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30题,60分)
1.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收集了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被称为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是(? )
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本草纲目》D .《千金方》
2. 清朝前期,人数众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
A .苏商和粤商 B .晋商和徽商 C .鲁商和晋商 D .晋商和浙商
3.?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当时台湾府隶属( )
A .广东省 B .福建省 C .浙江省 D .直隶省
5. 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写道:“明永乐三年到明宣德八年,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七次出使西洋。”其中“永乐皇帝”指的是( ???)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建文帝 D .崇祯帝
6.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 .元朝时我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C .明朝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D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7.??随着封建社会没落,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
A .雍正帝设军机处
B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C .大兴文字狱
D .废除行省,设三司
8.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
A .重阳节 B .元旦 C .元宵 D .中秋
9.?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 )
A .友人送他部《红楼梦》
B .去江南贩运棉花
C .经运河到杭州游玩
D .在大都勾栏瓦子中看《窦娥冤》
10.??2005年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六百周年,你知道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是( )
A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 .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C .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 .榜葛剌和红海沿岸
11. 东汉著名的医学家是(??? )
A .华佗和张仲景B .华佗和孙思邈C .张仲景和李时珍D .华佗和李时珍
12.下列组合错误的一组是(??? )
A .李时珍——《本草纲目》
B .徐光启——《农政全书》
C .贾思勰——《天工开物》
D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3. ?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
A .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相结合
B .中央开始设立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
C .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14.?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必须准备复习的内容是(? )
A .唐诗 B .策问 C .《三国演义》 D .四书五经
15.?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下列选项对应错误的是(??? )
A .明太祖——废除丞相
B .明成祖——设东厂
C .雍正——设军机处
D .顺治帝——大兴文字狱
16.??“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皇帝的辛劳 B .君权的强化
C .地方的无权 D .仪式的完善
17.?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
A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 .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C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 .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18.?我国明清“八股之害,有甚于焚书坑儒家”主要是(?? )
A .考生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B .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
C .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D .推荐选拔为主变为考试为主
19. 努尔哈赤与哪个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最多(?? )
A .冒顿单于 B .元昊 C .完颜阿骨打 D .忽必烈
20.作家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 ??
A .八股取士 B .郑和下西洋 C .戚继光抗倭 D .郑成功收复台湾
21.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济,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地。就教他骗的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A .科举制度是一种公开公平的选官制度
B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C .科举制度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支持
D .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22. 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废除丞相制度 B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 .八股取士 D .设内阁、六部
23.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 )
A .沙俄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B .清朝国力强盛
C .清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D .土尔扈特人强烈的民族意识
24. 刘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准备写一篇历史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刘锐同学想法的是(?? )
A .浅议特务机构
B .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 .明清的君主专制
D .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25.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下面对其最恰当的表述是()
A .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 .设锦衣卫,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
C .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
D .加强君权,空前强化君主专制
26. 明朝时期科举制与唐朝时期科举制的最大差别是()
A .考试目的 B .考试手段 C .考试内容 D .考试管理
27. 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的是()
A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 .废除行省,设三司
C .设厂卫特务机构 D .以八股取士
28.?明末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者有甚于咸阳之郊”,意思是说两者都(??? )
A .削弱了儒学地位 B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 .损害了国家统一 D .引发了文字狱
29. 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①册封五世班禅 ②册封五世达赖? ③设驻藏大臣? ④设伊犁将军
A .②①③④ B .③④②① C .①③④② D .④③②①
30. 郑和七下西洋,并没有像哥伦布等航海家一样,为世界历史带来翻天覆地的转变,可是,它亦取得若干实质成果:(?? )
①郑和远航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最长的跨洋航行,在西 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开辟了广泛而稳定的航线,实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
②郑和远航使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建立起经常而友好的联系,推动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相互了解
③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物资交流,同时也推动了南亚诸国的开发
④郑和远航向亚非各国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亚、非各国的文明进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2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指秦朝焚书坑儒)……。”
材料二:“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
(1) 材料一抨击了明朝怎样的选官方式?为什么这种方式“有甚于咸阳之郊”?
(2) 为了加强专制集权,明清两朝还创立了哪些制度?
(3) 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有什么危害?
(4) 以上两则材料的措施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的统治?有什么共同目的?
22.【维护民族团结】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某校初一年级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讨论:
(1) 探究一:捍卫主权
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做出哪些努力?
(2) 探究二:民族团结
??? 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阅读下图,根据要求,按序号顺序在空白处填写恰当史实。
23. 阅读下列材料:明末清初,我国东南沿海和北疆相继遭到日本、荷兰、沙俄的侵略,为了反抗外来侵略,广大爱国军民进行了三次英勇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在这三次可歌可泣的斗争中涌现出了两位民族英雄,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三次英勇斗争”是指哪三次反侵略斗争?他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结合材料谈谈作为时代青年应如何肩负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24.?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都想法设法强化自己的皇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撤销)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管理)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掌握)威柄(权力),学士鲜(少)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材料二: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用意)?”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三:1729年,因用兵西北,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后)简称“军机处”。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政治现象?试据材料一概括“帝”实现“自操威柄”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这种做法在历史上被称做什么?此做法真实意图是什么?
(3)材料三中这一机构设置于哪个皇帝时期?该机构的设立说明了什么?
(4)请你为以上三则材料拟一个合适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