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五一”测试题(PDF版,含word版答案和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五一”测试题(PDF版,含word版答案和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5 09:30:21

文档简介

第 1页,共 6页
2020年初中生物试题(五一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共 18.0 分)
1. 正确一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如图所示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
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2. 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中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分
B. 该生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①过程
C. A、B、C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
D. B细胞和 C细胞中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3.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以下关于生物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前,要先将植物暗处理一昼夜
B. 制作临时装片时,选择的材料要薄而透明
C.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时,用碘液检验是否生成麦芽糖
D.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应选择多只鼠妇进行实验
4. 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过程只能在黑暗处进行
B. ①过程不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一氧平衡
C. ②过程只能在光下进行
D. ①②过程不能在同一个细胞中进行
5. 如图为某温室大棚内一天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据此曲线分析不正确的是
( )
第 2页,共 6页
A. a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B. bc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C. c点时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强
D. d点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
是( )
A. 调查当地环保状况,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
B. 倡导垃圾分类,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
C. 为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多引进外来物种
D. 减少煤炭、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
7. 细胞修复和组织更新的主要原料是( )
A. 无机盐 B. 糖类 C. 脂肪 D. 蛋白质
8. 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要经过( )层细胞。
A. 1 B. 2 C. 3 D. 4
9.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来实现的,肺泡与其外部毛细血管的气体是通
过( )来实现.
A. 呼吸作用 呼吸运动 B. 呼吸运动 呼吸作用
C. 扩散作用 呼吸运动 D. 呼吸运动 扩散作用
10. 取一个完整的猪心,在解剖前,结扎住下腔静脉,由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处分别向猪
心注入清水,下列哪一组血管会流出清水( )
A. 肺动脉和肺静脉 B. 上腔静脉和肺动脉
C. 肺静脉和主动脉 D. 肺动脉和主动脉
11. 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 B为肺泡处毛细血管,则 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B. 若 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则饭后 1小时,C内流动脉血
C. 若 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 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D. 若 B为肾小管处毛细血管,则 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12. 如图为正常人体肾小管内某种物质含量
的变化曲线,该物质是( )
A. 葡萄糖
B. 无机盐
C. 水
D. 尿素
第 3页,共 6页
13. 健康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下列与人体健康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
B. 日常病痛无须去医院,可以自己按照说明书服用 OTC药物
C. 某人腰部以下瘫痪,针刺其下肢感觉不到疼痛,但具有膝跳反射功能
D. 对禽流感患者及时隔离和治疗,这一过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4. 看到一篇文章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下列与之相同的反射是( )
A. 吃梅生津 B. 望梅止渴 C. 惊弓之鸟 D. 谈虎色变
15. 如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能调节②的曲度
B. ②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会导致近视眼
C. ③像双凸透镜,是眼球内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
D. ④内含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
16. 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B. 失去雏鸟的红雀饲喂小金鱼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C.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 具有社会行为的蜜蜂利用舞蹈传递信息
17. 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手段,骨髓的捐献者是供体,接受供体骨髓的称为受
体,受体接受治疗后,要在无菌隔离区待一段时间,防止感染。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移植的供体骨髓对于受体来说相当于抗原
B. 移植手术后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C. 供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分化出受体能接受的各种血细胞
D. 骨髓移植后应设法增强受体免疫系统功能
18. 生活中遇到危险或意外伤害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有人溺水造成呼吸停止时,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
B. 将因煤气中毒而昏迷的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抢救
C. 被毒蛇咬伤小腿,应立即扎紧伤口近心端,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
D. 某人因车祸导致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在远心端止血
二、填空题(共 4 大题,每空 1 分,共 32.0 分)
19. 图 1为某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
图 2是用于观察的显微镜,图 3为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和目镜。请据图回答:
第 4页,共 6页
(1)图 1中要使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调节图 2中标号[______]______所示结构;
要使视野③变为视野④,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要使视野中所看到的洋葱表
皮细胞数量最多,显微镜放大倍数是______。
(2)给显微镜对光时,发现视野如图 1中的⑤所示,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______。
A.使用了低倍显微镜 B.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C.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
(3)如果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
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异物很可能位于______上。
(4)图 1中①~④是某同学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出现的先后顺
序进行排序:______。
(5)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所用的染液是______。
20.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对植物种
子萌发的过程以及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感兴趣,于是他们分工合
作,做了如下探究,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一)甲、乙、丙三位同学为“探究环境条件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
实验,请据表分析:
生名称 装置标号 温度(℃)湿 度 光 照 种子数 发芽率(%)

A 25 潮 湿 有 光 100 96
B 8 潮 湿 有 光 100 0

C 25 干 燥 无 光 100 0
D 25 潮 湿 无 光 100 98

E 25 潮 湿 有 光 5 100
F 25 潮 湿 无 光 5 100
表格中甲同学实验设计的目的是______。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与甲、乙两同学相比,
明显的不足之处是种子数量太少,这样做不科学的原因是______。在适宜的条件下,
表格中 A、D两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二)图一是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植物
所进行的不同生理活动,①②③表示相关物质;图二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
意图,图三是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第 5页,共 6页
(1)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图一中过程[______]______的效率。图三中两
种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____,图一所示的过程[______]______主
要是在该能量转换器中进行的。
(2)图一中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②主要是通过茎中的______运输的,②大部
分通过图二中的[______]______散发到空气中。
(3)该植物体夜晚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图一中的______(填代号)。
21. 下面是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 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该物质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
__________,此时,血液中氧气含量相对__________(选填较高或较低)。在组织
细胞中,物质 a被彻底氧化分解为__________,此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的
__________中进行。
(2)图中 b、d代表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膈肌所处的状
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收缩”或“舒张”)。d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 c在肾小囊内存在于__________中,然后经过肾小管的作用,将一些物
质重吸收回血液,这些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膀胱储尿达一定程度时,会引起排尿反应。此反应活动属于__________(选
填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2. 依据如图所示的几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图,回答问题。([ ]内填字母)
第 6页,共 6页
(1)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_______]侵入家禽的体内引起的。
(2)图中属于霉菌的有[_________],属于真菌的有[______].
(3)图中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有[______],都是单细胞生物的有[________].
(4)蒸出的馒头软而多孔,是因为有[______]参与的结果.

答案和解析
【答案】
A 2. B 3. C 4. C 5. C 6. C 7. D 8. B
D 10. D 11. D 12. A 13. C 14. D 15. B
16. C 17. D 18. D
19. ①;细准焦螺旋;右下;100倍;A;目镜;③④①②;碘液??
20. 探究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偶然性太大,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种子已死亡(或胚不完整或种子未度过休眠期);甲;光合作用;⑦;线粒体;乙;呼吸作用;导管;4;气孔;乙、丙??
21. (1)葡萄糖;右心房;较低;二氧化碳和水;线粒体 ?
(2)收缩、舒张;二氧化碳 ?
(3)原尿;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分和部分无机盐 ?
(4)非条件反射??
22. (1) E ? (2)BC ? BCD ? ?(3) E ? AD ? (4)D??

【解析】
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正确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解答】
A.图中操作过程中,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可以防止出现气泡,A符合题意;
B.图中操作中从上向下盖盖玻片,会造成气泡出现,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操作中盖玻片距离水滴太远,也会造成出现气泡,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操作中盖玻片接触水滴的中央,会使液体外溢,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特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特点。
【解答】
图中,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分化、A、B、C表示不同的组织。
A.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①过程中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分,A正确;
B.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能进行①细胞分裂过程,而不是该生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①过程,B不正确;
C.人体(动物体)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即都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故A、B、C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C正确;
D.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因此B细胞和C细胞中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B。
3. 解: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排除了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或干扰,A正确。
B、制成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要薄而透明有利于观察到细胞,B正确;
C、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过程时,滴加碘液,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淀粉遇碘变蓝,C错误;
D、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实验鼠妇的数量应当多些,如10只或20只,D正确。
故选:C。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2)使用显微镜观察,实验材料要薄而透明有利于观察;
(3)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人们根据淀粉的这一特性来鉴定淀粉的存在;
(4)在探究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可重复原则。其中可重复原则就是要重复多次求平均值或是生物的样本不能太少,据此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结合题意灵活答题。
4. 解:A、①过程有光无光都能进行,错误;
B、①过程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一氧平衡,错误;
C、②过程是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正确;
D、因为植物细胞内既有叶绿体、又有线粒体,因此①②过程能在同一个细胞中进行,错误;
故选:C
如图所示: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
主要考查了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作用。
5. 解:A、a点时无光,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a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正确;
B、bc段二氧化碳不断减少,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比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多,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正确;
C、c点时光照最强,一部分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因此c点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是最强,不正确;
D、d点时光合作用的时间最长,因此有机物积累量最多,正确。
故选:C。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6. 解:A、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调查当地环保状况,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A正确;
B、倡导垃圾分类,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减轻环境污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B正确;
C、引进外来物种,往往缺乏天敌,使外来物种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不利于可持续性发展,C错误;
D、减少煤炭、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生活意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7. 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有重要的意义。维生素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其中水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它占体重的60%~70%.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因此D符合题意。
故选:D。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此题考查了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这部分是重点,注意掌握。
8. 解: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液中的氧气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因此,“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2层细胞。如图所示:

故选:B。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由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细胞构成。
9. 【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原理。
【解答】
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肺泡与其外部毛细血管的气体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
故选D。
10. 解:将新鲜心脏结扎住下腔静脉,由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处分别向猪心注入清水,由上腔静脉注入的清水进入右心房,由右心房进入右心室,然后经肺动脉流出;由主动脉注入的清水,因为主动脉基部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所以清水不能进入左心室,仍从主动脉流出。
故选:D。
1、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2、心脏四腔及与四腔相连的血管如图所示:

理解掌握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
11. 解:A、若b表示肺,则a是肺动脉,流静脉血,c是肺静脉,经过肺泡和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的血液,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由毛细血管汇集成的肺静脉,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A不正确。
B、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由于消化器官要进行消化和吸收等生理活动需要消耗氧气,所以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B不正确。
C、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由于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所以a内应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C不正确。
D、若b表示肾小管,则a表示出球小动脉动脉,c表示肾静脉,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a内流是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D正确。
故选:D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图中由血流方向可以判断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
本题考查学生对血液循环的途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
12. 解: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原尿流经肾小管形成尿液后中葡萄糖迅速减少变为0.所以该物质是葡萄糖。
故选:A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特别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3. 解:A、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A错误;B、日常病痛要到医院检查,遵医服药;B错误;C、脊髓具有传导功能,腰部以下瘫痪,针刺其下肢,能够发生反射,但感觉不到疼,因为神经冲动不能从脊髓传到大脑;脊髓还具有反射功能,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能够发生反射;C正确;D、禽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及时隔离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D错误;
故选:C。
“关爱生命,注重健康”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脊髓的功能以及预防传染病的有关知识点。
14. 解:ABC、吃梅生津、望梅止渴、惊弓之鸟,都是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
D、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
???看到一篇文章被感动的热泪盈眶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因此与之相同的反射是谈虎色变。
故选:D。
(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有语言中枢的参与的反射。
15. 解:A、①角膜,无色透明,错误;
B、②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会导致近视眼,正确;
C、③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错误;
D、④视神经,传到神经冲动,错误;
故选:B
如图所示,图中结构名称为:1角膜、2晶状体、3玻璃体、4视觉神经、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6. 解:A、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正确;
B、失去雏鸟的红雀饲喂小金鱼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正确;
C、学习行为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学习行为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而不是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C错误;
D、具有社会行为的蜜蜂利用舞蹈传递信息,正确;
故选:C。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7. 解:A、由于不同的人体之间抗原决定簇不同,所以输入患者体内的异体骨髓相当于抗原物质,A正确;
B、移植手术后造成排斥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
C、造血干细胞所占的比例还不到0.01%,但它却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种血细胞的源泉,C正确;
D、骨髓移植后因抑制病人的免疫排斥反应,应设法降低病人免疫系统的功能。D错误。
故选:D。
1、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的基本特性有两种,一是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也就是免疫原性,二是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反应,也就是抗原性。
2、化学致癌因子和物理致癌因子都可以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白血病。
本题借助于白血病考查细胞的癌变的原因、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细胞的来源,要求明确造血干细胞的特点,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18. 解:A、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A正确;
B、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得多,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因此,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B正确;
C、被毒蛇咬伤后,蛇毒会随着静脉血管先运回心脏,因此要迅速用绳勒紧伤口上方(近心端),C正确;
D、某人因车祸导致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应在近心端用指压法或止血带止血法止血,D错误。
故选:D。
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即解决题目,最好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19. 解:(1)图1中要使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调节图2中标号①细准焦螺旋所示结构;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要使视野③变为视野④,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所以要使视野中所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数量最多,显微镜放大倍数是 100(倍);
(2)A、物镜对准通光孔,就能让光线通过,与使用了低倍镜或低倍镜无关。A符合题意;
B、当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光线就不会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进入视野,就不会看到白亮的视野。这时需要转动转换器调节使物镜对准通光孔就可。B不符合题意;
C、反光镜对准光源,光线会通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进入视野,就会看到白亮的视野。C不符合题意;
D、光圈对准通光孔,光线就会通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进入视野,就会看到白亮的视野。与光圈的大小无关。D不符合题意;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如果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异物很可能位于目镜上;
(4)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下方③,先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这样可以看到模糊的物像④,然后再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可以看到被放大了的物像①.此时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②;
(5)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所用的染液是碘液。
故答案为:
(1)①细准焦螺旋;右下;100倍;
(2)A;????
(3)目镜;????
(4)③④①②;
(5)碘液。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吸、染;
(2)观图可知:①是细准焦螺旋、②是转换器、③是反光镜,④⑤是物镜、⑥⑦是目镜,解答即可。
掌握制作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20. 解:(一)在实验中,甲组A装置种子处在湿润的25℃环境中,甲组B装置种子处在干燥的5℃环境中,变量是温度,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结果甲组B装置中的种子不萌发,而甲组A装置种子萌发,可以得出结论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故甲组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 丙组的实验设计与甲、乙两组相比,设计上存在着缺陷是种子的数量较少。具有偶然性。
????? 装置A、D中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原因是种子已失去生命力(种子处于休眠期除外)。
(二)(1)甲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过程,是植物体的光合作用,间作套种和合理密植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光能,达到提高光合效率的目的。图三中甲乙两种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⑦线粒体。能进行图一中的乙呼吸作用。
(2)叶片的上下表皮中有4气孔,气孔在呼吸、光合、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会从气孔中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排出氧气。当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会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当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水会从气孔中散失。可见根从土壤中吸收的②水分在茎内通过大部分通过导管运输。②水分大部分通过丙散发到空气中,这主要是由叶片上的气孔来完成的。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的影响,因此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进行乙呼吸作用和丙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
(一)探究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偶然性太大,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种子已死亡(或胚不完整或种子未度过休眠期)
(二)(1)甲;光合作用;⑦;线粒体;乙;呼吸作用
(2)导管;4;气孔 
(3)乙、丙
(一)、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①充足的空气②适宜的温度③适量的水分。自身因素为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二)、图一中乙表示呼吸作用,丙表示蒸腾作用,甲表示光合作用,①氧气,②水分,③二氧化碳。
图二中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观图可知:1是表皮,2表示叶肉细胞,3表示叶脉,4表示气孔,5表示保卫细胞。
图三中的①表示细胞壁,②表示细胞膜,③表示叶绿体,④表示细胞核,⑤表示液泡,⑥表示细胞质,⑦表示线粒体。
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惟一性。分清对照组与实验组。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2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理解和掌握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的生理活动特点和功能等综合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a是葡萄糖、b是氧气、c是尿素、水和无机盐等、d是二氧化碳。
(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a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完成这个过程的主要器官小肠。葡萄糖被小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经下腔静脉,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右心房,此时,血液中氧气含量相对较低。因为在身体各处的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葡萄糖等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此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进行的。
(2)图中b是氧气,d是二氧化碳,氧气进入肺,二氧化碳从肺中排出。这一步指的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根据图示可知:甲图表示膈肌收缩,隔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
(3)图中c代表尿液中的成分。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故图中c在肾小囊内存在于原尿中,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有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
(4)排尿反射是由反射弧来完成的,当膀胱内尿液积累达到一定量时,会使膀胱内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导到位于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尿道括约肌,括约肌舒张,尿液就从尿道排出体外。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是一种简单的反射活动,故属于非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
?(1)葡萄糖;右心房;较低;二氧化碳和水;线粒体 ??
(2)收缩、舒张;二氧化碳 ?
(3)原尿;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分和部分无机盐 ?
(4)非条件反射
22. 解:(1)病毒营寄生生活,禽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
(2)图中的B是曲霉,C是青霉,两者都属于霉菌;霉菌是由菌丝构成的。青霉和曲霉、酵母菌都是属于真菌。
(3)E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营寄生生活,细菌和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
(4)制作馒头用酵母菌,蒸出的馒头软而多孔是因为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膨大和松软。
故答案为:(1)???E
(2)BC????BCD
(3)E?????AD
(4) D
从图中分析可知A是细菌,B是曲霉、C是青霉,D是酵母菌,E是病毒。
解答本题主要熟悉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特点和作用。


第8页,共8页
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