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氓
说教材
教材地位
《诗经·卫风·氓》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教材分析
它是一首弃妇诗。通过写女主人公被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的女性形象。
理论基础: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关雎》和《蒹葭》,对于诗经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高中所要做的,是通过诵读、品味、探究等多种方法,深入领会诗经的表现手法及其中的浓浓的诗情。
1.体会比兴艺术手法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深入地多角度思考文本,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1.学习诗经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说教法
采用朗读法、点拨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构建师生之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说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基础知识
(三)诵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
(五)讨论探究
(六)作业布置
激趣导入(4分钟)
课前播放邓丽君演唱的《蒹葭》,营造氛围。
通过多媒体出示爱情悲剧故事,引出本诗《卫风·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诗经知识(5分钟)
1. 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开创现实主义传统。
2. 诗经“六义”
诗经内容:风雅颂
表现手法:赋比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谓之“思无邪”。
阅读是 最好的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诵读诗歌(6分钟)
1.教师范诵课文。
配乐:二胡曲《长相思》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鼓励学生范读。
要求:注意感情。
倡导语文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整体感知(15分钟)
通过阅读、小组讨论等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并分析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是个___的人
(参考答案:可爱、痴情、勤劳、刚强)
讨论探究(15分钟)
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
为什么会被抛弃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展示成果)
1.女子年老色衰。2.男子变心 。3.社会原因。
学生会热烈的讨论出很多原因,引导归类
那么作为新时代女性,又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作业布置
1 .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2.“我”的形象相当生动,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
说板书
氓
恋爱——婚变——决绝
热情 勤劳 刚烈
纯真 能干 坚强
板书力求简洁、优美、具有条理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反思很重要
新课标强调反思的重要作用,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优途径。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进行反思,有助于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也使得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