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浙教版 初中
物质的变化
冰雪消融
煤矿自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分子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产生新的物质
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落叶的黄色是由于缺含镁的无机盐或温度不适等因素引起叶绿素不能形成而造成的
Pb(NO3)2 +2KI =
2KNO3 + PbI2↓
(无色、液)
(黄、固)
(现象:出现黄色沉淀)
温度的变化、状态发生变化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_____、_____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沉淀
颜色
500℃以下
1000℃
1300℃以上
电热丝通电
思考:
1.发光、发热现象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2.产生气体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这些现象不能作为判断的根本依据
3.产生沉淀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4.颜色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生成新物质的同时,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也改变,所以同时也发生了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1、两者根本区别:
变化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两者的联系:
化学变化一定能伴随着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一定有伴随化学变化
思考与讨论
你是怎样判断物质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
活动1:
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
Na2CO3
+ Ca(OH)2 =
CaCO3 + NaOH
2
↓
用硫氰化钾溶液可以检验三价铁离子的存在。
FeCl3 +3KSCN =
Fe(SCN)3 +3KCl
活动2:
学校购买了几瓶无水酒精,有人怀疑有假。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酒精中是否真的含有水分?
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白色CuSO4粉末,如果变蓝色,证明该酒精中含水。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
思考:
课堂小结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宏观 微观
没有产生新物质
(如:状态变化)
产生新物质
(如:光合作用、燃烧)
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实质: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
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我们如果想知道一种物质的性质,以及它在什么状况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吸热或放热)、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寻找证据,对各种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变化的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物质变化的规律造福人类。 我们将用这种研究方法对一些常见的、重要的物质(如酸、碱、盐等)进行研究,初步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
1、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种有本质区别的一种变化是( )
A .鸡蛋变臭 B .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C .碘加热升华 D. 西瓜榨成西瓜汁
A
2、电子消毒橱中的臭氧发生器在消毒过程中,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成臭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B. 氧气和臭氧都属于单质
C.相同质量的氧气和臭氧所含分子数目不同
D. 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D
课堂练习
3、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A、把铁块磨成铁粉
B、把铁块放在地面上,生锈了
C、把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了
D、铜锭抽成铜丝
E、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
F、煤的燃烧
G、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水、二氧化碳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晶体的熔点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酸碱性
可燃性
4、下面八种性质分别属于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晶体的熔点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酸碱性
可燃性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