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囚绿记》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囚绿记》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5 07:5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大名三中 郭淑梅
你是否感到惊喜
当你在春天发现第一棵破土的嫩芽时
你是否感到惬意
当你在夏日看到绿满大地时
当你在阳光下,
看到层层绿叶衬托下的鲜艳花朵时
你是否升起一层敬畏
你是否感到惋惜
当你在秋天看到绿叶枯黄,飘飘坠落时
绿色是生命的赞歌
绿色是幸福的天使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旨。
能力目标:
领会象征的手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体味向往光明、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
陆蠡(1908—1942),字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1931年开始文学创作,业余从事翻译工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日本宪兵扣留,不久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其作品有散文诗集《海星》、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译著《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

陆蠡的散文善于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其文笔缜密、醇厚,感情深沉、诚挚、朴实。
作者简介
一、品囚绿之味

1.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绿”指什么?
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

2.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你能用一句话作简要概括吗?
初读课文
1.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
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指绿色的常春藤。
“囚绿”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
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
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囚绿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文体属于——记叙性的散文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
2.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你能用一句话作简要概括吗?
作者叙述自己在北平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二、赏囚绿之韵

1.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
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

2.快速找出常春藤不同的称呼,品味作者情感变化。

3.作者为什么喜欢绿?
细读课文
1. 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
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用与
“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
1
4
3
2
寻绿(1~4)
赏绿(5~7)
囚绿(8 ~ 12)
5
放绿(13)
怀绿(14)
1.本文围绕“绿”来叙述,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快速找出常春藤不同的称呼,品味作者情感变化。

绿影
绿色
绿友
绿 囚
绿影 ——“瞥见”,来不及细看却一见钟情,可 以看出作者的心中早已有对绿的喜爱和喜爱和 向往;
绿色 ——作者对绿色有了自己的理性思考:绿色 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是慰安。

绿友 ——作者在孤独中将常春藤视为朋友,知己。

绿囚 ——因爱而囚。
情感:欢喜
写作思路
寻绿(1~4)
囚绿(8~12)
放绿(13)
怀绿(14)
情感变化
喜悦 满足 欢喜
珍重 祝福
怀念
赏绿(5~7)
欢喜 留恋
喜悦 恼怒
★3、作者为什么喜欢绿?

蓬勃向上,充满生机
绿
是生命,是希望,

是慰安,是快乐。
4.小组合作探究:请找出文中描写常春藤的句段,品味作者笔下的绿的特点。
感受“绿”之美
延迟符号
1.“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纤细的脉络、嫩芽。下雨的时候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外形美。生命力旺盛
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
3.“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
——向阳、固执
4.“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柔弱
被囚的只是“绿”吗?
三、悟囚绿之魂
社会背景:
1、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2、在七月中旬,不能 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被囚的只是“绿”吗?
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日本宪兵查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遭逮捕。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汪伪政权)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此后,陆蠡受尽酷刑,但英勇不屈。2个月后,被日特务机关秘密杀害。年仅34岁。
常春藤一样的陆蠡
结合文中的社会背景,你认为常春藤实际指哪些人?
悟“绿”之魂
常春藤
借常春藤来赞颂美德以及具备这些美德的人
“常春藤”的特点
生机勃勃

向阳

固执
生命、希望
追求光明 、自由
顽强不屈的精神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结合所学内容,归纳本文主旨
本文通过写作者与常春藤的一段“交往”过程,赞美了“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也表达了对民族光明前景的诚挚祝愿和坚定信念。
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囚绿记》告诉我们——
追求光明和自由并为之顽强斗争。其实,翻开历史的长卷,你会发现,我们中华民族从来都不缺乏那些勇于斗争、不屈不挠、从不被邪恶淫威所吓倒的人:古有苏武留胡节不辱,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丹心照汗青;近有舍身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谭嗣同,亦有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先生,更有为追求光明、自由和真理而置生死于道外的巾帼英雄刘和珍君。
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课后作业

2.模仿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种景物以寄托情意。
要求:字数200左右。
1.假设陆蠡临牺牲时,眼前又闪现出那一抹远在旧都的绿色,他会想些什么呢?
请你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200字小练笔。
(二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