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扇形的认识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扇形的认识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04 17:5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扇形的认识
1教学目标
1.知道扇形,认识弧、圆心角,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建立扇形的概念,了解扇形与圆的关系。
2.在观察、讨论、判断、操作等探究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
3.在学习中,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情分析
??????? 我班学生在以前已经认识了角、圆,学会画圆、画角的基础上来认识扇形,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扇形的认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认识扇形很简单,但是在认识扇形的基础上认识圆心角,理解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面积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学好扇形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学生也具备良好的电脑操作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操作电子白板。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扇形,认识弧、圆心角,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教学难点:理解扇形的概念,及半径、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面积。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1.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扇形物体。
提问:
(1)这些物体的名称有什么共同点 ?
(2)为什么都有一个“扇“字呢?
2.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扇子形状的平面图形。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图形称为“扇形”。(板书课题:扇形的认识)
活动2【讲授】新知学习
(一)感知扇形与圆的关系。
1.提问:看到这个扇形,你会想到什么图形呢?(生:圆形。)
2.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一个圆。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扇形与这个圆有什么联系?
3.师:是的,扇形都是圆的一部分。请学生观察这个扇形。
4.提问:你认为扇形由哪几部分围成的?
(一)感知扇形与圆的关系。
1.提问:看到这个扇形,你会想到什么图形呢?(生:圆形。)
2.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一个圆。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扇形与这个圆有什么联系?
3.师:是的,扇形都是圆的一部分。请学生观察这个扇形。
4.提问:你认为扇形由哪几部分围成的?
(二)学习弧的概念。
1.?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弧、半径)。
2.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3.提问:你能给同学介绍介绍什么是弧?(?生: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4.师介绍:这条弧头尾有两个端点,老师分别标上A和B,这条弧为“弧AB”,弧是圆上的一部分。
5.提问:谁来说说什么是弧?(?生: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师板书在黑板上。
6.介绍:读作:“弧AB”。”
?(三)扇形的概念。
1.提问:谁再来说说什么是扇?
2.小结: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四)认识圆心角。
(1)提问: “两条半径所夹的角叫什么角?(生:圆心角)
(2)提问:什么样的角叫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3)提问: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顶点在哪儿?(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五)三角形和扇形的区别。
1.出示一个扇形
提问:扇形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长得像?(生:三角形)师画出一个三角形。
2.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3.小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一条弧围成的图形;有一条不是线段,而是弧,弧是圆的一部分,是曲线,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
活动3【练习】反馈练习
1.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的图形是扇形吗????????????????????????
?小结:扇形必须有“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这两个条件。
?2.下面图形阴影部分的角是圆心角吗??????????????
小结:圆心角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角的顶点在圆心;二是角的两条边是圆的半径。
活动4【练习】画扇形,感知特征
(一)画扇形。
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再在圆中画一个圆心角是60°的扇形。
?(1)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2)总结画法。
(3)生学着在练习纸上画。
(二)展示学生作品
1.出示第一组作品:半径2cm,圆心角分别为30 100° 160°
(1)评价完,请学生观察、比较圆形中扇形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结: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越大,所对应的扇形越大;反之,圆心角越小,所对应的扇形越小。
2.出示第二组作品:圆心角分别为80°,半径2cm、3cm、4cm。
(1)观察、比较。
(2)小结:圆心角相等,半径越长,扇形越大。半径越短,扇形越小。
活动5【练习】应用巩固
1.欣赏扇形。
(1)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扇形。?? ???
(2)说说生活中应用扇形的好处?
2.下面扇形的圆心角各是多少度?分别是所在圆面积的几分之几?
3.画对称轴。
4.扇环欣赏。
活动6【活动】回顾总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