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6 10:3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一、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这个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A.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墨迹慢慢蜕去了。从前那种品一杯香míng(??? )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中央电视台《信中国》节目,选取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lín(??? )滋润我们心田;______。亲爱的同学,B.闲遐的时候,给你的亲人、师长或朋友写封信吧!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香míng(? ?? ) 甘lín(? ?? )
(2)画波浪线的A、B两个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A. 改为 B. 改为
(3)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lín(??? )滋润我们心田;___ ___。
(4)在中国,有一位翻译家和他儿子的通信后来结集成书,感动了无数人。请写出此书的书名。

2.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
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___ _____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
A.肌肉力量、形体美、获胜的意志以及锻炼的毅力
B.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
C.锻炼的毅力、形体美、获胜的意志以及肌肉力量
D.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获胜的意志以及形体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得到了学校师生的广泛好评。
B.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我们要继往开来,再接再厉,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C.我们如果只看到陶渊明诗文里恬淡自然的美景,却忽略了作者隐藏在这美景背后深深的苦痛,那实在是买椟还珠了。
D.自黄冈市教育局下发《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实施意见》后,全市许多学校纷纷组织学生研学旅行,其势头如雨后春笋。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零碎的时间,每天都在我们的生命里迅速流失。除了在手机上打游戏,刷微信、微博,我们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和这些时间相处。
B.真话要出自真心,合乎客观实际,对于前者,似乎并无异议;对于后者,却是众说不一。大概是因为“客观实际”这个概念,不但包括客观事实,而且包括客观规律。
C.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美好了:给他人造成损失后留言留钱,是诚信;被诚信感动而不索赔,是仁义;不仅不索赔,还给万元资助,是良善。
D.读书讲究一个“博”字,而评书讲究一个“透”字。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点之透,便有一孔之得、一己之见,足以为己、为人镜鉴,也不枉了这个“评”字。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B.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C.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6.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象征,弘扬奥运精神,是传播人类文明、实现世界和平的有效途径。为了了解奥运,崇尚并传播奥运精神,学校开展了以“走近奥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围绕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确定两个选题。
选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了解同学们对奥运项目的认知程度,某小组确定调查项目为“奥运项目知多少”。请你也为本小组确定一个调查项目,并写出调查目的。



(3)周末,你想上网查找关于奥运会的资料,可是妈妈却认为你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耽误学习时间,你这样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之前我曾提及1914年6月所举办的周年庆典。当时我们认为,我们庆祝的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完美实现。然而今天,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目睹它再次含苞欲放。一项运动,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在当今时代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它必须要面向大众。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上述种种毫无法律依据的矛盾,存活在萌生它们的这个社会秩序里。在野蛮的军国主义协助下的极权姿态,给了它们致命一击。从道义上讲,这反而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面对一个需要用基本原则来整顿的全新世界,某些过去一直被视为乌托邦的原则,如今却变得切实可行。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必需品,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奠定基础。
7. 顾拜旦在文中阐述的奥林匹克主义和一般体育运动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8.作者认为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应该是什么?




9.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
杨 澜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①下午好!
②在向各位介绍我们的文化安排之前,我想先告诉大家,2008年你们将在北京度过愉快的时光。
③基于丝绸之路带来的灵感,我们的火炬接力将首开先例从奥林匹克开始,经过人类古代文明的一些发祥地——希腊、罗马、埃及、拜占庭、美索布达米亚、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中国,以“共享和平、共享奥运”为主题。奥运永恒不息的火炬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即你们许多人所谓的“埃佛勒斯峰”,从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奥运圣火将通过西藏,穿过长江和黄河,踏上长城,途经香港、澳门、台湾,并在组成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中传递。
④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我恐怕很难将我们的文化安排的全部情况介绍给你们。在我的陈述结束之前,我要讲给你们的是,700年前,人们对马可·波罗关于这块美丽而遥远的土地所作的难以置信的描述感到十分惊异,于是就问他,你的描述是真的吗?他说,我只不过将我所见到的跟你们描述了一半而已。实际上,我今天在这里所展示给你们的也只是期待中的北京的其中一小部分。
⑤谢谢主席先生,谢谢大家!
10.本文第③段中杨澜向评委们介绍了奥运火炬接力的行程,你能理解这样安排行程的创意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11.第④段中杨澜引用马可·波罗的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12.讲演是语言的艺术,你能简要分析一下这篇陈述发言在语言方面的特色吗?





三、中考原题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朱光潜
①从前有一个海边的种田人,碰见一位过客称赞他门前的海景,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有一园菜还不差,请先生来看看。”心无二用,这位种田人因为记挂着他的一园菜,就看不见大海所呈现给他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天天横在他的眼前。我们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有一个秋天的午后,我由后门乘车到前门,到南池子转弯时,猛然看见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使我霎时间忘去它是到前门的路和我去前门一件事实。不过这种经验是不常有的,我通常只记得它是到前门的路,或是想着我要去广和饭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学识愈丰富,视野愈窄狭;对于一件事物见的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
②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太近。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围所画的那一个圈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同是一个世界,站在圈子里看和站在圈子外看,景象大不相同。比如说海上的雾。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戒惧。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舟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摆布。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镇定的工夫。但是我也站在干岸上看过海雾,那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那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抹慢掩,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围全是广阔,沈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
③同样海雾却现出两重面目,完全由于观点的不同。你坐在船上时,海雾是你的实用世界中一片段,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一切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把你围在里面,使你只看见它的危险性。换句话说,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的对象。
④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于是现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觉得它美妙。艺术家和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跳出习惯的圈套,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他们的习惯的联想,聚精会神地观照它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看一条街只是一条街,不是到某车站或某商店的指路标。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不因为和人或其他事物有关系而发生价值。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
13.文中海边种田人眼中美的标准是什么?



14.第①段圈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15.举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举的任意两个实例。




16.如果要引用古诗来阐明“距离产生美”,你觉得下面甲乙诗句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7.下列说法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南见到它们的美。
B.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它对人类有实用价值才具有艺术美。
C.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这样更容易发现艺术的美。
D.近处是没有艺术的,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要想获得艺术世界的美,距离越远越好。
?











【参考答案】
1.(1)茗 霖
(2)A.蜕-褪? B.遐-暇
(3)参考示例:书信,似风帆带给我们动力。书信,似灯塔指引我们前进。
(要求:写出的句子必须跟前面句式对称且用比喻。)
(4)《傅雷家书》
2.B
3. A
4. B
5. D?
6.(1)示例:历届奥运会会徽、申奥大使、奥林匹克知识、奥运场馆、奥运中的环保、奥运明星、奥运会与国民经济、奥运与科技、从奥运会项目的设定看体育文化、老百姓眼中的奥运会等。
(2)(示例)项目:走近奥运冠军
目的:调查同学们对奥运冠军的成长经历、感人故事、获得成就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3)示例:妈妈,了解奥运会的相关知识也是一种学习,这可以拓宽我的知识面,而且我会注意控制时间,不会影响学习的,您就放心吧!
7.作者认为奥林匹克主义同一般的体育运动是有区别的,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具体区别体现在:一是运动员会产生胜利在望的感觉;二是能振奋人心。
8.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
9.顾拜旦倡导近代奥林匹克精神。
10.通过这样安排告诉世人:中国人民将会通过2008年奥运会增进与全世界人民的友谊,加速全人类的和平进程。
11.用听众熟悉的事例来弥补自己不能详尽介绍的缺憾,令评委们更容易接受。
12.这篇讲演的语言简洁、生动,极富感染力。
13.实用(可效用于生活需要)
14.描写。生动地再现了秋日午后长安街庄严而灿烂的世界(艺术的世界),形象地表达了长安街除了实用价值,还有美学(艺术)价值,进一步说明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
15.一个海边的种田人认为门前的海景不可看,向一位过客推荐屋后的一园菜;“我”在一个秋天的午后,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庄严而灿烂的天安门大街;“我”在船上碰到的雾和站在干岸上看过的海雾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受;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也可现出奇姿异彩。
16.示例1:我觉得甲更合适。在滋润如酥油的早春细雨中,春草初生,远望一片淡绿宜人,可是走近一看,却感觉不到绿色,这就是距离产生美。
示例2:我觉得乙更合适,为什么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因为人在山中,人和山的关系太密切了,当与山产生距离时,人们就能看到它的真面目了。(甲乙均可,能结合“距离产生美”做正确解读即可。)
1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