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26张PPT)+教案+导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2《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26张PPT)+教案+导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4 11:11:57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寓言四则(二)
语文人教版 七年级上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比如我们熟悉的《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老马识途》等。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两则出自《吕氏春秋》和《列子》中的寓言故事。
作者展示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 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不明),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著名的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著有《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作者展示
作品展示
《吕氏春秋》是我国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撰写的。全书26卷,共160篇,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八览,所以这部书又名《吕览》。该书内容繁复,思想很不统一,儒、道、法、墨各家学说杂呈其中,所以后人又称它为“杂”家的代表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重要影响。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御寇手作,原书早已失传,现在的《列子》八篇是后人根据有关资料编著的,从思想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列子》一书虽然主要是收集古代典籍而成,然而经过作者的精心剪裁,却形成了独立的思想体系,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作品展示
生字展示
首先是以讹专讹的结果,传言使宋君信以为真,或是出于好奇;其次,也说明了宋君的愚昧无知。
内容展示
示例: 谣言止于智者。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随意相信传言,要有实事依据;另外,对于传言,我们不能随便乱传,这样会使谣言越传越离谱。
内容展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必要的担心是愚蠢的。它讽刺了那些整天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担忧的人。
内容展示
解释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 )
(2)家无井而出溉汲( )
(3)及其家穿井( )
(4)国人道之( )
(5)闻之于宋君( )
(6)丁氏对曰( )
浇灌、灌溉
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讲述
知道、听说
应答,回答
文言词积累
(7)身亡所寄( )
(8) 因往晓之( )
(9)若屈伸呼吸( )
(10)奈何忧崩坠乎( )
(11)天果积气( )
(12) 亦不能有所中伤( )
(13)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14) 其人舍然大喜( )
通“无”
告知,开导

怎么,为何
果真,当直,表反问
伤害,受伤
纵使,即使
同“释”,解除、消除
文言词积累
(1)身亡所寄( )
(2)其人舍然大喜( )
通“无”
同“释”,解除、消除
通假字积累
而:家无井而出溉汲( )
有闻而传之者( )
而顷刻两毙( )
于: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表因果,因此
表顺接,然后
表转折,但是
介词,表动作 发生的对象
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处所
多义词积累
之: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求闻之若此( )
又有忧彼之忧者( )
若:求闻之若此( )
若屈伸呼吸( )
代词,代这个问题
结构助词,无义
结构助词,“的”
象,如

多义词积累
(1)得一人之使( )
(2)因往晓之( )(3)亦不能有所中伤( )
古义:劳动力,今义:派,让
古义:开导;今义:明白,知晓
古义:伤害;今义:说别人的坏话
古今词积累
《穿井得一人》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打水)。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节省)一个人(的劳力)。”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谈论着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君就派人去问那个姓丁的,要家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杞人忧天》译文: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坠落下来、地会崩塌下去,自己会没有地方依附,因而急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人,看到这个人这样担心,又为这个人担忧,于是就前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在一起的气罢了,没有什么地方没有气的,你一屈一伸、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中活动,为什么要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假如天当真是聚在一起的气的话,日月星辰不会坠落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就说:“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伤害人的。
那人说:“大地崩塌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就说:“地,不过是聚积起来的土块罢了,四处都塞满了土块,没有地方没有土块。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要担心在地崩塌呢?”
那个人听了,就放下心来,高兴极了,开导他的人也放下心来,高兴极了。
1、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两个故事。
这两则寓言在写法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语言幽默风趣,寓理于事。《穿井得一人》就因“人”字的含义而引发误解解,结果以讹传讹,闹出笑话,而深刻的哲理就蕴含在这样一个笑话中。
2、通过对话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活动。在《杞人忧天》中,作者充分运用了戏剧表演中的人物对话,寓情节于对话中,人物形象也在对话中得到体现。
2、说说这两则寓言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堂小结
寓言故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常都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寓言的结构很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2)
学习目标
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2、了解寓言的艺术特色。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把握寓言的艺术特色。
2、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健全的人格。
3、揣摩寓言故事中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的情节,领悟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过程:

基础知识把握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汲( )水 杞( )人 坠( )下
躇步( ) 跐蹈( ) 中伤( )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子,并解释其意义。
(1)身亡所寄( )
(2)其人舍然大喜( )
3、辨析面的多义词,分别作解释。
而:(1)家无井而出溉汲( )
(2)有闻而传之者( )
(3)而顷刻两毙( )
于:(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2)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若:(1)求闻之若此( )
(2)若屈伸呼吸( )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宋之丁氏     晓之者曰
B求闻之若此 若屈伸呼吸
C.只使坠 得一人之使
D.亦不能有所中伤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6、文学常识填空
(1)《穿井得一人》出自 时期著名的商人、政治家、思想家 编撰的《 》。这部书包含了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 "。
(2)《杞人忧天》出自 时期著名的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的《》一书。作者名 ,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 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二、自主学习
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答: 。
通过《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 。
3、《杞人忧天》讽喻了什么样的人?
答: 。
二、课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阅读《穿井得一人》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 )
(2)国人道之( )
(3)丁氏对曰( )
(4)得一人之使(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穿井得一人。
答: 。
(2)闻之于宋君。
答: 。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呢?
答: 。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
(二)阅读《杞人忧天》一文,回答下面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因往晓之 ( ) (2)若屈伸呼吸 ( )
(3)若躇步跐蹈 ( ) (4)其人舍然大喜 ( )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答: 。
(2)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答: 。
3、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杞人”担心天崩地陷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
四、提高阅读:
济阴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C、渔者黯然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于石又覆。(介词,在)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济阴之贾人( )
②向许百金(  )
③舟薄于石又覆( )
④盍救诸?(  )(   )
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
 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
答: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jí qǐ zhuì chú cǐ zhòng
2、(1)“亡”通“无”,没有
(2)“舍”同“释”,解除、消除
3、而:(1)表因果,因此 (2)表转折,但是 (3)表顺接,然后
于:(1)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对象 (2)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处所
若:(1)象,如 (2)你
4、(1)像这样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2)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5、D。(解析:A:“之”的意思分别是:的/代词;B.“若”的意思分别是:像/你;C.“使”的意思分别是:与“只”组合,指纵使,即使/使唤;D.“亦”都是“也”的意思。)
6、(1)战国 吕不韦 吕氏春秋 杂家
(2)战国 列子 列子 寇 道家

自主学习
1、首先是以讹专讹的结果,传言使宋君信以为真,或是出于好奇;其次,也说明了宋君的愚昧无知。
2、谣言止于智者。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随意相信传言,要有实事依据;另外,对于传言,我们不能随便乱传,这样会使谣言越传越离谱。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必要的担心是愚蠢的。它讽刺了那些整天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担忧的人。

三、课文阅读
(一)
1、(1)从井里取水 (2)应答,回答 (3)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4)劳动力
2、(1)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2)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3、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4、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二)
1、(1)于是,就(2)你(3)踩、踏(4)同“释”或解除、消除(1空1分)
2、(1)另外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忧愁)而担心(忧愁)。(2分,意思对即可)
(2)整天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塌陷呢?(终日,整天1分;忧,担心,担忧1分;反问句1分)
3、讽刺了那种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担心发愁的人(2分);主要原因:缺乏起码常识和经验或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够(或不善于学习思考和探究)。

四、提高阅读
1、A。“而”表示转折关系。 
2、① 商人
② 先前,以前
③ 靠近、按近 
④为什么  “之于”,“之”代指贾人。
3、D
4、 富人:示例1:富人不守承诺,应有此报应。                    
渔者:示例2:做人就要讲信用,没有信用的人,救之何益?                   
旁人:示例3:富人不守信用,固然可恶,但渔者见死不救,也不符合仁义的要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2)

课题 《寓言四则》(第三、四则)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2、了解寓言的艺术特色。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重点 把握寓言的艺术特色。 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健全的人格。
难点 揣摩寓言故事中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的情节,领悟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布置课前预习(可分组进行,也可整体进行,但课堂展示时可以分组完成) 文学常识积累运用你能找到的资料,收集关于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文章出处、作者的主要作品等相关信息,上课时为大家展示。 字词积累 收集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对生字注音,生词释义,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积累成果。 三、课文内容梳理读完课文,完成下面练习,课时展示: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2、通过《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3、《杞人忧天》讽喻了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比如我们熟悉的《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老马识途》等,这些寓言都来自《韩非子》。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两则中国寓言。 听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预习检测(分小组展示预习效果,其他同学可以作补充,老师视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作补充) 作者展示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 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不明),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
作品展示 《吕氏春秋》是我国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撰写的。全书26卷,共160篇,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八览,所以这部书又名《吕览》。该书内容繁复,思想很不统一,儒、道、法、墨各家学说杂呈其中,所以后人又称它为“杂”家的代表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重要影响。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御寇手作,原书早已失传,现在的《列子》八篇是后人根据有关资料编著的,从思想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列子》一书虽然主要是收集古代典籍而成,然而经过作者的精心剪裁,却形成了独立的思想体系,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学生做笔记。 督促学生积累文学常识。
生字展示 溉(gài) 汲(jí) 杞(qǐ) 坠(zhuì) 躇步(chú) 跐蹈(cǐ) 中伤(zhònɡ) 读,并做好笔记。 扎实基础知识大关。
内容展示 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明确:首先是以讹专讹的结果,传言使宋君信以为真,或是出于好奇;其次,也说明了宋君的愚昧无知。 通过《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确:谣言止于智者。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随意相信传言,要有实事依据;另外,对于传言,我们不能随便乱传,这样会使谣言越传越离谱。 《杞人忧天》讽喻了什么样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必要的担心是愚蠢的。它讽刺了那些整天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担忧的人。 读课文,初通文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知识积累 文言词语 解释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1)家无井而出溉汲(浇灌、灌溉) (2)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 (3)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4)国人道之(讲述) (5)闻之于宋君(知道、听说) (6)丁氏对曰(应答,回答) (7)身亡所寄(通“无”) (8) 因往晓之(告知,开导) (9)若屈伸呼吸(你) (10)奈何忧崩坠乎(怎么,为何) (11)天果积气(果真,当直,表反问) (12) 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受伤) (13)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纵使,即使;) (14) 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笔记。 积累文言词语。
通假字 (1)身亡所寄(通“无”)(2)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一词多义 而:家无井而出溉汲(表因果,因此) 有闻而传之者(表顺接,然后)而顷刻两毙(表转折,但是) 于: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对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处所)之: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代这个问题)求闻之若此(结构助词,无义) 又有忧彼之忧者(结构助词,“的”) 若:求闻之若此(象,如) 若屈伸呼吸(你)
古今异义 (1)得一人之使(古义:劳动力,今义:派,让)(2)因往晓之(古义:开导;今义:明白,知晓)(3)亦不能有所中伤(古义:伤害;今义:说别人的坏话)
文意疏通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尤其注意积累重点字词的含义。 《穿井得一人》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打水)。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节省)一个人(的劳力)。”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谈论着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君就派人去问那个姓丁的,要家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杞人忧天》译文: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坠落下来、地会崩塌下去,自己会没有地方依附,因而急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人,看到这个人这样担心,又为这个人担忧,于是就前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在一起的气罢了,没有什么地方没有气的,你一屈一伸、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中活动,为什么要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假如天当真是聚在一起的气的话,日月星辰不会坠落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就说:“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伤害人的。 那人说:“大地崩塌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就说:“地,不过是聚积起来的土块罢了,四处都塞满了土块,没有地方没有土块。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要担心在地崩塌呢?” 那个人听了,就放下心来,高兴极了,开导他的人也放下心来,高兴极了。
问题探究 1、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两个故事。 点拨:在复述故事时尽可能地抓住叙事的六要素。 《穿进得一人》故事: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因家中无井,只得专派一人外出取水。后来家中打了一眼井,他逢人便说:“我打了一眼井,节约了一个人的劳动力。”有人误传说他们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来。这谣言四处传播,最后都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了,宋君就派人去问这件事,这丁姓人家说“我们打井节约了一个人的劳动力,不是得到了一个人。” 《杞人忧天》故事: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地会塌陷,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另有一个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告诉他说:“天就是一团气,你整天都在这团气中活动,怎么会担心天会塌呢?地就是许多地块组成,你整天在这地块上活动,为啥要担心地块会陷落下去呢?”结果这个人就释然了。2、说说这两则寓言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点拨:《穿井得一人》的寓意可以概括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疏通文意。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 准确把握文意的能力。
写法探究 这两则寓言在写法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语言幽默风趣,寓理于事。《穿井得一人》就因“人”字的含义而引发误解解,结果以讹传讹,闹出笑话,而深刻的哲理就蕴含在这样一个笑话中。 2、通过对话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活动。在《杞人忧天》中,作者充分运用了戏剧表演中的人物对话,寓情节于对话中,人物形象也在对话中得到体现。 笔记 了解本文的写作技巧。
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等寓言故事书籍,然后学写一则寓言故事。 课后阅读 培养学生课后阅读能力。
课堂小结 寓言故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常都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寓言的结构很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听 了解寓言故事的意义。
课堂板书 家中无井—一人外出汲水 (得一人之使) 家中穿井—节省一人劳力 (得一人于井中) 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劝:奈何忧崩、奈何忧坏 结果:舍然大喜 学生做笔记。 给学生直观的感觉。







庸人自扰

穿井得一个

以讹传讹

穿井得一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