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辨析并修改 课件(幻灯片8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病句辨析并修改 课件(幻灯片8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6 10:4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5张PPT)
指语言不规范的句子。
1、不符合语言的组织规律。
2、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
3、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句子。


病 句?
——病句辨析并修改


热身演练
1、缺乏长远的规划,缺乏创新精神,都会障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2、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3、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4、海门的春天是一个美丽而迷人的地方。

5、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6、走进美丽的开发区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7、近视眼发生的机率很高,我们应该在平时养成用眼卫生。
8、能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一、语序不当 五、表意不明
二、搭配不当 六、不合逻辑
三、成分残缺 七、重复累赘
四、结构混乱 八、用词不当

一、病句类型

第一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
例句1: 2009年,凉茶已经成为第一个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

病因:“第一个”不能修饰“广东省”。
修改:将“第一个广东省”修改为“广东省第一个”。

2 我们石油的生产,基本提供国内。
修改:将“石油的生产”改为“生产的石油”。


例3: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修改: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我”应置于“不但”后。
病因:关联词“不但”位置错误。因为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在主语前。


例4 :不但他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书法、绘画也很有研究.
修改:将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他”置于关联词“不但”前。
病因: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放在主语后。

5、我们要善于解决问题,还要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也属不合逻辑这一病因)




修改:将“发现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调。
病因: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先发现问题再
分析问题然后才是解决。
以上5例病句都属于什么病因?
结论:语序不当
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句序不当
……
修改妙方:
小结:
调——语序不当要调整。
第二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例 1:她的优美的歌声时常浮现在我眼前。



修改:“浮现在我眼前”改为“回荡在我耳边”。
病因:主语“歌声”与谓搭“浮现”配不当
病因:谓语动词“提高”与宾语“风气”搭配不当

例2: 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
修改: “风气”改为“意识”。


例3、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病因:主语“乒乓球馆”与宾语“团体”搭配不当
修改:将“团体”改为“机构“或”单位”。


例4、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病因:“能否”表明是好坏两种情况,“是”只肯定了好的可能性,这样就犯了二面与一面搭配不当的错误。(还有一种是一面与两面)
规律:句子中有“是否”“能否”“好坏”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语时,要考虑一面或两面是否搭配得当。

修改:删去“否”,或在“是”后面加上“能否”。
(例5)电子工业能否 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 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
-
病因:一面和两面的搭配问题。前句“能否”是一对反义词。
包含了两种可能性,后句只有一种好的可能性。
修改:把“能否”中的“否”删去或者
在“关键于”后面加上“能否”即可。
(例6)我们能不能 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
-
-
病因:两面与一面的错误。前句“能不能”是
讲了两种可能,而后句“是”和“也是”只肯定
了一种好的可能性。
修改:“能不能”改成换成“要”。
例7、不管工作任务这么重,我们也能完成。
修改:将“不管”改为“尽管”。
病因:关联词语“不管”与“也”搭配不当


二、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
一面和两面不当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
修改妙方:
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以上7例病句都属于什么病因?
1、经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病因:缺主语。因为介宾短语“经过学习”不能作主语。
修改:删去“经过”或“使”。

第三种病句类型:成分残缺
例2. 通过这次谈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修改:可删除“通过”或“使”。


病因:缺少主语,因为介词“通过”不能作主语。
分析以下两例句子的病因
A、从上次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了当的方针和政策是群众中来的。



B、虽然工作和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们研究问题。

介词从……中,不能作主语,
只有删去:从……中”句子才有了主语。
缺宾语,在“抓紧”一词后面加上“时间”
3 文中增加了对小男孩的眼神和景物等,使文章更生动了。(2008 《中考指导》)




修改:在“等”的后面加上“的描写”。
病因:缺宾语,没有说明什么更生动,




3、缺关联词才,“只有”与“才能”要配套用。
例4:只有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幸福的生活越过越好。



修改:在“生活”后面加上关联词“才能”。
主语残缺
谓语残缺
宾语残缺
关联词语残缺
……
以上4例病句都属于什么病因?
结论: 成分残缺
修改妙方:
增——残缺成分要补上。
1 :这种盆景最好放在案头上较合适。





修改:“最好”和“较合适”,任意去掉一个即可。

病因:句式杂糅。把两种不同的句式揉合在一起。病句中一种表达“这种盆景最好放在案头上”与另一种表达“这种盆景放在案头上较合适”揉合在一起成了病句。


第四类型病句:结构混乱
2 雷锋同志有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修改:只留下一套结构。“删去“有”。
病因:两个句子套叠:把本应分开说的两个句子套在一起,就形成了语病。


(“关键是……”与“……是与……分不开的”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
例4: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例3: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
(“目的”和“为了”都表示“目的”, 用语重复,必须删掉其中一个。)
结构混乱
句式杂糅
两个句子套叠
修改秒方:
以上4例病句的病因是什么?
删——多余词语要删除



1 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她同意这种主张。(《中考指导》)



改为:他同意“前者主张”或他同意“后者主张”。


病因:指代不明。这种主张是指接受还是指反对,没有表达清楚。

第五种病句类型:表意不明
例2 : 吃中饭的时候,小红找不到哥哥很着急。




修改:吃中饭的时候,小红找不到哥哥,小红很着急。

病因:发生歧义现象。是小红着急还是哥哥着急,表意不清。
例3:小明的老爸正在医院做手术。

病因:发生歧义现象 ,表意不清,小明的老爸是医生还是病者呢?

修改:小明的老爸正在医院给患者做手术。
例4: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这句话可以理解成“车没有配锁具。”也可以理解为“车没锁起来。”)
结论:表意不明
指代不明

歧义


修改妙方:
换——表意不明的词语要更换

以上4例病句的病因是什么呢?


病因:否定不当:“防止”是不要的意思,加上后面的“不再”表达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加强安全教育是为了让交通事故发生,这一意思与事实相违背。(双重否定等于肯定。)
第六种病句类型:不合逻辑
1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并制定了安全管理措施。(2007 太原卷)
修改:“防止”和“不再”删去任何一个都可以。


例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例4: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该
 去掉,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
 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病因:概念并列不当,“服装”与“针织品”两概念有包容现象。
例4:展销会上有服装、针织品、玩具等。




修改:“服装”和“针织品”并列不当。删去“针织品” 。

例5: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病因 :否定不当(“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
修改: 可将“忘”改为“在”。


例6、你难道不认为太阳不是从东边出来的吗?
病因:否定不当。用了反问句,加上
两上否定词后语意恰好相反
修改:删去一个“不”
(例7)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病因:概念并列不当。“牙膏”、“牙刷”是大概念“日用品” 中的小概念,不能并列表述)
-
-
修改:将 “和”改 为“等”)
(例8)出席这次铁路 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
-

(病因:分类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和“妇女”是不同标准,后者不能和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
修改:可把“妇女”删去。

病因:主客颠倒,“他”是采集昆虫标本的施动者。
例9: 采集昆虫标本从小对他就很有兴趣。
改为:他从小就对采集标本很有兴趣。


病因:前后自相矛盾。“基本上”表明还有人没交作业,“都”又表明班上全交齐了。


例10、 班上的同学基本上都交齐作业了。




修改:二者删去任何一个即可。

例11、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病因:“死难”与“幸免”自相矛盾
修改:删去一处
结论:不合逻辑
否 定 不 当
概 念 并 列 不 当
主 客 颠 倒
自 相 矛 盾
……




以上11例病句的病因是什么呢?
第七种病句类型:
 例1、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溢美”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再加上“过分
重复累赘

病因:(“溢美”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再加上“过分”,语意重复。)
修改:两者删去一处即可

  例2、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修改:删去“过于”即可
病因:(“溺爱”含有“过分宠爱”的意思。)
例3、这是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病因:(“奇缺”就是“非常缺少” 的意思。)
修改:删去“非常”即可。
例4:? 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病因:前后重复,句中“否则”和“拿不出
新软件”重复,应去掉后者。

修改:两者删去一处即可。
例5 、我在心里由衷的感谢他们。
病因:重复累赘。“由衷”一词就是心里
发出来的情感。
修改:删去“心里”一词。
例6.这话里面包含多少无声的潜台词啊


病因:重复累赘。“潜台词”一词
就是表达心里的无声情感。
修改:删去“无声”一词
例7、他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病因:重复累赘。“遍体”一词就是
指包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
修改:删去“浑身”一词
以上7例病句的病因是什么?
结论:重复累赘

“更加变本加厉”
“让它任其自然”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从心里发自肺腑”
“显得相形见绌”
“一气呵成地写就”
“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
特别注意:成分累赘的词语:
“互相厮打”
“亲眼目睹”
“共同协商”
“特别嗜好”
“过度酗酒”
“过分溺爱”
“一致公认”
第八类病句类型:用词不当
例1:我忽然感到她是个很智慧的人。


例2: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病因:名词“智慧”误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有智慧”或“聪慧”)
(病因:“成就”词义过重,改为“成绩”)
例3:他那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例4: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老师们真是处心积虑工作。
病因:感彩不当
“效尤”是贬义词,是“学坏的样子”,修改:把“效尤”换成“学习”

病因:感彩不当,处心积虑是
贬义词,用在句中与语境不合。
修改:把“处心积虑”换成“沤心沥血”。

二、怎样辨析病句

1、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看是否有残缺,是否搭配不当。
2、理出枝叶。在句子中,定语、状语、补语与主干相比较犹如枝叶一样如果检查过主干没有差错,就应检查定、状、补是否恰当的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3、检查句子是否合乎逻辑,是否有语序不当,前后矛盾,句式杂糅现象。
4、检查句子,看句子表达的意义有没有歧义。
四、修改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以改通顺、改正确为原则,尽量不改变原意,多就少改,一般不从修辞角度对句子润色。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不能改变句子意思。
修改病句的方法有:
增(增加词语)
删 (删去多余字词)
调(调整字词顺序)
换(更换字词)
三、牛刀小试显身手
请你修改以下病句。

例1、清风拂面,我躺在柔软的草坪上,静静倾听那迷人的蓝天。

修改:将“倾听”改为“观赏”。



病因:搭配不当
例2: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
病因:颠倒了主客体。



修改:人们与“电脑上网”对调位置。
例3.个体户登上了舞台,这是破天荒第一次.







例4.这个老太婆看上去大约60岁左右.



病因:破天荒与第一次犯了不合逻辑里
的重复累赘。
病因:大约与左右犯了不合逻辑学
的重复累赘。
例5、她用废品制作了两个孩子喜欢的玩具。
病因:两个指代不明。
是指孩子还是两个玩具。
修改:调位置——制作了孩子喜欢的两个玩具。
例6、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痛的问题。
病因:不合逻辑。
修改:调位置。认识、把握、管理
扩展与迁移



















































































1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时刻牢记交通法规,确保自己与他人的安全,行安全路,做文明人。
B我们的校长很年轻,大概三十岁左右。
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D 有专家指出,运动量过少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答案:B(重复累赘)







1、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B.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C.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 人的道理。 D.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东方歌舞团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B、英法帝国主义联军烧毁并洗劫了举世闻名的圆 明园。
C、人非圣贤,就是圣贤,也难免犯错误。
D、管教人员对犯罪青少年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使 自己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提高了觉悟。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