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5 21:4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基础过关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倘使(tǎng) 载客(zǎi) 尴尬(gān) B.滞笨(zhì) 砌缝(qiè) 絮说(xù)
C.塌败(tā) 哀悼(dào) 涎水(yán) D.愧怍(zuò) 诘问(jié) 门槛(kǎn)
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阔气 保姆 规炬 毫不相干 B.石匠 宽敞 讨厌 低眉顺眼
C.郑重 惶急 肿胀 大厅广众 D.过瘾 绿音 取缔 言外之意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
A.2019年中华经典诵读展演会上,内地与澳门学生将中华经典诗文与音乐、舞蹈、舞台声光电技术等艺术元素相结合,淋漓尽致地呈现中华语言之美。
B.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是不容置疑的选择。
C.中央电视台打造的文化精品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增添了不少新的形式和手法,诗与歌、与情相得益彰。
D.电影《老师·好》中,起初性格各异、调皮捣蛋的学生在老师的教育感召下,走向了成熟。开心相聚的那天,师生们共享天伦之乐。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二项是 ( )
哲学,一门深奥晦涩的学科;儿童,一个直接简单的群体。这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因此,不少思想家认为:儿童天生就是哲学家。
①不少大人都对哲学退避三舍,小孩子就更没办法学
②而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爱提问的儿童无时无刻不表现出一种“爱智慧”的天性
③因此,不少人初听到“儿童哲学”这个名词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大多数对世界司空见惯、冷漠麻木的成人相比,儿童离哲学要近得多
⑤实际上,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
A.③①⑤②④ B.⑤②③①④ C.⑤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⑤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王维是唐代诗人,其作品《使至塞上》《竹里馆》都体现出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B.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C.“这是我的好朋友李华从他的家乡给我带来的一件根雕礼物。”这句话没有语病。
D.“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个句子是转折复句。
6.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深情回忆了童年的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命运不幸却仁厚善良的女性的感激与怀念。
B.杨绛的《老王》一文,作者回忆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展现特殊年代中闪光的人性之美,讴歌人与人之间珍贵的友情,也表达了对不幸者的悲悯以及对自身的反省。
C.李森祥的回忆性散文《台阶》通过讲述作者父亲建新屋修台阶的故事,引发读者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
D.欧阳修的古代笔记小说《卖油翁》讲述了一个充满大智慧的小故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7.默写填空。
①深林人不知,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② ________,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 (韩愈《晚春》)
④欧阳修《卖油翁》一文揭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
⑤岑参《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图表内容,完成后面题目。
(1)下列对图表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最高。
B.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数量最少。
C.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低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水平。
D.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2)根据图表反映酌问题,为农村如何脱贫提出一条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以此自矜( ) (2)睨之久而不去( ) (3)笑而遣之(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故事虽短,但记述简洁生动,情趣盎然,人物形象鲜明,哲理深入浅出,主要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这三句话,表现了陈尧咨的骄矜暴躁和盛气凌人。
C.“置”“覆”“酌”“沥”四个动作一气呵成,刻画了一个身手不凡、不卑不亢、从容沉稳、充满智慧的卖油翁形象。
D.陈尧咨“笑而遣之”的“笑”中有自我解嘲,也有对卖油翁的“酌油”绝活不屑一顾的意味。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
①初中时代,我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学渣,学习成绩总是在班级排行榜的倒数三位,每科成绩都“渣”得让老师不想承认教过我。但老天爷为人关上一道门时,必然要为其留一扇窗。就因为爱读课外书且喜欢说话,我写的文字被当成范文念给班级同学听,更有几次作文被当成年级范文的经历。这是我得到过的与学习相关的不多的喜悦,它像星光一样散乱微弱,我却把它当成骄阳。
②那些日子,我就像哈利·波特坐在看得见自己梦想的镜子前,被自己想象中的虚幻影像迷醉着,痴迷于写作,忘记除了作文,还有别的学业。
③就在这个时候,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暴击,其冲击力度,至今想来,还隐隐有牙痒之感。
④那是初三上学期,学校要举行一场作文大赛,为全县中学生作文大赛选拔人才和作品。A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场比赛,就是为我设的一个擂台。
⑤比赛的日期一天天临近。
⑥但班里的气氛却并不浓烈,主要原因是语文老师出差了,班主任对班级的写作情况不够了解。他点了几个人让他们去参加作文比赛。那几个人的成绩在班上算是靠前的,但论作文没一个能令我服气。B我像一个满以为能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心里只有三个字:不公平!
⑦作文比赛在学校大礼堂如期举行,从全校选出的上百个作文达人,春风满面地去参加比赛。礼堂外,我坐立不安,用阴冷的目光看着远处由喧哗到安静的赛场,还尽量装得若无其事。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时间可以过得如此缓慢。
⑧我在礼堂对面的篮球架和花台之间晃悠着,甚至想去搞几个马蜂窝扔过去,或在不远处扔个石子搞个什么响动,但我都没干。周围太空旷,作案之后是跑不掉的。被抓住了,受处分、被家长揍事小,被别人知道了我的在乎和恼羞成怒,才是最难受的。
⑨我背起书包,气呼呼地冲出校门。但我的眼睛,似乎已丢落在礼堂里了,不论走在哪里,眼前都是同学们奋笔疾书的场景,以至于妈妈做了我最喜欢的红烧肉,也被我无视了。
⑩那晚,我心里乱糟糟的,总觉得不搞出点什么就心绪难平。我撕掉了心爱的课外书和作文书,将它们点燃,险些惹出一场火灾。一向粗心的妈妈都看出了我的反常——我毁的都是自己最心爱的东西,这表现跟生无可恋的绝望者很像。
她苦口婆心地问了半天,我挤牙膏似的道出原委,并且咬牙切齿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作文了,反正也不受待见。
妈妈笑了笑,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别人瞧不起他,他就破罐子破摔地干蠢事,让人更瞧不起;另一种人则是,你瞧不起我,我偏不让你说中,我偏要活成与你的误解和敌意相反的样子。这是蠢人和聪明人的区别。你今天的表现,很像前者……”
我若有所思,没继续烧书,也没放弃作文,而是凭记忆把礼堂黑板上的作文题目写下来,卡着时间不翻资料,认认真真地写出一篇作文来。
星期一我把作文交给了语文老师,请她订正。她当时正在为自己出差没来得及安排作文比赛名单,致使本班竞赛颗粒无收而大为光火。看着我的作文,她不时地点头,眼角、眉梢渐渐漾出了笑意,并伸出手摸摸我的头。于我而言,这比得了奖还开心。
事后回想,我的被忽视其实是因为自己还没有优秀到不容忽视的地步,那段时间,我比任何时候都努力。期末,我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从班级53名上升到17名!
生活中一次经历或已云消雾散,而那次成长足以让我铭记于心,感怀不已。谁的青春不失落,努力向前,发现并塑造优秀的,自己,才是对生命的尊重。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
(选文有改动)
12.分析选文标题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语境分析A、B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A.我理所应当地以为,这场比赛,就是为我设的一个擂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像一个满以为能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选文⑨- 段,概括写出“我”受到“暴击”的具体表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 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选文以第一人称叙事,亲切真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B.选文⑦段加点词“春风满面”写出参赛选手的高兴、自豪,反衬了“我”在礼堂外内心的不安、失落。
C.选文⑧段“我”想往礼堂扔马蜂窝、扔石头,但最终没有那么做,从中可以看出“我”的胆小怯懦。
D.选文 段妈妈的话引人深思,它是“我”思想转变的关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三、写作
18.有一对生活清贫的夫妇,住在一座小城中,他们从不抱怨,而是热心助人、努力工作,过得平凡而精彩。他们认为:不管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只要你心有阳光、脚踏实地,就能把寻常日子过得灿烂多姿。平凡的你我他,在这个需要我们担起责任、砥砺奋斗的大时代,如何在普通的生活与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呢?
请以“ 的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文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泄露本人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等。
答案
1.D A.载zài。B.砌qì。C.涎xián。
2.B A.炬→矩。C.厅→庭。D.阴→荫。
3.D 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学生”和“老师”之间没有血缘亲属关系,故该词使用不当。
4.A 细读题干给出的句子,可知第③句“因此”一句是对题干现象的总结,而第①句诗对“不可思议”进行了阐述,剩余的三句话从哲学本身出发阐述儿童就是天生的哲学家,所以第⑤句“实际上”承接第①句讲哲学的实质,第②句紧接着讲儿童具有“爱智慧”的天性,第④句得出儿童离哲学比成年人近得多,且与结尾句相应。故选A项。
5.D “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个句子是条件复句。
6.C 《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文中的“父亲”是作品中的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看成是作者的父亲。
7.答案:①明月来相照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 ③百般红紫斗芳菲 ④无他,但手熟尔⑤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⑥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析:①-③题属于直接型默写,根据上下句的提示并结合平时的积累恰当填写即可。④-⑥题属于理解型默写,根据题干中提示语及自己的理解积累恰当填写即可。注意不要添字、漏字,同时要避免错别字。
8.答案:(1)C (2)给农村人多提供就业机会。
解析:(1)本题考查图表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应是“高于”。
(2)本题考查建议的拟写能力。图表显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但是进步也是比较明显的,说明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帮助农村人脱贫有许多种方式,政府可以加大投资,也可以给农村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9.答案:(1)夸,夸赞 (2)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3)打发
解析:结合语句及平时的积累恰当解释文言词语的含义,丰富自己的文言词汇。
10.答案:(1)见他射出十只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2)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正确理解语句重点词语的含义,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恰当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达到“信、达、雅”的要求。(1)句中,“十中八九”的意思是“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但,只;颔,点头。(2)句中,“亦”的意思是“也”;“无他”的意思是“没有别的奥妙”。
11.D 应是“笑”中有会意,有尴尬,也有解嘲,表现陈尧咨通达爽快的一面,并非对卖油翁的绝活不屑一顾。
12.答案:“暴击”指“我”没被选中参加作文比赛而受到的打击,强调了这个打击对“我”的冲击之大;这次特殊的经历让“我”懂得了要努力向前,发现并塑造优秀的自己,突出这次暴击给“我”影响之大;“谢谢”表达了“我”对这次成长经历的无比珍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含义。本文写的是“我”上学期间没被选中参加作文竞赛的一次经历,这是对“我”的第一次“暴击”。虽是打击,却在妈妈的引导下重新振作起来,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对“我”以后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我”感谢这次“暴击”。
答案:A.表现了“我”对参加这次作文比赛的极度自信。
B.表现了“我”没被选中参加作文比赛的挫败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能力。通过读文,“我”对自己作文能力的自信,使“我”认为这次作文竞赛自己肯定能参加和胜出,所以“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场比赛,就是为我设的一个擂台”。极度自信带来极度失望,意外落选使“我”很受打击,“像一个满以为能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
14.答案:独句成段,起强调作用;强调了“我”对作文比赛的期待,以及渴望参加比赛的急切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此题要结合上下文体会“我”的心理活动,上文“我”对作文竞赛极度自信的心情,使“我“非常期待和渴望参加这次比赛。一句话独立成段,在表达效果上有强调作用。
15.答案:气呼呼冲出校门;没有心思吃最喜欢的红烧肉;撕掉并点燃了心爱的课外书和作文书;发誓不再写作文。(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此题可从第⑨一⑩段中提取有关“我”行为和动作的语句,概括后作答即可。
16.答案: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对“我”作文的肯定(或侧面烘耗“我”作文写得好),表现了老师对“我”的鼓励与喜爱。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眼角、眉梢渐渐漾出了笑意”是神态描写,“她不时地点头”“伸出手摸摸我的头”是动作描写,表现的是老师对作文的肯定和对“我”的鼓励与喜爱。
17.C“受处分、被家长揍事小,被别人知道了我的在乎和恼羞成怒,才是最难受的”是“我”没“往礼堂扔马蜂窝、扔石头”的原因所在。
18.[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采用的是“导语+题目+要求”的形式。“精彩”的意思:①(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②神采;精神。“导语”里提示的“精彩”有:不抱怨,热心助人、努力工作,心有阳光、脚踏实地,担起责任、砥砺奋斗。当然,追求梦想、磨砺意志、克服挫折都是精彩的。
本文写作立意应当高远,通过写人记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文体上,可以写成记叙文,用具体事例表达一定意义或生活的感悟:也可以写成议论文,用“精彩”表明某个观点,并加以论证。
可写成实物类。如“小草的精彩”,描写小草在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中不断成长的过程,揭示“挫折促进成长”的道理。
也可写成理想类。如“追梦的精彩”,记叙自己学画画的经过,从爱上绘画,到觉得枯燥,厌弃绘画,之后了解到海伦·凯勒不懈追求理想的事迹,于是焕发热情,一直坚持练习画画,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件事使自己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追梦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
还可写成感悟类。如“平凡的精彩”,叙写一位清洁工一大早在大街上仔细清扫垃圾的事情。他打扫得很仔细,犄角旮旯的叶片、纸屑都彻底清除。他用自己的勤劳换来洁净的环境,用自己的汗水换来大家的舒心。平凡也是精彩的。
[例文]
不一样的精彩
云淡淡,风轻轻,灰蒙蒙的天空飘着细雨,院中的青草已长到齐膝高,在雨水下,闪着鲜嫩的绿色;房内断断续续传来广播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踏进屋内,阴沉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太婆俯身在洗旧了的被单上,轻轻抚摸着那已有一段年代的收音机,像爱抚自己的孩子一般。
我轻轻合上门,机器中的女声不再传出.我的脑海中却浮现出往昔的一幅幅画面。
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年代,太公将在集市上买的二手收音机送给了太婆。它黑黝黝的外壳,有棱有角,在当时可真算个稀奇玩意儿。
后来,太公去世了,时代发展了,小辈们想给太婆换台有图像的电视机,太婆却执意不肯,每回总满脸含笑地说:“我呀,有这收音机就可以了。”
我时常会想到小时候太婆抱着我的场景。她总爱将收音机放在窗台上,拉开长长的天线,旋开开关,再调出她最爱的评书节目,并笑着对我说:“我和你太公就是喜欢听这个。”
那时,我总是很不解,明明电视机有图有声,节目也更丰富多彩,太婆为何却总执着于这台年代已久、“其貌不扬”、信号接收又不灵的收音机。
有一天晚上,收音机不出声了,太婆急得从床上爬下来,俯身来到收音机前轻轻拍动它,仿佛在乞求它快点正常工作。她又左右摇摆天线,似乎是想尽一切办法来调整它。等到它重新出声了,这才躺回床上,安心地睡觉。起身上厕所的爸爸看到了这一幕,便下定决心要给太婆买台电视机。谁知,电视机买来后,太婆似乎并不留心,任由它摆在房中醒目的位置却不常打开。
她,最中意的还是那台老收音机。
去年,在那踏青扫墓的时节,太婆没有出门,或许是因为年迈无力,或许是怕到了墓前止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那一天,她只是一遍遍地擦拭着那台老旧了的收音机…
雨渐大,情渐浓,她擦不出精彩的图案和丰富的节目,却擦出了往日太公与她的情分以及如今她对太公的思念。她的擦拭,使往昔变得异常清晰,使一切值得回忆的事情,在经历时间的冲刷后,褪去浮华,只留下了最原本的东西,这就是另一种精彩。太婆的精彩,就在这台老旧的收音机中,就在这浓浓的回忆中。
院内青草疯长,似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
[点评]这篇叙事散文以一台“老旧的收音机”为线索,借助一系列生活细节,写太婆与收音机相伴,睹物而思人,表现出了她的人生(晚年生活)有着属于自己的另一种精彩(至少并不乏味),读来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全篇首尾呼应,以景衬情。文笔温婉,画面感较强。描述细腻,情感真挚,朴实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