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时
第2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相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而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得更普遍。因此,它是分数加、减法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整册教材的学习重点。本小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了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上进行教学的。本小节只安排一个例题,含两个小题。第(1)题是异分母分数加法,第(2)题是异分母分数减法。由于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因此通分就成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
教材例1提供的情境,对学生还起环保教育的作用。要解决例1中第(1)小题的问题,学生不难想到用加法解决,同样第(2)小题用减法解决。并会用转化的思想,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相加、减。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自己会概括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法则。
目标与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到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二次调整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面各题。(学生口算,集体订正)
+ - - +
2.通分。
和 和 和
请学生通分,并说一说通分的依据和通分时应注意的问题。
3.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法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小题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读图,理解题意。
(2)学生小组集体探究讨论,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适时引导学生。
板书学生所列算式:+
(3)教师设疑: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算出这道算式的结果吗?
通过交流反馈,使学生意识到:用学过的知识无法直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和的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但可以用通分的方法把这两个分数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就可以直接相加了。
(4)学生按照上面交流的方法独立计算+。指定一名学生说说通分的过程和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
(5)总结方法:教师用课件动画显示+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明:由于10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份,这样变成,变成,所以+=+=。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要先通分才能相加。
2.教学例1的第(2)小题。
(1)教师根据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展开合作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薄弱小组:题中两个量比多少,实际上就是两个分数比大小。求“它们的差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两个分数相减的差。
(2)让学生自己尝试列出算式,独立计算,同时请一名学生板演。
(3)评讲板演,请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最后集体订正,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教师板书:
> -=-=
通过书写,得出异分母分数相减的计算方法:先通分再相减。
3.师生共同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93~94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95页第1~5题。
四、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谁能复述一下?
作业设计
A类:小明家与学校距离km,小明已走了km,还剩多少千米没走?
B类:李叔叔运吨西瓜到县城去卖,第一天卖出西瓜总重的,第二天卖出西瓜总重的,还剩下总重的几分之几没有卖出去?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1:(1)+=+=
(2)> -=-=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