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一章《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一章《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5 19:4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标中“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二级主题,其中具体内容包括: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时间上的应用。
新课改要求教师上课的重点不应局限于让学生“学会”,更应该着眼于使学生“会学”。本课设计以启发为前提,逐步深入和充分利用已学知识间联系,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思考,由理解记忆代替死记硬背。
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科学素养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也指出,概念的建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直观、具体的事实支撑。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本内容选自北京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四节《生物的变异》,共1课时,本节课是在前三节学生已经了解了遗传的一些相关知识之后,来学习变异的知识,是对前几节教学内容的升华,所以在本课设计时力求调动学生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同时,在学习完本课后对下一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也有了知识的基甸。
学生情况:在本章第一节学习性状时,已提出过变异的概念,但学生仍然不能理解,所以本节课举出大量生活中常见的例子,逐渐让学生体会变异的普遍性。同时,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变异的现象和类型。
(2)学会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
(3)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原理在培育新品种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增强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分析事实和得出结论的理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变异现象,分别说出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及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及在在实践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区别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
板书设计

有利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
有害变异 _对自身的利害_ 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
无利无害变异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置意图
导入
图片:“一猪生九子,连娘十个样”这张图片描绘的是一副什么场景?你是如何判断他们之间的亲子代关系的?他们之间有没有性状上的差异?
学生思考并回答: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回顾知识,
引出变异的课题
变异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一、小结变异的概念:即生物的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的性状差异称为变异。
二、观察思考图片,说出性状差异,体会变异现象。
图组1:五个不同品种的玉米。
图组2:两种不同品种的小麦。
图组3:不同品种的南瓜。
三、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结论一: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观察多种生物的变异现象,分析变异的普遍性。
颜色、口感、味道的差异。
果实大小的差异。
形态差异。
学生回答:
人、植物、动物
的变异现象。
认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同时渗透变异现象的意义:即可以形成更多的品种。
区别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
变异的类型
活动:苹果的变异现象
1、出示红富士苹果①和黄元帅苹果②,请同学们说一说性状上的差异。
2、介绍两个苹果,如颜色这一性状差异,是由于其色素含量不同,是遗传物质决定的。那黄元帅给它足够的光照,会变红吗?
3、介绍苹果③(又黄又小):这个苹果是从①、②苹果其中一个的同一棵树上摘下来的,你来推测一下是哪棵树呢?说出你的理由。
4、将苹果③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充足的光照)中播种后,结出的果实会是什么样的呢?
5、市面上出现的帖字苹果是如何形成的呢?帮小王分析一下,帖字苹果的种子播种后,能不能长出带字的苹果呢?为什么?
结论二:
表现型(性状)=遗传物质+环境
(1)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异。
(2)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条件引起的,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
过渡:其中可遗传变异可以是染色体变异也可以是基因变异,如我们学习过的可遗传变异类型:
①基因重组:例:白化病
②基因突变:例:果蝇的白眼
③染色体变异:例:21三体综合症
练一练:
1、新疆的哈密瓜以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本地种植,其果实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从哈密瓜的引种过程看出( )
A.哈密瓜在引种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B.哈密瓜的甜度具有遗传性,不具变异性
C.哈密瓜甜度的变化不属于变异
D.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哈密瓜甜度的变化不可遗传
2、请判断下列变异现象能否遗传。
(1)在水果种植时,利用某些植物激素促进果实发育,得到大果实。
(2)染色体数量加倍时,结出大果实。
(3)转基因酵母菌,产生胰岛素成分。
(4)经常锻炼的人,身体更为强壮。
(5)由于某色素合成基因的变化,使动物体色发生改变。
过渡:变异的发生普遍发生,我们接着看下面两个例子:
1、不抗倒伏小麦 抗倒伏小麦
2、正常苗 白化苗
分析说明这两种变异对人体而言是有利变异还是不利变异呢?
结论三:根据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可以把变异分为有利变异、不利变异和无利无害变异。
归纳;变异对进化有重要意义
学生观察回答:
大小,颜色差异
不会,因为花青素少。遗传物质没有变。
又小又黄的苹果是红富士,只不过由于遮光,光合作用弱,有机物积累少,所以小。也因为遮光,花青素合成少,所以黄。
学生思考回答:不能,因为帖字苹果是后天环境造成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梳理记忆
以前两节课例子为代表,理解可遗传变异的类型。
学生分析解答习题
学生回答:(2)(3)(5)是可遗传变异,因为它们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学生分析变异的利弊。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生物的性状表现与遗传物质有关。
学生根据光合作用原理,分析此现象。同时体会环境因素也可以改变性状,但不能遗传,只表现在当代。
都以常见的苹果品种为例,问题一步步递进,有利于学生思考。
重要概念梳理,强调。
不仅加深了典型事例的印象,还进一步深入了解其中的性质。
进一步理解概念,应用概念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应用所学,分析问题。
体会变异的意义。
变异的应用——育种
1、美丽的月季和玫瑰是我们常见的观赏花卉,它们的是野生蔷薇变异的后代。
2、家鸡是我们餐桌上常吃的美味,它的祖先是原鸡。
像这些人类利用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培育出优良品种的过程叫做育种。
提问:请你思考育种工作想要达到什么母的?
1、农作物—更高的产量和营养价值
2、家禽、家畜—个体更大,肉质更鲜美
3、观赏动、植物—更美或更奇特的形体
活动:育种的方法有哪些呢?老师准备了很多有关育种的小资料,请你们阅读,讨论后与大家分享其中一种育种方法。
(诱变育种、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转基因育种)
学生听讲体会通过育种而为人类带来的益处。
通过本节课一系列例子,体会育种的意义。
学生阅读讨论各种不同的育种方法后,举例其中一种与大家分享。
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可遗传变异的育种例子。
了解研究生物变异对人类的意义。
提高学生的阅读总结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总结梳理
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基础的改变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的。单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不会遗传给后代。人类利用生物的遗传变异原理选育合适人类需求的新品种,造福人类。
感悟与认同
加强科学育种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