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05 09:3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 衣 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文革”开始后,居民的穿衣因“革命”精神而变得越来越乏味。“文革”间,蓝、灰颜色成了人们穿衣的主色调,军装成了时尚;人们的穿着颜色是呆滞沉闷的黑、绿、蓝;款式是老式的解放装,青年装,中山装,一字领;面料是一水的棉布。在“不爱红妆爱武装”的服饰思想指导下,“举国时兴黄军装,戴红袖标,不许有辫子、裙子、花衣服、高跟鞋。所以,我国服饰在60年代中后期实际上进入了虚无状态,留下来一片空白。

“集体撞衫”的年代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的思想和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表现在衣着消费方面,自上而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对美的追求。无产阶级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完全有权利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得到美的享受。中央领导亲自出来为穿衣正名,郝建秀对轻工业部负责同志说:“服装业和思想应该解放些。要提倡男同志穿西装、两用衫;女同志穿旗袍、西装、裙子。”与此同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穿起了久违的西服。从国务院号召“改改补补”,到中央领导同志提倡美化服装,带头穿西服,集中体现了时代的变迁。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开始向小康过度,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众多的时尚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百姓的衣着服饰一改过去,服饰变得色彩斑斓。吊带衫、松糕鞋、乞丐服……令人应接不暇。
一位来中国访问的波兰记者撰文写到:“几年或几十年前,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的穿着既单调又一律……如今大街上到处可见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日常生活的变化 食 改革开放前人们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 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人均住房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建国初期
中国刚经受过战乱的洗礼,粮食短缺,生活贫困,人们食不果腹。温饱问题是当时最大的民生问题。当时由于物质的缺乏,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于是出现了大锅饭和粮票。


粮票




粤菜


华西村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交通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 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通信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中国堪称自行车王国。据说自行车最多和最少的城市都在四川。成都最多,重庆最少。当然,重庆几年前已直辖。

自 行 车 王 国
有人说中国是"自行车王国",那是因为骑自行车的人特别多.
在大中城市,上班和下班的时候,街上的自行车就像潮水一样.车流中,清脆的车铃声响个不停,就像一曲快乐的交响乐.骑车的人们,急匆匆地蹬车赶路,他们动作灵活自如,好象自行车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 有的人送孩子上幼儿园,就在自行车后的架子上安一个座儿,让孩子稳稳地坐在上面.在南方的城市,有的妇女把孩子背在背上,用带子系起来,骑着车上街.
京沪线泰山站东
广州棠溪的京广线
1996年9月1日
京九铁路全线通车
目前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客运周转量均已排名世界第二安全水平,居世界前列,是世界公认的民航大国。
国航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于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

改革开放后,多种交通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