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 生物的性状表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 生物的性状表现》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5 19:4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生物的性状表现
学科
生物学
年级
八年级
相关领域
遗传学
授课者
杨淑艳
教材
书名:生物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年7 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出:知识是生存在具体的、情境的、可感知的活动中的。它不能够脱离情境而抽象的存在,它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
应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围绕生物学重要概念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能够对知识深入理解和迁移。
本节课从反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念和内容出发,设计了许多学生活动。根据上述思想和理论,本课创设了“我来描述,你来猜”、“比较你的性状表现和其他同学的异同”、“亲子辨认”、等学习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勤于动脑、积极思考,逐步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对图片的描述感知,体现学生的审美观、表现力。帮助学生体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一)课标地位:
本课是北京版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一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一节。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得以延续的重要内因,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探讨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
(二)教材内容分析: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是从对性状这一宏观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到细胞内部的微观结构,最后探索并总结出遗传规律的。本章内容顺序也正是如此安排的:先性状 可遗传靠因子 叫基因 有规律。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本节中三个小标题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述了重要概念,即:生物的性状可以表现在形态结构上,也可以表现在生理特征上;同种生物在同一性状上会有不同的表现类型;生物的性状可以在亲子代之间表现出相似性。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有一些感性的认知,但只停留在表面,只知道遗传就是和亲代相像。对“性状”和“相对性状”更是陌生。我校学生相较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弱,所以课上加入了很多图片资料和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方式:探究式
教学重点:认识性状与相对性状、认识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学难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举例说出性状和相对性状。
说出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判断给出的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
能力目标:
根据所给出的实例,总结归纳性状、相对性状、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几乎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图片引入:俗语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同学们知道这体现了什么生物学现象吗?
我们认识生物规律,总是先从研究生物可以表现出来的现象开始的。
引出课题:生物的性状表现。
遗传
激发学生思维
性状
小游戏:你来描述,我来猜
游戏规则:一名同学背朝屏幕站在台上,选择几名同学依次描述屏幕中出现的生物特征,这名同学成功猜出即为胜利。
问:同学们,你们刚才描述特征时,是从哪几方面考虑的?
小结:在遗传学中,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学生从形态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三方面描述生物特征
学生对生物体征的描述,不仅增加的学习乐趣,而且有助于归纳出性状的概念。
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
问:刚入学时同学之间从不熟悉到熟悉,你是如何去辨认这么多的同学呢?
学生说出人的各种性状。
活动一:
(一)调查自己的部分性状
1、请结合课本68-69页人的部分性状表现图片。
2、两人一组,在同学的协助下确定自己8种性状的所属类型。
3、将确认好的性状作好记录,在表格相应的栏中打勾。
(二)比较你的性状表现与同学们的异同。
全班同学起立,请一名同学逐一汇报自己的性状表现,请与之性状不一致的同学坐下。
问1:为什么最后只剩他一个人站着?
问2:有没有所有性状都相同的两个人呢?
问3:世界上是否存在第二个你?
人类的性状至少有十万种,所以世界上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每一个同学的生命个体都是独特的,当你越到困难的时候,要想到,你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图片观察:
观察分析多种多样的生物性状表现的图片。
性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小结: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图片:举出错误的相对性状例子,分析相对性状的判断标准。
练习:
1、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有( )
(1)同样是生长成熟的鱼,鲤鱼的个体较大,鲫鱼的个体较小。
(2)狗的黑毛和狗的黄毛;
(3)狗的卷毛和狗的黄毛;
(4)狐的长尾和短尾;
(5) 眼睛的颜色的茶色、黑色和蓝色 过渡:那么这些不同的性状是如何获得的?
回答问题
每个同学都有独特的性状。
确定自己的八种性状,与其他同学比较异同。
思考并回答问题。
聆听
学生说出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达形式并试着总结这便是相对性状。
学生根据相对性状的概念判断是否是一对相对性状。
举例说出人的性状。
通过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调动全班学生融入课堂,渗透性状的不同表达形式。
利用性状的多样性及独特性,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通过多组图片实例,总结相对性状的概念。
巩固学生对相对性状这一概念的认识以及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遗传
变异
活动二:亲子辨认
根据子代的不同性状表达,找到他们的爸爸妈妈。
问1:你是怎样帮他们找到父母的呢?
问2:英国黑人夫妇生出金发碧眼白皮肤女婴--你没有辨认出来他们是一家人又是为什么?
图片:展示人、动物、植物的遗传、变异现象。
小结: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获得的。
学生分析回答。
体会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通过亲子辨认活动,说出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并知道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性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图片:性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指纹密码锁、警方通过指纹查找犯人等
唤起学生在生活中有关性状不同表现的记忆。
进一步体会了性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检测达标
1、晓鸿的母亲双眼皮、有耳垂、大拇指向背侧弯曲;父亲单眼皮、有耳垂、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晓鸿双眼皮、无耳垂、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请你根据上述信息进行分析:
(1)母亲双眼皮,晓鸿也是双眼皮,说明了生物的 ______现象。
(2)父母都有耳垂,晓鸿无耳垂,说明了生物的_____现象。
(3)有____对相对性状,它们分别是 _____ _____ _____
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分析回答问题。
检验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课外延伸
1、我们在课堂上检测的几种性状在你的家族中的表现又是怎样的,是否有规律可循呢?
2、生物性状是如何遗传给后代的呢?
学生课下调查家族遗传变异的现象。
为下节课做准备,同时提高学生兴趣。
板书设计
形态特征 遗传(相似)
生理特征 性状
行为方式 变异(差异)

《生物的性状表现》教学设计
学校:通州六中
授课人:杨淑艳
时间: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