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科学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4分)
1.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 ,它通电时产生 。
2.根据动物身体内有没有脊椎来分,狗属于 动物,蜈蚣属于 动物。
3.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 。
4.减少垃圾常用的方法是 和 。
5.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 ,遇到碘酒颜色会 ,这种变化我们称为 。
6.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
二.选择题(共6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2分)
7.下列装置中,哪个是滑轮组?( )
A. B. C.
8.旧电池、过期药品等属于( )垃圾。
A.厨余 B.有毒 C.可回收
9.小华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是图中的( )
A. B.
C. D.
10.大型水电站发出的强大的电能是由( )转化而来的。
A.风能 B.热能 C.水能
11.樟树是( )植物。
A.草本 B.水生 C.木本
12.属于空气主要成分之一,且用来抢救危重病人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三.判断题(共1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1分)
13.人们使用杠杆就是为了省力。 (判断对错)
14.吊车上使用了多种滑轮。 (判断对错)
15.通过实验发现,纸的厚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是不会改变的。 (判断对错)
16.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部分。 (判断对错)
17.电磁铁没有南北极。 (判断对错)
18.我们吃的方便面中没有能量。 (判断对错)
19.蚂蚁经常单独活动,寻找食物。 (判断对错)
20.晶体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判断对错)
2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四肢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4对足。 (判断对错)
22.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判断对错)
23.自行车生锈与空气有一定的关系。 (判断对错)
24.使用一次性用品能减少垃圾的产生。 (判断对错)
25.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其直接原因是人们过度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 (判断对错)
26.月球上有很多环形山。 (判断对错)
27.观察日食时,用望远镜观察能看得更清楚。 (判断对错)
四.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28.(1)下面是关于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请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
A.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使视野中的亮度适度。
B.先将载物台降至最低点,转动旋转盘,使低倍镜位于镜筒正下方。
C.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压住。
D.一手握住镜壁,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轻轻地放置在桌上。
E.把物镜调整到最低位置,慢慢转动调节器,使物镜上升,直到能看清为止。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 。
(2)使用显微镜时的注意事项有: 、 。
29.下面是某一磁铁电路的示意图,请在不改变电磁铁磁极方向的前提下,画一个磁力更强的电磁铁电路的简单示意图。
30.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把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C的位置,松开小手,小钢珠会 。
得出结论: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 ,一共有 个。
五.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3分)
31.如图,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李媛媛准备了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1)如果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着铁芯上的线圈圈数的关系”,你认为李媛媛应选择 和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此实验能得出:在电池数量相同时, 。
(2)如果选择甲和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 ,此对比实验是用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的关系。
(3)李媛媛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N极被吸引,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 极。
32.根据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 ,瓶子中的沙河石头代表 ,清水代表 、浸过墨水的纸巾代表 ,往上面喷水代表 。
(2)慢慢地往上面喷水后,瓶子里底部的水 ,这个现象说明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4分)
1.【分析】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在铁芯的外部缠绕与其功率相匹配的导电绕组,这种通有电流的线圈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它也叫做电磁铁。
【解答】电磁铁是由电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它通电时会产生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
故答案为:电磁铁;磁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铁的定义,属于识记内容。
2.【分析】科学家根据动物身上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解答】根据动物身体有无脊椎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指的是背侧有脊柱的动物;而无脊椎动物指的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其中狗属于脊椎哺乳动物,蜈蚣属于无脊椎节肢动物。
故答案为:脊椎、无脊椎。
【点评】该题考查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3.【分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解答】太阳系中唯一发光的恒星是太阳;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距离,依次排列的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水星离太阳最近,海王星离太阳最远。
故答案为:海王星。
【点评】此题考查的太阳系,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
4.【分析】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
【解答】减少丢弃是从源头减少垃圾的方法;对垃圾重新使用既可以减少垃圾的数量也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垃圾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故答案为:减少丢弃;重新使用。
【点评】考查了处理垃圾的方法的相关知识,知道减少垃圾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5.【分析】淀粉可以和碘发生反应产生蓝色的新物质,所以可以使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存在淀粉,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解答】米饭中主要的成分是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就会变蓝,这种变化产生了新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淀粉;变蓝;化学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知道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6.【分析】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
【解答】放大镜又叫凸透镜。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视野”。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小。
故答案为:视野。
【点评】考查了放大镜的相关知识,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小。
二.选择题(共6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2分)
7.【分析】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解答】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A、图一是定滑轮,不符合题意。
B、图二是动滑轮,不符合题意。
C、图三是滑轮组,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滑轮组的定义即可作答本题。
8.【分析】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
【解答】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本身或材质可再利用的纸类、硬纸板、玻璃、塑料、金属、人造合成材料包装。有毒有害垃圾是指存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灯泡、废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废家电类、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旧电池、过期药品等都有毒,属于有毒垃圾。
故选:B。
【点评】考查了垃圾的分类的相关知识,知道旧电池、过期药品等都有毒,属于有毒垃圾,在生活中应分类处理。
9.【分析】下弦月就是指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所以叫“下弦”。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解答】农历二十二和二十三的月亮属于下弦月,下弦月的特点是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下弦月的定义即可作答。
10.【分析】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水能主要用于水力发电。水力发电将水的势能和动能转换成电能。以水力发电的工厂称为水力发电厂,简称水电厂,又称水电站。水力发电的优点是成本低、可连续再生、无污染。缺点是分布受水文、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容易被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影响,国家还在研究如何更好的利用水能。
【解答】大型水电站发出的强大的电能是由水流的力量推动发电机的转动而产生电能,所以是水能转化而来的,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水力发电站的了解,知道是水能转化成了电能。
11.【分析】木本植物的茎部含有大量的木质,比较坚硬;草本植物的茎部为“草质茎”,比较柔软,这是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本质区别。
【解答】樟树的茎含有大量的木质,比较坚硬,属于木本植物。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的分类,了解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分析】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按体积计算,干燥的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其他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约占1%。
【解答】属于空气主要成分之一,且用来抢救危重病人的气体是氧气,氧气是人体活动的必要气体,约占空气的2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空气成分及作用的认识。
三.判断题(共1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1分)
13.【分析】杠杆又分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解答】有的杠杆是为了省力,例如撬棒;有的杠杆为了省距离,例如钓鱼竿、筷子等;有的杠杆为了测量或改变力的方向,例如定滑轮。使用杠杆是为了人们更方便的生活。
故答案为:×。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杠杆及其原理,学生了解杠杆的用途即可正确解答该题。
14.【分析】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若将重物直接挂在滑轮上,在提升重物时滑轮也一起上升,这样的滑轮叫动滑轮。
【解答】吊车上的是滑轮组,有定滑轮,也有动滑轮。定滑轮用来改变受力方向,他不省力,而动滑轮作用起来虽然慢,但省力些,是定滑轮的一半。
故答案为:√。
【点评】学生掌握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应用。
15.【分析】改变纸的宽度和厚度相比较,改变厚度可以明显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解答】纸的厚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
故答案为:×。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16.【分析】抵住拱足,能使拱的形状保持不变,拱就能承载更大的重量。
【解答】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拱形承载压力大的原因。
17.【分析】当线圈通电后,铁心和衔铁被磁化,成为极性相反的两块磁铁,它们之间产生电磁吸力。当吸力大于弹簧的反作用力时,衔铁开始向着铁心方向运动。当线圈中的电流小于某一定值或中断供电时,电磁吸力小于弹簧的反作用力,衔铁将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返回原来的释放位置。
【解答】电磁铁不但有南北极,还可以通过 改变 电池的 正负 极,或者说 改变 线圈的缠绕 方向,来改变 电磁铁的 南北极。
故答案为:×。
【点评】熟记电磁铁有南北极即可解答本题。
18.【分析】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解答】方便面中含有较多的能量。方便面属于油炸食品,含有较多的脂肪酸等物质,可以为我们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活中的能量,属于简单题型。
19.【分析】蚂蚁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所有的蚁科都过着社会性群体的生活。
【解答】蚂蚁都过着社会性群体的生活,分工明确,经常是集体活动,寻找食物。故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
【点评】了解蚂蚁过着社会性群体的生活是关键。
20.【分析】晶体是由大量微观物质单位(原子、离子、分子等)按一定规则有序排列的结构,因此可以从结构单位的大小来研究判断排列规则和晶体形态。
【解答】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因而晶体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味精、冰块等。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晶体,要注意记忆晶体的概念和特征。
21.【分析】昆虫的共同特征主要包括: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解答】根据昆虫的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昆虫的共同特征,属于识记内容。
22.【分析】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还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等。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总结: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即为化学变化。
【解答】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标志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主要是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3.【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解答】根据铁生锈条件的认识,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说自行车生锈与空气有一定的关系,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掌握对铁生锈条件的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分析】一次性用品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会使垃圾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激增。
【解答】使用一次性用品会增加垃圾的产生,应该呼吁人们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考查了垃圾的分类的相关知识,知道一次性用品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会使垃圾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激增,所以应该呼吁人们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25.【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解答】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温室效应,运用所学,准确作答。
26.【分析】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解答】月球地貌最大的特征就是分布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掌握月球上有很多环形山即可作答。
27.【分析】望远镜核心部件是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我们平时不可以拿着放大镜、望远镜去观察太阳,否则会伤害到我们的眼睛。甚至会烧坏我们的眼睛,造成不可逆转的毁坏。
【解答】观察日食时如果我们直接用望远镜对着太阳可能会伤害到我们的眼睛。所以题目的做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观察日食的方法,知道望远镜是凸透镜能会聚光线。
四.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28.【分析】正确使用显微镜有4个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调节;④观察记录。
【解答】(1)下面是关于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请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
D.一手握住镜壁,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轻轻地放置在桌上。
B.先将载物台降至最低点,转动旋转盘,使低倍镜位于镜筒正下方。
A.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使视野中的亮度适度。
C.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压住。
E.把物镜调整到最低位置,慢慢转动调节器,使物镜上升,直到能看清为止。
(2)使用显微镜时的注意事项有: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使用时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故答案为:
(1)D;B;C;E;
(2)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使用时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点评】掌握显微镜正确的使用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与线圈圈数和电流强度、铁芯大小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少磁力小,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流强度有关:电流弱磁力小;电流强则磁力大。
【解答】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是线圈的匝数和电池的电量,因此可以采用增加线圈匝数和增大电池电量的方法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30.【分析】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一个磁铁摔断了也有两个磁极。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解答】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把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C的位置,松开小手,小钢珠会静止。得出结论: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共有两个。
故答案为:静止;磁极;两。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磁极的应用。
五.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3分)
31.【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与线圈圈数和电流强度、铁芯大小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少磁力小,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流强度有关:电流弱磁力小;电流强则磁力大。
【解答】(1)在探究线圈圈数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时,改变的条件就只有线圈圈数,应该选择甲和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此实验能得出,在电池数量相同时,线圈圈数越多,磁力越大;
(2)甲和丙两个实验装置相同的条件是线圈圈数,而不同的是电池的数目,所以该对比实验是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电流的关系。
(3)李媛媛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N极被吸引,根据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可知铁芯下端是S极,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
N极。
故答案为:
(1)甲;乙;线圈圈数越多,磁力越大。
(2)线圈圈数;电流。
(3)N。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注意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2.【分析】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
【解答】垃圾填埋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从而给我们的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
(1)实验模拟的是填埋垃圾,沙河石头代表的是土壤,清水代表的是地下水,浸过墨水的纸巾代表垃圾,往上边喷水代表下雨;
(2)慢慢喷水后,瓶子底部的水颜色会加深,这个现象说明垃圾经过雨水的渗透会污染地下水。
故答案为:(1)填埋垃圾;土壤;地下水;垃圾;下雨。
(2)颜色变深;垃圾经过雨水的渗透作用会污染地下水。
【点评】考查了减少垃圾的措施和方法的相关知识,知道垃圾填埋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从而给我们的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生活中要养成减少垃圾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