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5 19:4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姓名:王毅敏
工作单位: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
通讯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南街75号
邮编:010010
联系电话:13948319897
电子邮箱:wangyimin795@sohu.com
学科:生物 授课年级:七年级
名称: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第一课时)
设计者:王毅敏 单位: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
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学时
2课时
课标依据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描述根尖的结构及根的发育
2 描述芽的发育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植株生长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内容分析
本课1.5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两个内容,一是地面以下的根向下生长,二是地面以上的芽发育成枝条向上生长。
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为了让学生感性的认识植物的根,课本先安排了一个实验《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取消了旧教材中的实验:分生区生长最快的内容)。紧接着呈现根尖的结构图,并介绍了根尖结构的四部分名称及其细胞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形态特点,来推断根尖是如何生长的。同时通过结构的学习还帮助学生了解根尖的作用,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念再次灌输给学生,最后总结了根的生长靠两方面:一方面是细胞数量的增加,一方面是细胞体积的增大。
2关于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教材仍然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彩图的特点是:不仅展示了芽的结构,还展示了枝条各部分分别是由芽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之后,课本简明扼要的指出芽的发育与分生组织分裂分化之间的关系。新教材还简要介绍了顶芽和侧芽的概念。
3关于植物的横向生长,新课本把原来的正文改成了小字本分,也不再提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只是说树木的加粗是因为茎中有形成层。
学情分析
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发现本节课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有两个难点:
1生长是动态的过程,有的孩子缺乏空间思维能力,很难从平面图想象植物是怎么生长的?
2有的学生不理解课本中的彩图:根尖为什么想玉米棒子,芽怎么长的像怪物?
学习
目标
描述
知识点
编号
学习目
标层次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2.2-1
理解
描述根的生长过程
2.2-2
理解
描述芽的发育
项 目
内容
对 策
教学重点、难点
(1)根尖的结构及其发育
(2)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通过实验:观察绿萝的根、根尖的结构示意图,芽的结构示意图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在家泡好的黄豆芽或者绿豆芽
学习环境
( )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 )网络教室( )其他教室



体的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
内容
要点
教学作 用
使用方 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间
媒体
来源
2.2-1
绿萝
的根
A
B
8分钟
实物
2.2-2
录像
F
A
2分钟
资源库
2.2-3
切圆白菜
A
B
2分钟
实物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1 关于根尖位置和结构,采用每组发一株绿萝植株的形式,让学生很直观的能观察的根尖的位置,紧接着简单描述根尖装片的制作过程,直接展示显微镜下根尖的结构图,学生逐步的了解根尖的位置及其结构,推测根尖的作用。
2 关于根尖的生长和芽的生长过程,此过程是动态的,初中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有的孩子并不能通过课本的平面静态彩图想象出生长的动态过程,本节课直接截取了BBC的纪录片中的一段视频,学生很直观的看到根尖的生长和芽的生长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媒体的应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BBC纪录片片段:植物的生长
观察后思考:植物的哪几个部位在生长?向着什么方向?
视频
启发学习思考,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1植物根尖的位置
每组发一株完整的绿萝植株
2 植物根尖的结构
实验: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3主芽和侧芽的概念
4 芽的结构
5 芽的生长
分组观察绿萝,寻找绿萝的根尖,
集体观察根尖结构示意图
学生总结:
根尖的生长过程
阅读课本概念
观察芽的结构示意图,现场观看切圆白菜,了解芽的结构示意图为什么叶子是细长的
绿萝植株
分析根尖四个区域的细胞有什么差别,推测每个区域的作用
圆白菜纵切面
直观深入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推测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巩固练习
课后练习题
课后练习题
巩固本节课知识
评价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