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3章 4力的合成1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3章 4力的合成1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5-04 21:4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3张PPT)
第三章
4 力的合成
※ 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 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合成法则
※ 知道共点力,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 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计算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课 前 预 习
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如果一个力的_____________跟这几个力的共同___________相同,这一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_______,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_________。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为____________关系。
合力与分力
作用效果
作用效果
合力
分力
等效替代
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_______的过程。
2.两个力的合成
(1)遵循法则——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______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以上的力的合成方法: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与___________的合力,直到把___________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力的合成
合力
平行四边形定则
邻边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三个力
所有的力
1.定义: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_______,或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2.力的合成适用范围:力的合成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______。
共点力
同一点
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
共点力
『判一判』
(1)两个力的合力一定等于这两个力的代数和。(  )
(2)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意一个力的大小。(  )
(3)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可能与两个分力的方向都不相同。(  )
(4)共点力一定作用于物体上的同一点。(  )
(5)共点力一定作用于同一物体上。(  )
×
×

×

解析:大人的拉力与两小孩的拉力效果相同,A正确;由共点力的合成法则知合力一定,夹角越大,分力越大,故B、C错,D正确。
AD



方法:①先求出F1和F2的合力F12;
②再求出F3和F4的合力F34;
③最后将F12和F34合成。
课 内 探 究
如图所示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
图中曹冲根据什么得到大象和船上石头的重力相等?其中包含什么思想方法?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再举一个相似的例子。
探究一 对合力与分力的进一步理解


提示:在船的吃水线相同的情况下,一头大象的重力与一堆石头的重力相当。其中包含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即一头大象和一堆石头的作用效果相同。结合生活经验举例:一桶水可以由一个成年人单独提起,也可以由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两个小孩对水桶的作用效果与一个成年人对水桶的作用效果相同。
1.合力与分力的相关性
(1)等效性: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它们在效果上可以相互替代。
(2)同体性:各个分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分力与合力为同一物体,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不能求合力。
(3)瞬时性:各个分力与合力具有瞬时对应关系,某个分力变化了,合力也同时发生变化。
2.合力与分力间的大小关系
当两分力F1、F2大小一定时
(1)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F=F1+F2,方向与两力同向;
(2)两力方向相反时,合力最小:F=|F1-F2|,方向与两力中较大的力同向。
(3)两力夹角为θ时,如图,合力随θ的增大而减小,合力大小的范围是:|F1-F2|≤F≤F1+F2。
特别提醒:(1)在力的合成中分力是实际存在的,每一个分力都有对应的施力物体,而合力没有与之对应的施力物体。
(2)合力为各分力的矢量和,合力可以大于两个分力中的任何一个力,也可以小于两分力中的任何一个力,还有可能和分力大小相等。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时需要把握以下两点:
(1)合力与分力作用效果相同,但不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2)合力与分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D
BD


解析:由题意可知,弹簧秤是测量小桶的重力,而与绳子的长短无关,故A错误,B正确;合力一定,当两绳的夹角越大时,分力也越大,甲图中绳的拉力之间的夹角小于乙图中的夹角,则甲图中绳的拉力比乙图中的小,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
两人同拉一辆车如下图所示,每人都用100牛的力拉,车受到的拉力一定是200牛吗?
提示:不一定。两个力的合力并非等于两个力大小之和,应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或者计算的方法求得合力。
探究二 求合力的方法
1.作图法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工具作出平行四边形,然后用测量工具测量出合力的大小、方向,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2.计算法
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分力及合力的示意图,然后由几何知识求解对角线,即为合力。
以下为求合力的两种特殊情况:
特别提醒:(1)作图时,合力、分力要共点,实线、虚线要分清,标度要唯一且适当。
(2)作图法和计算法均为矢量运算的通用方法。
解题指导:本题可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解。
(1)作图法简单、直观,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不够精确。
(2)在应用计算法时,要画出力的合成的示意图。
(3)两力夹角为特殊角(如120°、90°等)时,应用计算法求合力更简单。
解析:把两根钢索的拉力看成沿钢索方向的两个分力,以它们为邻边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就表示它们的合力。由对称性可知,合力方向一定沿塔柱竖直向下。下面用两种方法计算这个合力的大小:
解法一:作图法
如下图甲所示,自O点引两根有向线段OA和OB,它们跟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30°。取单位长度为1×104N,则OA和OB的长度都是3个单位长度,作出平行四边形和对角线OC。
量得对角线OC长为5.2个单位长度,所以合力的大小为
F=5.2×1×104N=5.2×104N。
B
1.实验目的
(1)验证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通过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培养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2.实验原理
若某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F1、F2的共同作用效果都能使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则F′为F1和F2的合力,作出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F,分析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即可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探究三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铅笔。
4.实验过程
(1)钉白纸: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拴绳套: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4)一个力拉:①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上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
②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
(5)重复:改变F1和F2的夹角和大小,再做两次。
5.数据处理
(1)理论值:在白纸上按比例从O点开始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2)测量值:按同样的比例用刻度尺从O点起作出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拉力F′的图示。
(3)相比较: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6.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①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水平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在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另换,直至相同为止。
②弹簧测力计不能在超出它的测量范围的情况下使用。
③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否则应校正零位。
④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拉动时弹簧不可与外壳相碰或摩擦。
⑤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2)实验注意事项
①不要直接以橡皮条端点为结点,可拴一短细绳连两细绳套,以三绳交点为结点,应使结点小些,以便准确地记录结点O的位置。
②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合力的变化,看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变化,而在每次实验中橡皮条结点的位置一定不能改变。
③经验得知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θ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图得出的合力F的误差也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θ角取得太大,一般以不大于90°为最佳。橡皮条、细绳、测力计应在同一平面内,测力计的挂钩应避免与纸面摩擦。


④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每条细线方向的方法是使视线通过细线垂直于纸面,在细线下面的纸上用铅笔点出两个定点的位置,并使这两个点的距离要尽量远些。
⑤作图要用尖铅笔,图的比例要尽量大些,要用严格的几何方法作出平行四边形,图旁要画出表示力的比例线段,且注明每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B.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同,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记下细绳的方向。请指出以上步骤中的错误或疏漏:
A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学习小组纠正了(1)中的问题后,某次实验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F2已在图中画出,图中的方格每边长度表示2N,O点是橡皮条的结点,请用直角三角板严格作出合力F的图示,并求出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
没有记录两拉力的方向
没有说明要把结点拉至O点
(3)乙图是马诗雨同学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力的示意图,F和F′中______是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解题指导:掌握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F′
(1)实验记录纸如图乙所示,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O点为结点的位置,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力F1的大小如弹簧测力计所示,F1=______N(已知F2=2.63N,F3=4.41N)。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正确是___。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同一次实验中只要橡皮筋的伸长量相同,结点O点的位置可以变动
D.橡皮条应该与两绳夹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3)请在答题纸上作出F1和F2的合力F(标度已给出);并求出合力F=______N。
2.92
B
4.30
解析:(1)由图知1N之间有10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1N,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2N。
(2)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并非要求两细绳等长,故A错误;测量力的实验要求尽量准确,为了减小实验中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操作中要求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本实验采用“等效法”,为了使两次拉伸橡皮条的效果相同,要求两次拉橡皮条时必须将其结点拉至同一个位置,结点O点的位置不可以变动,故C错误;两细线拉橡皮条时,只要确保拉到同一点即可,不一定橡皮条要在两细线的夹角平分线上,故D错误,故选B。
(3)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先作出F2与F1的合力,如图所示,由图得F1、F2的合力大小4.30N。
素 养 提 升
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共点力作用时)。
3.重要结论。
(1)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
(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
共点力的平衡状态及处理方法


(3)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其中的任一个力与另外两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4)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D
课 堂 达 标
课 时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