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紫藤萝瀑布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生字、生词。
揣摩景物描写的方法,领悟写景技巧,并将其引入自己的作文。
3.体会作者对人生深沉而独特的感受,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教学准备
朗读法、探究法、结合背景去分析文章,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深挖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感知文意理脉络
新课导入,激趣入题
林清玄说:我觉得生命是一项奇迹。是啊,生命虽然短暂,但依然带不走它的伟大与庄严。这世界从不对我们隐瞒,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它的纯粹,就会觉得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当然,肯定也会发现像紫藤萝这样平凡而柔弱的小花,也能创造生命的辉煌。今天,让我们到一条紫色的瀑布也走走——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浅层阅读,整体感知
预习交流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迸溅(bènɡ)忍俊不禁(jīn)仙露琼浆(qiónɡ)伶仃(línɡ dīnɡ)盘虬卧龙(qiú)酒酿(niànɡ)伫立(zhù)绽开(zhàn)挑逗(tiǎo)花苞(bāo)宗璞(pú)沉浸(jìn)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发端:开端:开始。终极:最后的终点。迸溅:向四处溅。挑逗:逗引,招惹。蜂围蝶阵:指蜜蜂蝴蝶围绕,数量很多。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琼浆,比喻美酒。伫立:长时间地站着。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繁密:多而密。稀落:稀稀疏疏。盘虬卧龙:回旋盘绕滚卧着的龙。
走近作者
宗璞,当代著名女作家,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她所特有的知识女性的才情、儒雅的气质,以及柔中带刚的性格,均得益于她得天独厚的文化生活背景。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代表作《铁箫人语》深受海内外读者喜爱。
写作背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整体感知
听磁带朗读,用心感受画面美,并思考:文章围绕什么事物来抒发感情?由哪几部分组成?【交流点拨】(1)紫藤萝。(2)全文由看花(1—6)、忆花(7—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自由朗读“看花”(1—6),并思考下列问题:
眼前的紫藤萝树可以用什么词语概括它的特点?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的描写来体现它的这个特点?
【交流点拨】眼前的紫藤萝树的特点:枝繁叶茂,生机勃勃。①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②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③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紫藤萝花?
【交流点拨】先写每一穗花,再写每一朵花。先写花穗的色彩:“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然后写花的形状:“……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最后写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面对这样的紫藤萝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交流点拨】惊喜——宁静——振奋
分小组朗读“忆花”(7—9),并思考:十多年前家门前的紫藤萝怎样?面对这样的紫藤萝作者的心情怎样?
【交流点拨】萧条、冷落;作者的心情:疑惑、痛楚、遗憾。
齐读“思花”(10—11)请从中找到点睛之笔。作者此时的心情又怎样?
【交流点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宁静、喜悦、振奋。
“我”为什么会“焦虑”和“悲痛”?
【交流点拨】结合背景理解,“我”的“焦虑”和“悲痛”是因为我深受“文化大革命”的摧残,虽已过去多年,但心灵上的创伤仍无法愈合。而且弟弟当时正处于癌症晚期,危在旦夕,面对弟弟的英年不幸、雄才未展而深感悲痛。
文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对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描写?
【交流点拨】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机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怎样理解“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交流点拨】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作者对生命有了这样的感悟后,心情便豁然开朗,所以“加快了脚步”。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
【交流点拨】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乃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时过境迁,一切都会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的。展现在她面前的紫藤萝花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富有生命的活力。在这些跳动的生命的感染下,作者有了深深的感悟,她获得了面对不幸的勇气,她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悲痛慢慢地被“紫藤萝瀑布”的力量带走了,她已经能够平静地看待这些不幸,将焦虑和悲痛转化为精神的宁静。“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说明了这些花长得很茂盛很有活力,体现出了生命的可爱,正是在这些富有生命气息的花面前,她深深地思考了生和死的关系,最终她领悟到了一种生的喜悦。
四、板书设计,结构图解
五、语文积累,拓展延伸
请你欣赏你喜欢的某一种植物,并发挥联想,说说你的感悟。(如:向日葵、爬山虎、串串红、喇叭花)
【交流点拨】示例:向日葵终日面向阳光,它的生命总是充满希望。串串红生来满面喜色,它的生命总是充满激情。喇叭花不停努力攀爬,它的生命总是不断进取。
第二课时 品味语言赏特色
新课导入,情景入题
本文写于1982年5月。在写此文的十多年前,正是“文革”时期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一大株紫藤萝被“革”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而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彼时又正值作者唯一的弟弟不幸身患绝症。这残酷的事实让她心如刀割。理解了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也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这种彻悟带走了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焦虑和悲痛”。同学们,紫藤萝花独具美韵的风貌让我们驻足,作者那卓越细腻的笔触也让我们折服。这节课我们一起品读文章的语言美和手法美。
深层阅读,文本研讨
语言品析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体,宗璞的散文语言更是清雅脱俗,温馨自然。请品味下列句子的语言美,并揣摩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情感(即借景抒情)的。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交流点拨】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气势非凡,灿烂辉煌。不仅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也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交流点拨】“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的使用,将花瀑拟人化,使静态变为动态,写出了花的生机与活力,如盛装少女欢歌笑语。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交流点拨】“泛着”“迸溅”“挑逗”等词语,将花瀑拟人化,并将花瀑的颜色、形态动态化,把阳光照耀下的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交流点拨】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态写花的静态,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交流点拨】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交流点拨】用“帆”与“舱”比喻花朵的外形,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且用“忍俊不禁”拟花朵含苞欲放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花朵美丽妖媚的特征,更显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交流点拨】运用通感手法使无形的香味化成有形的颜色,具体地表现了花香带给作者的那种缥缈轻柔的感受。
【教师小结】品析语句要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境,从字词的凝练传种、修辞手法的使用、语言富含的哲理等方面品析感悟。
写法探究
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和借景抒情(见语言品析)的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予某种象征意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试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交流点拨】本文作者借对紫藤萝花不同时期的不同情态进行描写,说明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奋发进取。不同时期的紫藤萝花,象征了不同时期人们的不同命运。
人们往往赋予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试搜集几种说法,或搜集一些咏花木的诗句。
【交流点拨】(1)象征:①莲:象征纯洁,高尚。②牡丹:象征富贵。③梅: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④兰:象征高尚。(2)吟咏花木的诗句:①竹: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郑板桥②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③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④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四、板书设计,结构图解
五、语文积累,拓展延伸
请你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景物描写方法,描写一段你熟悉的风景。(15字以内)
【交流点拨】天山不仅给人一种稀有的美丽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它有丰饶的水草,有绿发似的森林。当它披着薄薄云纱的时候,它像含羞的少女;当它被阳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时候,又像年轻母亲饱满的胸膛。人们会同时用两种甜蜜的感情交织着去爱它,既像婴儿喜爱母亲的怀抱,又像男子依偎自己的恋人。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中设定的目标是学会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课后能够模仿课文写描写景物的小文章。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把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我采取了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教学方式:在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预习解决生字词,扫清教学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上课专注品味文章的语言,做到有的放矢。扫清文章生字词障碍,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生字词的自习,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