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06 05:3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七年级历史下册 22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育部审定2011
人教版传统节日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月圆当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压岁钱 一、清明节的来历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拯清明复清明。清明节 二、清明习俗
1.扫墓
2.祭黄帝
3.踏青
4.荡秋千
5.放风筝
6.蹴鞠
三、清明食品
鸡蛋,春饼,乌饭,螺蛳,清明粑。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来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风俗: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 农历七八九月为秋季,在古代分别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八月为仲秋,后称中秋。
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中秋节风俗:吃月饼,赏月。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团圆,思乡。重阳节一、重阳节的含义及由来
含义: 农历九月初九,九是阳数,两个九叫“重阳”。
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由来:二、重阳节的习俗
1.登高  
2.吃重阳糕
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4.饮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5.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中国的情人节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只是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方面东西,如脸谱、跳绳、皮影等,我们应该传承下去,你了解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收获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全班讨论: (1)怎么看待传统节日?——我的感悟与思考。 (2)这些传统节日对我们今天的影响还大吗? (3)对于现在流行的“洋节”,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和愚人节等,你有什么看法? 1.使广大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一些初步了解。 2.通过宣传,呼吁广大中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本课学习使中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过分崇洋媚外。 课堂检测: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于( ) A 苏轼《水调歌头》 B 苏轼《中秋月》C 王建《十五夜望月》 D 辛弃疾《太常引》 2、_____和______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A黄帝 炎帝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