而受到讥笑。
5.下面各句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寓言的寓意大致可分为基本寓意(也叫“具体寓意”)和引申寓意(也叫“普遍寓意”)两种,基本寓意来自创作者的意图,往往存在于上下文之中,而引申寓意则多受读者的理解角度、诠释意图的影响。
B.就本文而言,其基本寓意大致是说天下至大,万物至多,知识无穷,即使博闻广知的圣贤也不可能全知全能。道家认为自然万物远非人的智能所能“周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因此,主张体验自然、融入自然、“同于自然”。
C.“两小儿”证明自己观点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即先给出观点,然后用生活中的常理(“远者小而近者大”“近者热而远者凉”),结合自然现象(“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他们两人所用的常理是人们熟悉的,所举的自然现象也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可以比较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D.“两小儿”在证明自己观点的同时,也没有去反驳对方的观点。但是由于他们从不同而又具有相同“证明力”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究竟是日初出时距离人近/远,还是日中时距离人近/远),运用的思维方式也相同,因此他们其实无法互相反驳。实际上,他们是以己之“是”显人之“非”,能够自证自己的观点有道理,却并不能真正证明对方的观点没道理,不能否定对方的观点有常理和事实的支撑。故而他们互相不能说服对方,连孔子也无从判断孰是孰非。
6.下面各句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从“辩日”的角度,可以认为本文在寓示一个道理:即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现象,也可能包含有我们不知或不确知的道理、知识,需要关注、深思。
B.从“小儿”和“孔子”的角度,本文可以这样理解: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独到的思考;学识渊博、名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小孩子面前是多么坦率承认自己有所不知,贯彻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主张,而不是故作高深或恼羞成怒,的确令人敬佩。
C.从“辩斗”的角度,唐人卢重玄认为,孔子并非不知小儿所说之理,也并非不能参与辩论,只是因为圣人的职责是明道济世,无暇,也不必与小儿辩论。
D.对现代人来说,这则寓言提示我们:看事物可以看现象,不求本质,否则将为现象所惑,虽百计千方,也难得真知,更难求真理。
7.两小儿辩日的启示下面各句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B.我们要不断学习。.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C.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D.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不能像两小儿一样,要用道理说明问题。
8.《两小儿辩日》中心思想下面各句中表述正确的几项是( )3分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 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C.片面地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二、他山之石
文言文阅读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②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注释】①行室:田间休息处。②苫:用草编成的遮蔽物。③豕:猪。
1.解释加点词语。(4分)
(1)一屠暮行 ( ) (2)顾无计可以死之( )
(3)股直不能屈 ( ) (4)遂负之以归 ( )
2.翻译句子。(6分)
①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顾无计可以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遂负之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狼对屠的威胁,哪些词语写出了屠的机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中的狼是凶残的,屠夫虽然只有一把“___________”的小刀,却用它战胜了狼,从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现代文 阅读 窑? 变 余显斌
(1)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2)他开一爿(pán)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一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hù)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
(3)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4)买家只许看,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买瓷的,尤其是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要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5)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只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6)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7)由于路近,他没有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8)三轮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少钱!”
(9)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没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一咬牙:“我赔!”他哼了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10)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一个纸盒子,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11))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12)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13)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14)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15)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
(16)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17)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选自2017年5月《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3分)
A.第(6)自然段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为下文埋下伏笔。
B.联系标题“窑变”,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是民工司机。
C.从第(17)自然段画线句可以看出,人要想成为如鲁山花瓷一样的瓷中极品,有时需要经历“窑变”。
D.第(9)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同情农民工的人。
2.第(12)自然段划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 ??????????? ?
?
?
3.谈谈你对标题“窑变”含义的理解。(3分)
答: ?
?
??????????? ?????????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现实生活中,相信你也有过“窑变”的经历。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窑变”过程。(3分)
《两小儿辩日》达标检测

一、含英咀华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书写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辨斗(争辩、争论),问其故( gù )。
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到,到了)日中则如盘盂( y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tāng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D.两小儿笑曰:"孰(shú )为(wèi)汝(你)多知(智慧)乎?"
2.下面各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孔子到东方去游玩,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B.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太阳在中间时距离人远。”)
C.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D.孔子不能决也。(孔子听了,不能帮他们下决定。)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下面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C.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下面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B.孟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亚圣”。
C.《列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御寇所著。
D.“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其中,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下面各句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通过写两小儿围绕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进行辩斗,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B.文章通过孔子无法判定两个小孩儿对太阳离地远近的争论的故事,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博学多闻的孔子实际上也真的不懂得。
C.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D.全文仅一百多字,语言简明,层次分明;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然后摆出两小儿的不同看法,继而提出两小儿所持看法的依据,最后写孔子不能作出判断而受到讥笑。
5.下面各句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寓言的寓意大致可分为基本寓意(也叫“具体寓意”)和引申寓意(也叫“普遍寓意”)两种,基本寓意来自创作者的意图,往往存在于上下文之中,而引申寓意则多受读者的理解角度、诠释意图的影响。
B.就本文而言,其基本寓意大致是说天下至大,万物至多,知识无穷,即使博闻广知的圣贤也不可能全知全能。道家认为自然万物远非人的智能所能“周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因此,主张体验自然、融入自然、“同于自然”。
C.“两小儿”证明自己观点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即先给出观点,然后用生活中的常理(“远者小而近者大”“近者热而远者凉”),结合自然现象(“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他们两人所用的常理是人们熟悉的,所举的自然现象也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可以比较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D.“两小儿”在证明自己观点的同时,也没有去(试图)反驳对方的观点。但是由于他们从不同而又具有相同“证明力”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究竟是日初出时距离人近/远,还是日中时距离人近/远),运用的思维方式也相同,因此他们其实无法互相反驳。实际上,他们是以己之“是”显人之“非”,能够自证自己的观点有道理,却并不能真正证明对方的观点没道理,不能否定对方的观点有常理和事实的支撑。故而他们互相不能说服对方,连孔子也无从判断孰是孰非。
6.下面各句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从“辩日”的角度,可以认为本文在寓示一个道理:即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现象,也可能包含有我们不知或不确知的道理、知识,需要关注、深思。
B.从“小儿”和“孔子”的角度,本文可以这样理解: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独到的思考;学识渊博、名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小孩子面前是多么坦率承认自己有所不知,贯彻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主张,而不是故作高深或恼羞成怒,的确令人敬佩。
C.从“辩斗”的角度,唐人卢重玄认为,孔子并非不知小儿所说之理,也并非不能参与辩论,只是因为圣人的职责是明道济世,无暇,也不必与小儿辩论。
D.对现代人来说,这则寓言提示我们:看事物可以看现象,不求本质,否则将为现象所惑,虽百计千方,也难得真知,更难求真理。看事物不能只看现象
7.两小儿辩日的启示下面各句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B.我们要不断学习。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C.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D.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不能像两小儿一样,要用道理说明问题。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
8.《两小儿辩日》中心思想下面各句中表述正确的几项是(A B C)3分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 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C.片面地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二、他山之石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②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注释】①行室:田间休息处。②苫:用草编成的遮蔽物。③豕:猪。
1.解释加点词语。(4分)
(1)一屠暮行 ( ) (2)顾无计可以死之( )
(3)股直不能屈 ( ) (4)遂负之以归 ( )
2.翻译句子。(6分)
①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顾无计可以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遂负之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狼对屠的威胁,哪些词语写出了屠的机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中的狼是凶残的,屠夫虽然只有一把“___________”的小刀,却用它战胜了狼,从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 (1)晚上 (2)使……死 (3)大腿 (4)背着
2.①一个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后面受到狼的)逼迫。
②屠夫也没有办法杀死狼。
③屠夫于是把狼背了回家。。
3.狼的威胁:逼 屠的机智:伏、捉、割、吹、缚
4.不盈寸 拥有勇敢和机智就可以战胜凶狠的敌人。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后面受到狼的)逼迫。大路旁边有夜里耕田时所遗留下来的屋子,屠夫就跑进屋里躲了起来。狼从草席中把爪子伸了进去。屠夫急忙捉住它的爪子,让狼逃不走。可是屠夫也没有办法杀死狼。屠夫只有一把一寸不到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来吹狼。屠夫用尽全身力气吹了一会儿,觉得狼动得没那么厉害了,这才用带子把狼捆缚住了。出来一看,那狼的全身已经胀得像牛一般大了,大腿伸直不能弯曲,嘴张大闭不上。屠夫于是把狼背了回家。如果不是屠夫怎么能想出这样的计谋呢。
三、现代文 阅读
窑? 变
余显斌
(1)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2)他开一爿(pán)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一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hù)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
(3)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4)买家只许看,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买瓷的,尤其是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要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5)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只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6)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7)由于路近,他没有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8)三轮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少钱!”
(9)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没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一咬牙:“我赔!”他哼了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10)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一个纸盒子,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11))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12)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13)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14)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15)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
(16)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17)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选自2017年5月《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3分)
A.第(6)自然段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为下文埋下伏笔。
B.联系标题“窑变”,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是民工司机。
C.从第(17)自然段画线句可以看出,人要想成为如鲁山花瓷一样的瓷中极品,有时需要经历“窑变”。
D.第(9)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同情农民工的人。
A、C(C选项着眼于全文,2分;A选项着眼于局部,1分;B項重点刻画人物是“他”,他不想纠缠是因为这鲁山花瓷是赝品,不值钱,“他“怕被行家看出破绽。)
2.第(12)自然段划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 ??????????? ?
?
?
(3分)动作描写(1分),表现出民工司机非常珍惜他的血汗钱,每一张钱都来之不易,同时也表现了民工司机敢于担当、诚信朴实、善良的高贵品质 (2分)。
3.谈谈你对标题“窑变”含义的理解。(3分)
答: ?
?
?
?“窑变”指瓷器土胚在窑中经过数次高温烧烤后,最终形成美丽魯山花瓷的过程(1分),在文中,“窑变”的深层含义是指“他”在民工司机敢于相当、讲诚信美德的影响下得到净化后发生变化的过程。(2分)
?????????? ?????????
4.“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现实生活中,相信你也有过“窑变”的经历。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窑变”过程。(3分)
答: ?
?
?
?(答案略。考生能联系“自身缺点受到某人、某事物、某种现象的影响,得到启发,受到警醒,发生质的变化”进行回答,语言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得到满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