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蜀道难》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3《蜀道难》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5 15:3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4张PPT)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诗经》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送柴侍御 》
蜀 道 难
唐·李白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2、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性格豪放,感情奔放,形成了他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
诗仙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上安州裴长史书》)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赠张相镐》)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与韩荆州书》 )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饮中八仙歌 》 )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经典评论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杜甫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韩愈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沿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雄奇险峻的山川景色。
蜀道简介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它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古栈道
古栈道
天梯石栈相钩连


噫吁嚱(yī xū 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zhuàn)石万壑(hè)雷。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再听诗歌朗诵
再次注意一下字音,感受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和情感。
自由诵读
(5分钟)
再次听朗读,思考:

1、找出诗文最能抒发诗人情感的句子。
2、每一段抓住了蜀道的什么特点来写“蜀道难”?(尽量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
危乎高哉
其险也如此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蜀道之高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对照课下注释,快速疏通一下文意。(3分钟)
第一段如何突出蜀道“高”?
1、先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高。
①诗的开头叙述蜀道的来历
蜀国开国久远
蜀地长期闭塞
太白仅有鸟道
蜀道由来:五丁开山
②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更突出了蜀道的艰难。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高。
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高。
六龙回日 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 急浪回旋
虚实结合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侧面
百步九折,手扪星辰,
呼吸紧张,抚胸长叹
 细节描写
夸张 侧面
神话传说
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突出蜀道的高?
一叹  高
(难行)
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拓展阅读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蜀道之险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对照课下注释,快速疏通一下文意。(3分钟)
第二段如何突出蜀道“险”?
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写法:视听结合
使人闻声失色 (“听此凋朱颜”) ,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凄清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险。
行走在蜀道上,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也影响人的情绪。
从环境凄清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险。
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无限风光在顶峰。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渲染惊险的气氛。
夸饰山峰之高
绝壁之险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由静而动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从山水险恶的角度写蜀道之险。
蜀道之乱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对照课下注释,快速疏通一下文意。(2分钟)
第三段如何突出蜀道“乱”?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李白《剑阁赋》
剑门关
一 夫 当 关万 夫 莫 开
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险要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战祸之烈,安居之难
引以为戒,警惕战乱
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句“形胜之地,匪亲勿居”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
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猛虎长蛇杀人如麻


一叹蜀道之难 蜀道的来历 蜀道的高峻


二叹蜀道之难 环境凄清 山水险恶


三叹蜀道之难 剑阁险要 杀人惨景
蜀道自古难行
蜀道自古可畏(劝阻友人)
 早还家 (告诫友人)
诗人如何写蜀道之难?——一唱三叹
理清思路
开辟难
攀越难
安居难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再次强调蜀道之难行,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所在位置和具体内容都有变化,体会这三句话的具体作用。
三处蜀道难,由历史到现实,由自然到社会,层层展开,而中心句在其中起到了沟通连接的作用和一唱三叹的效果。这也是本诗被称道章法灵活的原因和被称为气象宏伟的原因之一。“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欧阳修《太白戏圣俞》
再听朗诵
这就是古老的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这就是浪漫大气的李白,

“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洲。”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认真品读诗歌第二自然段,把这段诗歌转换成一段散文,字数不限。
2、背诵全诗。
当堂训练
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西挡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B、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噫吁戏,危乎高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西当太白有鸟道

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猿猱欲度愁攀援

7.青泥何盘盘


多么

沟通相连
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越过
梳理重点字词
1.但见悲鸟号古木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枯松倒挂倚绝壁

6.飞湍瀑流争喧豗

7.砯崖转石万壑雷
拟声词用作动词 ,冲击

跟随
使动用法,使……凋谢



急流
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
1、猿猱欲度愁攀援
2、使人听此凋朱颜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侧身西望长咨嗟
为---发愁,为动
使---凋谢,使动
使---滚动,使动
向西,名作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