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科学模拟试卷9(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小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科学模拟试卷9(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06 08:4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小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科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1分)
1.大自然中,有(  )
A.许许多多的动物 B.许许多多的植物
C.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
2.喜欢水生环境的一组植物是(  )
A.小麦和水稻 B.大豆和莲 C.莲和水藻
3.堤坝上种植防护林的作用是(  )
A.吸烟滞尘 B.保持水土 C.消降噪音
4.植物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  )
A.植物身体的平衡
B.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
5.测量液体的体积可以用(  )
A. B.
C.
6.如图所示,风扇可以给我们送风,主要是因为(  )

A.风扇可以让周围的空气流动
B.风扇可以压缩空气
C.空气没有质量
7.锻炼有助于身体健康,下表是两位市民运动一分钟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数据,从表中可以知道(  )
两位市民 平静时每分钟的心跳 运动1分钟后每分钟的心跳 平静时每分钟的呼吸 运动1分钟每分钟的呼吸
甲 75次 121次 23次 42次
乙 69次 90次 21次 32次
A.两位市民中,甲市民经常锻炼
B.两位市民中,乙市民经常锻炼
C.运动后,呼吸越快越好
8.我们玩滑梯时,向下滑时会感受到(  )
A.推力 B.弹力 C.摩擦力
9.地球上昼夜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 B.地球公转
C.地球自转
10.下列哪个运用了支架结构(  )
A.铁塔 B.剪刀 C.手机
11.(  )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有人称它为地球的盔甲。
A.臭氧 B.氢气 C.氧气
12.下列关于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真菌是一种草本植物
B.真菌属于无脊椎动物
C.真菌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
13.“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说的是(  ) 现象。
A.遗传 B.进化 C.变异
14.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
A.数量越多 B.越复杂、越高等
C.越简单、越低等
15.在适宜的温度下,(  )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A.细菌 B.乳酸菌 C.青霉素
二.填空题(共12小题,满分15分)
16.水是一种   、   、   透明的液体。
17.腐烂的植物和动物遗体,统称为   ,它是   生长的必须肥料。
18.种子发芽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有一定的   、适宜的   和空气。
1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   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
20.空气中   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2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   、肌肉   、关节更加   。
2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   制成的计时器。
23.容易导电的物体,我们称之为   。
24.心脏总是有规律地   和   。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   ;舒张时,血液从   流回   。
25.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   。
26.能够为生物提供生存、成长、繁殖所需的食物、水、   等条件生活环境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27.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这种关系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
三.判断题(共10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分)
28.为了研究树洞里有些什么小动物,小明就把手伸进去仔细地摸。   (判断对错)
29.地球是球形的。   (判断对错)
30.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大。   (判断对错)
31.不溶解于水的物体一定会沉下水底。   (判断对错)
32.热膨胀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判断对错)
33.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判断对错)
34.月相是有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的上半月月相由圆变缺。   (判断对错)
35.我们有权利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   (判读对错)
36.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判断对错)
37.生物的进化经历了数千万年的漫长历程,它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的遗传性。   (判断对错)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0分)
38.请在如图的墙上画出三个木块的影子

我认为,影子   。
39.传热实验分析。
陈乐瑶同学周末在家用材料不同的杯子做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她一起完成分析。(室温:23°C,热水:75°C,水量:100ml)
组别 装置 开始水温 3分钟后 6分钟后 9分钟后 12分钟后
A 塑料杯无盖 75℃ 71℃ 67℃ 64℃ 61℃
B 玻璃杯无盖 75℃ 69℃ 63℃ 59℃ 56℃
C 玻璃杯加盖 75℃ 72℃ 70℃ 69℃ 68℃
D 铁杯无盖 75℃ 65℃ 58℃ 52℃ 47℃
(1)观察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温都在逐渐   ,说明水的热量在逐渐   ,变化的规律是:   。
(2)选择   和   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材料导热性能也不同。
(3)观察   和   发现,加盖对传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4)静置两小时后,D杯中的水温度可能会是   。
五.连线题(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
40.将下列物体控制的能量连起来。
照相机光圈 风能
空调风速按键 热能
电饭煲温控开关 光能
水龙头 机械能
自行车刹车 流水能
六.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41.填表题:动植物的外部形态或生活习性冬天和夏天的不同
外部形态或生活习性怎样与环境适应
夏天 冬天
麻雀        
杨树        
42.这是一块鱼的化石,推想一下鱼是如何变成化石的?

43.(1)填写显微镜的构造

(2)按要求作答

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   
44.用什么方法鉴别家乡的土壤?(答出3点即可得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1分)
1.【分析】水、空气、山脉、河流、微生物、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等,都属于大自然。
【解答】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
故选:C。
【点评】掌握大自然有许多动植物即可作答。
2.【分析】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陆生植物有大树、狗尾草等,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等。
【解答】水生植物是指那些能够长期在水中正常生活的植物,如金鱼藻、浮萍、水花生、茭白、莲和水藻等,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水生植物,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3.【分析】土壤保护: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如土壤盐渍防治,封山育林和水土流失区植树种草、分类回收垃圾等。
【解答】堤坝上种植防护林的作用是保持水土,有植被覆盖比无植被覆盖更能保持水土。
故选:B。
【点评】掌握堤坝上种植防护林的作用是保持水土即可作答。
4.【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
【解答】植物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能更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故选:B。
【点评】本题是光合作用的知识应用题,植物的叶片是制造养料的场所,为了自身的生长,植物就要让叶片更多的接受太阳光,据此回答。
5.【分析】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用量筒测量的。
【解答】A、杯子没有刻度,不能测量液体的体积,不符合题意;
B、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符合题意;
C、天平是用来测质量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属于识记内容。
6.【分析】风就是流动的空气。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制造风的应用。
【解答】根据对风的认识,风扇可以送风是因为风扇可以让周围的空气流动。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风的认识。
7.【分析】经常锻炼的人,在运动后身体呼吸和心跳变化较小。
【解答】根据两位市民的心跳和呼吸在平静和运动时的对比,可知乙市民平静时心跳和呼吸与运动后的差别较小。所以乙市民经常锻炼。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合理锻炼与健康,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8.【分析】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解答】滑滑梯时的运动方式是滑动,在滑动时会受到摩擦力。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摩擦力,要注意摩擦力的特点。
9.【分析】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解答】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上的差异。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点。
10.【分析】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以三角形为基本构造。
【解答】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故选:A。
【点评】掌握框架结构的特点即可作答。
11.【分析】臭氧层被破坏,通过的紫外线就会伤害人类和其它生物,如使人类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解答】臭氧层就成为地球一道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强烈的紫外线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活动的保护伞”。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臭氧层对于地球生物的重要性。
12.【分析】蘑菇、霉菌等都是真菌,它是一类既不属于动物又不属于植物的生物。
【解答】根据对真菌的认识可知,它既不属于动物又不属于植物,选项A和B都不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真菌的认识。
13.【分析】生物的亲代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
【解答】变异,生物学用语,指同种生物后代与前代、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别,是生物繁衍后代的自然现象,是遗传的结果。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说的是变异现象。
故选:C。
【点评】掌握变异和变异现象即可作答。
14.【分析】因为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要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才能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那么化石就必须与它被埋藏的地层相一致,越是年代久远的就越埋在地层的深处。所以说地层是地球历史的万卷书、化石是活的文字,它能告诉我们过去的事情。
【解答】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故选:C。
【点评】掌握化石代表生物的进化即可作答。
15.【分析】酸奶是由鲜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在制酸奶时既要为乳酸菌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又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和破坏。
【解答】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乳酸菌属于杆菌。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生活密切的微生物。
二.填空题(共12小题,满分15分)
16.【分析】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一种狭义不可再生,广义可再生资源。
【解答】在常温常压下,水是无色无味无毒的透明液体。
故答案为:无色、无味、无毒。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水的特征,学生了解水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该题。
17.【分析】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
【解答】腐烂的植物和动物遗体,统称为 腐殖质,它是 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
故答案为:腐殖质;植物。
【点评】掌握腐殖质的形成及作用即可作答。
18.【分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
【解答】种子发芽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有一定的水分、适应的温度和空气。
故答案为:水分;温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属于识记内容。
19.【分析】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解答】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故答案为:有规则;晶体。
【点评】掌握晶体的定义即可作答。
20.【分析】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干燥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的21%、氮气占78%、其它其它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约占1%。
【解答】根据对空气成分的认识,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故答案为:支撑燃烧;21。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的成分认识。
21.【分析】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逐步被人类所重视。经科学研究表明,依据个人条件不同采取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解答】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即可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又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幅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才能长得高,骨才能坚固,肌肉才会更发达。
故答案为:
粗壮(或坚固);发达;灵活。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体育锻炼,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22.【分析】圭表能计时,但功能有限,一天之中只能确定正午的准确时刻。于是,中国古人对圭表进行改进,创制出计时功能更强的计时装置﹣﹣日晷。
【解答】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当太阳光照射在日晷上时,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并随太阳的移动而变化。圭表由两部分组成,垂直立于平地上的标杆称为表,根据表影长度变化规律,就可知晓一年的时长和二十四节气的位置。南北方向平放的测影尺称为圭,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可以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所以“日晷”与“圭表”都是根据日影变化制成的计时器。
故答案为:日影长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日晷和圭表,要掌握主要原理。
23.【分析】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大地、带水的材料、铅笔芯、……;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石头、陶瓷、玻璃、干木头、纸。
【解答】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例如玻璃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但它在红炽状态下就变成了导体。
故答案为:导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需要理解。
24.【分析】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的作用类似于“水泵”,使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解答】心脏总是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故答案为:
收缩;舒张;动脉;静脉;心脏。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体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属于识记内容。
25.【分析】凡能够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装置,统称“机械”。利用机械既可减轻体力劳动,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机械的种类繁多,而且比较复杂。根据伽利略的提示,人们曾尝试将一切机械都分解为几种简单机械,实际上这是很困难的,通常是把以下几种机械作为基础来研究。例如,杠杆、滑轮、轮轴、齿轮、斜面、螺旋、劈等。前四种简单机械是杠杆的变形,所以称为“杠杆类简单机械”。后三种是斜面的变形,故称为“斜面类简单机械”。不论使用那一类简单机械都必须遵循机械的一般规律﹣﹣功的原理。
【解答】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故答案为:简单机械。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机械与简单机械。
26.【分析】栖息地是指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包括个体或群体生物生存所需要的非生物环境和其他生物,生物与栖息地关系密切。
【解答】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为生物提供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的生活环境称为生物的栖息地。栖息地是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空间和环境关系着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故答案为:庇护所。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好生物与栖息地关系密切,对应题目内容完成解答。
27.【分析】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解答】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这种关系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敌对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故答案为:食物链;消费者。
【点评】本题考查了食物链和消费者的定义。
三.判断题(共10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分)
28.【分析】观察小动物时,我们要做到: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这是观察小动物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解答】在观察小动物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安全,树洞中不知会有什么动物,不能贸然把手伸进去摸。题目的做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观察小动物的注意事项。
29.【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人类居住的星球。有人说地球像一个倒的鸭梨,而从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来看它更像一个标准的圆球。地球总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主要分为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海洋部分分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海洋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1%,所以说,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水球。
【解答】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天圆地方﹣﹣球体﹣﹣椭球体﹣﹣不规则球体,故地球是近似球形。
故答案为:×。
【点评】根据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作答。
30.【分析】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解答】土壤能够提供含氮、磷、钾、钙、铁、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
【点评】了解土壤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可作答。
31.【分析】不溶解于水的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是不确定的,可能下沉、又有可能上浮或悬浮。
【解答】油不溶解于水,但是放入水中后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理解溶解和浮力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32.【分析】常见的物体都由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微粒运动的速度和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强烈和扩大。
【解答】热膨胀是由于物体内部微粒受热,运动速度加快。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热胀冷缩,学生要知道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33.【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是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物体相对参照物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相当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如船在水行,以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以船上的人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解答】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这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相对运动。
34.【分析】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解答】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月相变化规律的掌握。
35.【分析】质疑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批判能调动我们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解答】我们有权利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质疑,运用所学,准确作答。
36.【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存自然选择中优胜劣汰的过程,它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对于现今存在的每一种生物来说,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解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应环境的物种生存,不适应环境的物种就会消失,这就是自然选择。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来理解。
37.【分析】环境的变化是影响生物进化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生物会逐渐进化得更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解答】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的。在漫长的进化教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生物的进化经历了数千万年的漫长历程,它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变化。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进化规律,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0分)
38.【分析】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物体离光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来越小。
【解答】根据物体影子变化的认识,遮挡物离光源越近,物体的影子越大,遮挡物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故答案为:

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子大小与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39.【分析】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解答】根据热传递的规律进行作答。
(1)观察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温都在逐渐下降,说明水的热量在逐渐散发,变化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2)选择A和B对比,只有材料的不同,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材料导热性能也不同。
(3)观察B和C发现,都是玻璃棒,只是有无加盖一个变量,加盖对传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4)静置两小时后,D杯中的水温度可能会是23℃。
故答案为:
(1)下降;散发;先快后慢。
(2)A;B。
(3)B;C。
(4)23℃。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水的散热规律,掌握不同材料对散热的影响。
五.连线题(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
40.【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能源就是“人工控制能量转化”,只是控制的是能量转化方式和效率、方向,只是不能控制规律。
【解答】根据对能量的认识,照相机光圈是控制光能的多少,空调风速按键是控制风能的大小,电饭煲温控开关是控制热能的大小,水龙头是控制流水能,自行车刹车是控制机械能的运动。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能量控制的认识。
六.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41.【分析】动植物的外部形态或生活习性冬天和夏天的不同是为了适应季节的变化。
【解答】冬天和夏天温差大,湿度也有很大区别,为了更好的生存下来,动植物的外部形态或生活习性冬天和夏天会有所不同。
故答案为:身体瘦、羽毛少;身体胖、羽毛多;?枝繁叶茂、绿油油水分蒸发快;叶子落光,减少水分蒸发。
【点评】该题需要学生掌握动植物是如何适应温度的变化方式。
42.【分析】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及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它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
【解答】鱼化石的形成主要是很久很久以前的鱼死后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是“化石”。
故答案为:鱼的尸体,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盖的泥砂越来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且十分坚硬,这就是“化石“。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鱼化石的形成,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解答。
43.【分析】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正确使用显微镜有4个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调节;④观察记录。
【解答】根据对显微镜的组成识记和使用方法作答。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故答案为:
(1)

(2)①③②④⑤。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44.【分析】土壤有三类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土壤散开了,不能成团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解答】鉴别土壤的方法有用放大镜看,用手捻,捏成团,到图书馆查资料,向当地的农民请教等。
故答案为:用放大镜看,用手捻,捏成团,到图书馆查资料,向当地的农民请教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鉴别土壤的方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