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五单元作文:文从字顺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第五单元作文:文从字顺 课件(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6 15:4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 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嗦,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至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准确表达。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文从字顺,有条不紊表情达意。导入新课写 作 文从字顺讲课人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的方法,探讨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努力地丰富词汇。培养自觉读书、修改作文、合作探究的好习惯,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好品性,热爱母语,热爱祖国。学习目标“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用词恰当、妥帖;
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写作指导“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写作者驾御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要想做到文从字顺,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听和读的反复熏染而逐渐形成的。语感包含的内容有:通顺、连贯,有分寸(准确),有韵律。 导入新课01文字通顺 汉语用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说“深情厚谊”,也可以说“深厚情谊”;可以说“浓情蜜意”,却不可以说“浓蜜情意”。词语的排序也是如此,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约定俗成的规律,我们写作中遵循这些规律,话就会写得通畅。通顺感主要表现在对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排序正误的判断上词语的搭配 词语的排序写作指导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故事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
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写作指导02意思连贯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
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
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
写作时注意这个问题,也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通畅。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感。写作指导03注意分寸 人们掌握了大量语汇,这些语汇在描绘事物时在范围、数量、程度、褒贬上都存在一些细微差别,若能敏锐地感觉到这些差别,在遣词造句时表现出精确的分寸感来,将有利于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得精妙确切。写作指导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
有个自负的棋手,与别人较量,连输了三局。后来,人们问他:“你与某人赛了几局棋啊?”棋手说:“三局。”人们又问:“胜负如何?”棋手说道:“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要和,他不肯,罢了。”
在上述话中,这位棋手挖空心思回避“输棋”二字,可谓口头表达的妙例。写作指导04掌握韵律 汉语有音调上的变化,在人的视觉或听觉中形成自然的节律,产生韵律感。
例如人们会说“又唱歌又跳舞”或“又唱又跳”,而不会说“又唱歌又跳”或“又唱又跳舞”。
这种形式上的匀称感和语调上的协调感运用在写作中,也有助于将文章写得文从字顺。写作指导作文完篇后注意检查除了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外,还要注意书写、行款、标点。01自己出声地读,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03对觉得别扭处认真检查一下,查语汇的搭配、词性,语法的结构、语序等。02请别人来读,自己听,看是不是句句听得清;写作指导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一天,唐朝年轻的诗人贾岛去长安参加考试。突然,他想到了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一想,觉得“推”字改为“敲”字更好一些,他想的正入神时,只听得对面喊了一声:“干什么的?” 原来,他碰见了大文学家韩愈和他的随从,等贾岛把事情说了一遍后,不但没有受罚,反倒引起了韩愈对诗句的兴趣,韩愈想了一会,"还是敲字好。静静的夜晚,在月光下,一个僧人德德的敲门,这个情景是很美的。”写作指导 于是“推”字改为“敲”字。后来,“推敲”便成为人们反复考虑的意思。写作指导是指:
文章思路清晰,文意连贯,表意明确,语句通顺,用词妥帖。
(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语句通顺,用词妥帖:
1.词句要 恰当
2.词句要 配好
3.词句要 整齐
4.词句要 简洁写作指导原文:
一位胖得肥猪一样的阿姨又挤上了车。——《抢座》改文:一位肥胖的阿姨又挤上了车。? 改法一:“把不恰当地词句改恰当。写作指导改文:
你总是把眼睛中的阳光送给别人,你总是将冷漠摔得很重。 原文:
你总是把你眼中的阳光传送给别人,冷漠,你总是将它摔得很重。
——《致父亲》改法二:把不整齐的词句改整齐写作指导改法三:把不搭配的词句改搭。原文:
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转动,我将在沼泽森林中迷失方向。改文:
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温暖,我在人生的森林中迷失方向。写作指导原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它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宽容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像一种明澈而柔韧的调和剂,使之相融相知。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
改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 学会宽容就能润滑彼此的关系,消除彼此的隔阂,扫清彼此的顾忌,增进彼此的了解,因此,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改法四:把啰嗦的词句改简洁。写作指导学生总结归纳
语句通顺,用词妥帖:1.词句要恰当
2.词句要整齐
3.词句要配好
4.词句要简洁写作指导 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对我很关心,但是要求很严格。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很耐心地给我讲错在哪里,她讲得非常细致,我听得明明白白。妈妈把家里的活全承担下来了,让我一丝不苟地进入学习,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如何做到语句连贯呢?写作指导(1)首先表述不清。第一句“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给读者的感觉是下面是围绕“妈妈怎样勤劳”来写的,但下一句转向了“她对我很关心”,前后不连贯。
(2)二、三句间没有转折关系,不应要“但是”。
(3)数学考了95分,这个成绩很好,应该表扬嘛,怎么又去“讲错在哪里”呢? “一丝不苟”是说学习认真,一点也不马虎,这和妈妈承担家务活没有必然的联系,作者把两层意思糅合到一起了。应把“一丝不苟”改为“全身心地”,“进入”改为“投入”。
(4)最后一句“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重复了,“学习里面”应改为“学习成绩”。点评:写作指导①盼月——谈笑风声,交代了赏月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中秋节,我约了几个同学到我家阳台上赏月。爸爸还为我们准备了月饼、石榴、梨子等食品,为我们赏月做好了准备。
傍晚,我邀请的小伙伴陆续来到我家。大家围着圆桌坐着,吃着食品,谈笑风声。① 月 亮案例展示 渐渐地夜幕降临了,这时钟圆月大叫起来,快看!我们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月亮像一个害羞的姑娘,羞答答地从一层乌云背后伸出半个脑袋,偷偷地向下俯视,发现没有什么动静,一扭身,就出现在天空中,天空中就象挂着一盏明亮的灯,周围的景色都被镀上了一层银白色。我和伙伴们望着这盏挂在夜空中的明月,畅想着议论着。过了一会儿,月亮姑娘便在一层白的簇拥下隐没了。多扫兴啊!我们只得耐心地等待着“月亮姑娘”再一次出来。
过了一会儿②,月亮出现了,这会儿我们发现明亮更加晶莹剔透,它是那样纯洁,那样明亮,真是美极了。我们凝视明月,隐约发现月亮里还有无数灰白的山。我的伙伴周端,情不自禁地讲起《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她讲得有声有色,把我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②赏月——情不自禁,依次写了“夜幕降临”“一会儿”“过了一会儿”等不同时段的月色,顺序井然,文气贯通。案例展示 渐渐地夜幕降临了,这时钟圆月大叫起来,快看!我们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月亮像一个害羞的姑娘,羞答答地从一层乌云背后伸出半个脑袋,偷偷地向下俯视,发现没有什么动静,一扭身,就出现在天空中,天空中就象挂着一盏明亮的灯,周围的景色都被镀上了一层银白色。我和伙伴们望着这盏挂在夜空中的明月,畅想着议论着。过了一会儿,月亮姑娘便在一层白的簇拥下隐没了。多扫兴啊!我们只得耐心地等待着“月亮姑娘”再一次出来。
过了一会儿②,月亮出现了,这会儿我们发现明亮更加晶莹剔透,它是那样纯洁,那样明亮,真是美极了。我们凝视明月,隐约发现月亮里还有无数灰白的山。我的伙伴周端,情不自禁地讲起《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她讲得有声有色,把我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②赏月——情不自禁,依次写了“夜幕降临”“一会儿”“过了一会儿”等不同时段的月色,顺序井然,文气贯通。案例展示范文点评篇末由月亮引发的想象自然、大胆、丰富,很能撼动读者;
巧借月亮寄托美好理想,更显写作之高超,有“情”有“志”,主题鲜明、突出、积极向上,引人思考和赞叹。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小作者紧紧抓住“中秋”这一特殊的时令,写了月之“圆”、月之“羞”、月之“白”、月之“晶”、月之“亮”,共同突出了家乡中秋月亮的显著特征,语言优美,语句通顺。案例展示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
想好再下笔,注意语句的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写作指导:
写作片段,要注意观察景或物的特别之处(形状、色彩等),抓住其总体特点来写。可以借鉴《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01案例展示 九月的校园
  送走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春天;告别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的夏天;九月校园迎来了丹桂飘香、果实累累的秋天。
  推开校门,就与秋风撞了个满怀,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清香,淡雅、高贵。校园好美!
  走进校园,活力无限的花坛映入眼帘。不规则的坛形使她无拘无束;花团锦簇的秋菊让她高贵优雅。再加上红叶的点缀,秋雨的洗礼。一位集聚高贵优雅、无拘无束为一身的少女就出现了。开篇点题,到了九月,自然景物也发生了变化。
作者善于用拟人手法,来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案例展示 红彤彤的石榴挂上枝头,把树枝都压弯了。一阵秋风拂过,石榴树伴着节拍随风舞动。花坛里的满天星是她唯一的绣花鞋,摇坠的落叶是她离别的眼泪,蚯蚓们是她最忠实的观众,石榴花是她的发夹,石榴是她的耳环……她正用忧喜交错的歌声欢迎秋天的到来……
一阵淡雅、高贵的幽香迎面扑来,在我身边环绕。寻香走去,气概豪迈、英姿飒爽的两排女士兵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楼梯上。一簇簇金黄的丹桂铺起两条金灿灿的地毯,高贵而又优雅,绚丽而又朴素。小作者观察的非常详细,真切地突出九月秋天“果实累累”的特点。案例展示她们是使校园生机勃勃的精灵;她们是让校园十里飘香的天使。
不好,教学楼前的墙着火了。咦!走近一看,原来是被秋风渲染后的爬山虎家族。你看,它们织起了一面火红的屏障,远远望去,恰似一面着火了的墙,好似一片红帘。拨开这面红帘,里面竟然在举行party:蚂蚁在奏乐,蝴蝶在跳舞,蜜蜂在唱歌……
秋天是一位美丽的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了美丽的校园。秋天是一双灵巧的手,编织了美丽的校园。秋天是一篇精彩的童话,描绘了美丽的校园。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刻画出,进入九月,教学楼前墙的变化,细腻传神,极富感染力。
篇末运用议论和抒情揭示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案例展示1.语句表达要准确--------恰当、整齐、配好、简洁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课堂小结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600字。写作指导:
扩展写作时,可以借鉴课文的写法,想好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出景物的特点,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力求做到景美情真。课后作文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