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时
第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分吃圆形大饼)为素材,引入分数加法的学习。这样选材有以下好处:(1)体现分数加法的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2)用圆形中的某些部分表示分数相加的直观图形,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通过例1的学习,引导学生由整数加、减法的含义推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三年级上册已学过一些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但当时采用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没有引导总结一般的计算方法。在第四单元,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建立起了“分数单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一般计算方法,学生易于接受。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应用题。
3.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二次调整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题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2)学生思考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3)师:你能算出结果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是1个,是3个,合起来是4个,即。
(4)师:+的和是,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同桌商量后举手发言,教师归纳: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5)课件动画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示,可以看出结果是,也就是。强调: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教学例1的第(2)题
(1)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指名学生说一说求“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应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
(2)师:为什么-的分子可以直接相减?
因为它们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3个减去1个,得到2个,即,也就是。
3.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小结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相同,加法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4.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三、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9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91页第1~5题。
3.完成教材第92页第6题。(提示: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连加或连减)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了吗?
作业设计
A类:一个修路队,第一天修了千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千米,两天一共修路多少千米?
B类:已知a-b=c,如果a=,b=,那么c是多少。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1:(1)+===
(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