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唱歌课《无锡景》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无锡景》
课时
1
课型
唱歌课
课标教材解读
《无锡景》是引领学生感受我国民族音乐——江南音乐魅力的一首歌曲,歌词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歌曲为五声调式,共起、承、转、合、趋于下行的四个乐句,歌词中常用“呀”“末”等衬词,听起来亲切柔和、优美、耐人寻味。极大的附和了“弘扬民族音乐”的新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和执教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学习、发展,让课堂动起来”的要求
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把生活音乐化、音乐生活化,激起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爱上江南音乐,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
维
目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 通过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增强对江南
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从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唱时采用欣赏法、跟唱法,加强体验, 以乐动情,引起学生热爱江南,热爱江南音乐。
知知识目标
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
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了解江南人文地理及江南音乐的特点。能用歌声表现歌曲的基
本风格和情感。
教
学
重
、
难
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无锡景》,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
教学难点:音乐的节奏及装饰音(波音)的把握
教学
方法
讨论法法
演示法。。。
教学
媒体
多媒体课件、
钢琴
教 学 过 程
程 序
内容及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我学唱了一首歌,很好听,你们想听听吗?
师:那好吧!老师就为大家来唱这首歌,不过啊,我要要求大家在听的时候,思考这首歌是属于我们国家的那个地方的歌?歌曲有怎样的音乐风格?(老师用温柔甜美的声音唱《无锡景》)
出示课件提示:
a:北方地区的音乐还是江南地区的音乐?
b:音乐是委婉、柔和的还是粗狂豪放的?
师:大家说的太棒了!一曲具有浓郁的江南民歌风格的歌曲,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笔下“日出江南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样的美景。江南名城景致如画,江南小调如江南山水般秀丽,柔美、细腻.
师:同学们想学唱这首歌吗?
师生问好,准备上课
生:想
听老师歌唱《无锡景》并思考音乐的风格特征。
生答(无锡地处江南,属于江南地区的音乐,音乐听起来是委婉,柔和)
生:聆听
生:想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引起学生想要学唱的激情。
用诗歌形容江南的美景,为后面欣赏做好准备
三、
新课教学
师:那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无锡景》
课件:无锡的代表性的风景图片
师:刚才我们一起去游玩了无锡,大家都了解了无锡的哪些方面?在这首歌曲中,我们欣赏到了更多的无锡风景,有那些?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刚才我们欣赏了《无锡景》,可能同学们只顾着欣赏秀美的风景没有更多的听歌曲的旋律,下面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注意认真听歌曲的旋律,听完后回答老师几个问题.
师:1、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呢?(是婉转抒情的还是热情爽朗的)
2、歌曲的拍号是?强弱规律是?它的划拍形式是怎么样的呢?
师:歌曲以清新、秀丽的风格给人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让人耳目一新,同学们听的非常认真,非常投入,现在请同学们来试试看,请跟随我的琴声,轻轻的哼唱,哼鸣时要注意,表情放松,面带微笑气息连贯流畅,声音柔和圆润,好,听过门……
师:大家唱的很好,用“lu”来练习下面的旋律(练声曲)
板书:
55 6.ⅰ〡5653 2〡355 562︱3532 1‖
师:大家唱的很好,来,我们把整首曲子都来试着“lu”唱一遍
师:很好!同学们唱的很认真,在唱的过程中,有没有感觉有不好把握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找出它,解决它。
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解决
板书: 在黑板上写出节奏
1.切分音--注意节奏、打破常规的强弱规律
2.倚音:提醒学生唱的时候注意要圆润、柔和一些
3.上波音:引导学生分解练习
师:好,解决了难点,现在让我们再一起把歌谱完整的表现一遍。(引导学生用la来唱,注意用“lu”的位置来唱,教师钢琴伴奏)
师:真是非常的棒! 现在我们一起运用律动形式朗读歌词,师先范读(一段)。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现在让我们运用律动形式跟着音乐把歌词来唱一唱。(第一段)
师:同学们唱的很好,下面我们将这三段歌词都加入到旋律中,来完整的唱一次。
师:恩,唱的真不错,节奏、音准都把握的比较恰当,那么歌曲又表现了怎样的主题呢?
师:很好,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乡的赞美之情,那同学们想想,怎样才能把赞美之情表达出来呢?首先情绪饱满,其次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面带微笑,真正的发自内心来感叹,赞美,下面我们再带着感情来歌唱《无锡景》
师:同学们现在唱的很有感情了,但是好像还少了一点“味”儿,想一想:我们唱的时候还需要唱得更???
师:那我们再按刚才同学们说要求得唱一遍
师:请同学们来看 下每句顿,逗处常用“呀”“末”等衬词衬词,这些情绪在歌曲中有什么作用呢?(老师引导学生分别演唱加上衬词和没有衬词的《无锡景》,让学生来聆听思考、感受)
师:对!说得这一首歌曲只有四乐句,请同学们看看,每一乐句都落在了哪一些音符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乐句唱)
师:对,都落在了ⅰ、5、3、1上,那么这首歌曲中有4和7的出现吗?
对啦!没有4和7的出现,因为这首歌是一首五声宫调式的传统歌曲,共起承转合四乐句,同学们在场的时候需要唱得更亲切、甜美一些,让我们一起把歌曲完整的表现一下。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来领唱其中的一段,(选择一名学生--好,请你来)第一段请我们的女生来表现,第二段请我们的男生来表现,第三段大家齐唱,让我们一起带着律动来表现。
学生表现歌曲
师:同学们刚才唱的都很投入,不仅节奏把握的好,同时把歌曲的情绪以及地方特色也表现出来了,领唱的同学声音很甜美,大家给她来次掌声!
生:再次感受音乐,观看图片,再次感受音乐,了解无锡的自然风光,为学唱音乐做好铺垫。
生:有梅园、惠山、天下第二泉等等,同时还了解了无锡的特产,泥人,真是美不胜收.
生:婉转抒情
生:歌曲的拍号是2/4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强、弱(用一种律动的形式来表现这种强弱关系,比如,用拍手表示强,拍肩表示弱,现在请同学们讨论、思考,你--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强与弱,互相讨论一下。
并用手画拍
学:按照老师的要求哼唱(一段旋律,并注意音乐的节奏和音准)
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lu”唱这个乐句。
生:看谱,“lu”唱整首歌曲
生:思考,提出难点
生:练习
生:回忆,在我们13册的《银杯》中已经学过了,唱时注意更柔和一些。
生:练习的时候可以由慢开始,逐渐回到原来的速度
生:高位置的la唱,注意音准
生:集体朗读第二段和第三段。
生:将歌词带入音乐中,初次完整学唱
生:完整准确的演唱
生:思考回答
生:带着饱满的情绪,轻松婉转的歌唱。
生:“连贯、自然、流畅、”更灵活一些。。
生:注意唱的连贯、自然、流畅、灵活。
生:(老师引导学生分别演唱加上衬词和没有衬词的《无锡景》,让学生来聆听思考、感受)并回答出:衬词表现了亲切.柔和的语调,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我们不仅感情表达要到位,同时歌曲所表现的地方特色我们也不能忽略.
生:都落在了ⅰ、5、3、1上
生:没有
生:积极参与
(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演)
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无锡的自然风光,感受人文地理环境,进一步增加对江南的热爱。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分析,为以后的学唱做好准备。
这一块是气息和声音高位置练习
在“哼鸣”的基础上进行声音位置的巩固。
难点解决,确保演唱时音准、节奏的的准确。
在熟悉了旋律和有了高位置的基础上进行开口练习,而且更完整的学唱了旋律。
为歌唱熟悉歌词,并规范了字音。
思考音乐所表达的主题,让自己的歌唱更动人。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衬词的奇妙之处,理解民族音乐中的地方特色的不可忽视。
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进一步了解江南音乐,喜欢江南音乐。
拓 展:
师:同学们,除了《无锡景》之外,你们还知道的那些耳熟能详的江苏民歌呢?同学们会唱吗?我们一起来“找民歌、唱民歌”吧!
(抽学生演唱,教师伴奏、同时允许同学们一起唱)
师:同学唱得非常好,江苏民歌很丰富,除了你们所说的这几首歌曲外,还有很多,如:《杨柳青》《月儿弯弯照九州》《紫竹调》。。。。。。。
师:同学们想想:这些歌曲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呢?(引导学生从音乐情绪,衬词特点等方面感受、总结)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江南音乐特点的形成原因吗?
思考: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所接触的江苏民歌(江南民歌)并有感情的歌唱
《茉莉花》《采红菱》《太湖美》。。。。。。。
生:思考总结:细腻、婉转、柔美、富有情韵。
生:与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江南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江南地区多平原,多水,历来有“水乡泽国”之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受这湿山软水、草长莺飞,其性格心理,渐渐的变得精细柔软了。。。
“找民歌、唱民歌”让学生更加深入到江南音乐的学习中去,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江南音乐风格的特点的了解,从而喜欢江南音乐。
了解江南音乐形成的原因,了解江南人文地理,爱上江南。
五、
在歌声《茉莉花》中结束本课
师:同学们唱得很好,说得也非常精彩,江南的歌非常的优美,如同一幅幅烟雨蒙蒙的国画,被源源传唱,而《茉莉花》就是其中一首,她的旋律传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今天我们学唱欣赏了这么美丽的江南美景,了解了江南的音乐特色,你们喜欢江南吗?
师:那我们在优美的《茉莉花》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吧!起唱《茉莉花》
生:整齐有力的回答“喜欢”
生:整齐柔美的歌唱《茉莉花》
画龙点睛
学习江南音乐,在江南音乐中结束本课
板
书
设
计
《无锡景》
江苏民歌
1、练声曲: 55 6.ⅰ〡5653 2〡355 562︱3532 1‖
2、切分节奏:x x x | x x x|….
xx x.x︱xx x.x︱
3、上波音:“ ﹋”
教
学
后
记
本节课,是以歌唱《无锡景》为主,通过《无锡景》的拓展来了解江南人文地理特征,了解江南音乐,喜欢江南音乐的课,让学生通过感受到学唱,脱离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唱”,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的探讨,整节课,气氛热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很好的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 学 设 计 流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