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 即席讲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克服发言时的紧张心理,学习即席发言的讲话技巧。(重点)
2.能力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即席发言的能力。(难点)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提升口语交际能力,表现文化素养和气质风度。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有过当众发言时吞吞吐吐的尴尬吗?你有过回答问题时两脚发抖的紧张吗?记得西方国家有人这样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令人害怕,一个是原子弹。谁知道另一样是什么?(可让同学们七嘴八舌回答)另一样就是即席讲话!即席讲话,真的那么令人害怕吗?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名家们的风采吧。”
(设计意图:在问题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习动机。)
二、活动指导
(一)弄清概念
讲述小故事,引出即席演讲的定义。
南朝梁有个大臣叫萧琛,在萧衍还没称帝时就与他交好。后来萧衍当了皇帝,两人关系仍很密切。一次,武帝萧衍举行大型宴会,酒过几巡之后,萧琛有些醉意,就爬在案几上。武帝看见就用枣子投他正好打中萧琛的头。萧琛拿起盒子中的栗子正好打在武帝脸上,武帝一脸怒气。萧琛马上说道:“陛下把赤心投给臣,臣怎敢不用战栗来回报呢?”武帝听后,转怒为笑。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明确即席发言的定义和特点:即席讲话是一种在特定情景下事先没有准备的临场说话的口语样式。即席讲话临境而发,随机而发,短小精悍,具有随意性、灵活性和可变性。
(二)掌握策略
1.确立中心,明确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每个场合都有自己的主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背景,要在二者之间找到连接,这样才能讲出吻合于场景的话。如果你被突然喊到要发言,而自己实在不知道说些什么,可以说一下此时的心情、来到这个地方最大的感触,或发表一下对前几个发言者观点的认识等。
2.从实际出发,为发言寻找一个切入点。如:诗词(歌词)切入法、名人名言切入法、事例(故事)切入法、即景即事切入法等。
3.开头干净利落,直接入题。可以根据当时的场景、情景、会议的主旨等作为开场白;结尾强化发言的主要内容。
4.捕捉时机,即兴发挥。发言者要利用现场的条件和特点,善于借题发挥,渲染气氛。如:借会旨发挥、借地名(人名)发挥、借场景(情景)发挥、借季节(天气)发挥
5.体现发言者的个性特点。
6.克服紧张心理,充满自信,从容不迫,随机应变。如:心理暗示法、感情调节法、呼吸松弛法等。
三、口语实践
1.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同学提供两个话题,本组同学随机选择,并就自己选到的话题做两分钟的即席讲话。本组同学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从下面列出的情境中选择一个,本组同学每人做3分钟左右的即席讲话。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做代表,由语文老师指定情境和讲话时间,分别做即席讲话。
情境1:同学的生日聚会
情境2:交流读书的体会
情境3:学校夏令营结束后谈感受
情境4:代表班级祝老师新年快乐
示例:我的读书经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又迎来了一周一度的班会,下面由我来与大家分享我个人的读书经验。
读书要认真,要有耐性。即使你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哪怕是一分一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书架上、书桌上、饭桌上、茶几上和床上,都应放着你喜欢读的书。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一有空闲就看书。读书切忌用那种只图速度、不讲效果的方法。每一篇文章都要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的中心思想,哪一方面也不能放过,遇到好的文章还要反复诵读和吟咏。
不动笔墨不读书。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标示自己的收获,也可在空白的地方写上批语。还要把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读书兴趣要广泛,文学、地理、历史、天文、军事等均应有所涉猎,真正做到博览群书。因为读书能够让人调整心态,培养良好的身心。读书不但可以给人生存的智慧,而且还可以给人生命的能量。近代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曾说:“书籍是人类养情之良师。”渊博的知识可以使人明辨是非,丰富的学问可以使人趋利避害。常读脍炙人口的诗文,能够令人俗念顿俏,胸怀坦荡,性情豁达,从而起到净化心灵、纯洁思想的作用。
读书,要聚精会神,沉思冥想,可以运用设问法认真审读。对书中的每个观点、问题都要问个为什么,做到边问边读。思考问题时,要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从无疑处寻找疑处,再从疑问中找到答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读书时,可闭卷长思,也可把断续的思绪记录下来,以备后用。只读书而不善于思考的人,充其量是书的“蛀虫”。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读书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