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勾股定理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1)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三、教学工具
矩形的木框
四、相关资料
《勾股定理的应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动画。
五、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
解:AC===8
AB===17
(2)在长方形ABCD中,宽AB为1m,长BC为2m,求AC长.
解: AC===
设计意图:针对上节课学习的勾股定理的运用进行练习。
【典例讲解】
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可以吗?试一试.
例1 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
(1)若有一块长3米,宽0.8米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
(2)若薄木板长3米,宽1.5米呢?
(3)若薄木板长3米,宽2.2米呢?为什么?
【分析】1.木板能横着或竖着从门框通过吗?
2.怎样判定这块木板能否通过木框?
3.这个门框能通过的最大长度是多少?
解: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
AC2=AB2+BC2=12+22=5.
AC=≈2.24.
因为AC大于木板的宽2.2 m,所以木板能从门框内通过.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实际生活中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2 如图,一个2.6米长的梯子AB斜着靠在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的距离为2.5米.
(1)求梯子的低端B距墙角O多少米?
(2)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米至C,请同学们猜一猜,低端也将滑动0.5米吗?
【分析】 AB=CD=3米,AO=2.5米,AC=0.5米,梯子外移的距离即为BD的长度.由AO-AC得到CO的长,在Rt△OAB中运用勾股定理求出OB的长,在Rt△OCD中运用勾股定理求出OD的长,再由OD-OB得出BD的长即可得结论.
解: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
OB2=AB2-OA2=2.62-2.42=1.
OB=1.
答:梯子的底端B距墙角O为1米.
解:在Rt△COD中,根据勾股定理,
OD2=CD2-OC2=2.62-(2.4-0.5)2=3.15.
OD=≈1.77,
BD=OD-OB≈1.77-1=0.77.
答: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米,那么梯子底端B外移0.77米。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于生活中涉及几何问题的题目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随堂练习
1.一个高1.5米、宽0.8米的长方形门框,需要在其相对的顶点间用一条木条加固,则需木条长为 .
2.如图,从电杆离地面5m处向地面拉一条长为7m的钢缆,则地面钢缆A到电线杆底部B的距离为 .
3.如图,池塘边有两点A,B,点C是与BA方向成直角的AC方向上一点,测得BC=60 m,AC=20m.求A,B两点间的距离(结果取整数).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5,0)和B(0,4).求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答案:1.1.7 ,
2.2,
3.解:AB=
=
=40≈57m.
答:A,B两点间的距离为57m.
4. 解:由图可知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B的长.
AB==
答:A,B两点间的距离为.
设计意图:随堂练习的目的就是加强学生勾股定理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判断能力,活学活用。
六、课堂小结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题时,要结合图形,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七、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1)
(共13张PPT)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1)
17.1 勾股定理
复习巩固
1.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
AC===8
AB===17
A
B
C
10
6
A
B
C
15
8
2.在长方形ABCD中,宽AB为1m,长BC为2m,求AC长.
A
B
C
D
解:AC===
复习巩固
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可以吗?试一试.
典例讲解
例1 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
(1)若有一块长3米,宽0.8米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
(2)若薄木板长3米,宽1.5米呢?
能
能
(3)若薄木板长3米,宽2.2米呢?为什么?
典例讲解
观察
1.木板能横着或竖着从门框通过吗?
3.这个门框能通过的最大长度是多少?
不能
2.怎样判定这块木板能否通过木框?
求出斜边的长,与木板的宽比较.
解: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
AC2=AB2+BC2=12+22=5.
AC=≈2.24.
因为AC大于木板的宽2.2 m,所以木板能从门框内通过.
典例讲解
例2 如图,一架2.6米长的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 为2.4米.
(1)求梯子的底端B距墙角O多少米?
O
B
A
解: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
OB2=AB2-OA2=2.62-2.42=1.
OB=1.
答:梯子的底端B距墙角O为1米.
2.6
2.4
典例讲解
C
O
D
B
A
【分析】 AB=CD=3米,AO=2.5米,AC=0.5米,梯子外移的距离即为BD的长度.由AO-AC得到CO的长,在Rt△OAB中运用勾股定理求出OB的长,在Rt△OCD中运用勾股定理求出OD的长,再由OD-OB得出BD的长即可得结论.
(2)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米,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0.5米吗?
2.6
2.4
0.5
典例讲解
(2)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米,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0.5米吗?
C
O
B
A
解:在Rt△COD中,根据勾股定理,
OD2=CD2-OC2=2.62-(2.4-0.5)2=3.15.
OD=≈1.77,
BD=OD-OB≈1.77-1=0.77.
答: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米,那么梯子底端B外移0.77米.
D
典例讲解
1.一个高1.5米、宽0.8米的长方形 门框,需要在其相对的顶点间用一条木条加固,则需木条长为 .
2.如图,从电杆离地面5m处向地面拉一条长为7m的钢缆,则地面钢缆A到电线杆底部B的距离为 .
随堂练习
1.7
2
3.如图,池塘边有两点A,B,点C是与BA方向成直角的AC方向上一点,测得BC=60 m,AC=20m.求A,B两点间的距离(结果取整数).
解:AB=
=
=40≈57m.
答:A,B两点间的距离为57m.
随堂练习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5,0)和B(0,4).求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解:由图可知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B的长.
AB==
答:A,B两点间的距离为.
随堂练习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