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 简单的计算 练习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 简单的计算 练习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06 07:0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7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的第4题、第8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和验证结果。
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引入】
1.复习。
(1)填一填。
5元4角-4角=( )元 10元-7元=( )元
2元-5角=( )元( )角
5元8角+4角=( )元( )角
5角-2角3分=( )元( )分
7元8角-5元==( )元( )角
(2)买文体用品。
①买一个球和一块橡皮,一共要用( )钱。
②一个毽子比一个本子贵( )钱。
③买上面五种用品,付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 )钱。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运用元、角、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出示例7,让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师:仔细看看例7的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一共有4本杂志。
生2:4本杂志的钱分别是5元、6元、8元和7元。
生3:我知道了要求的问题是“用13元钱正好可买其中的哪两种杂志”。
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生1:“正好”就是“恰好”。
生2:这里“正好”就是用13元买两种杂志,钱刚好全部用完,没有剩余。生3:也就是13元钱一分也不多,一分也不少。
师:讲得很好。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下面小组合作讨论,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活动。
汇报、交流。
生1:我们组认为用13元钱正好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种杂志。师:你们是怎样想的呢?
生1:我们是随便选两种试一试,试出来的。
师:能介绍一下你们的“试”的方法吗?
生1:先试5元和6元的。5元+6元=11元,11元比13元少一些,把一本换成贵一点的试试。5元+7元=12元,12元比13元还是少了一点,把7元的换成8元的再试,5元+8元=13元,正好合适。
师:这种方法好,但有点麻烦。谁还有更好的办法?
生2:我们组是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出来。用13元正好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种杂志。
师:能说说怎样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的吗?
生2:先选定5元的杂志,再把5元分别与6元、8元、7元的杂志试,看哪个合适。板书:
师:这种方法很好!它能帮我们有顺序的思考,能较快地找到答案。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3:我们组是先选定6元的杂志,再把6元的杂志分别与其它的3种杂志分别试,试出的结果是:用13元正好可以买《画报》和《连环画》两种杂志。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我们找到了几种答案?
生:两种。
师:对!第一种答案是用13元钱正好买5元的《我是小学生》和8元的《卡通世界》;第二个答案是用13元正好可以买《画报》和《连环画》。
3.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两种答案,这两种答案是否正确呢?可以怎样检验一下?生:把选定的两种杂志的钱加起来,看是否等于13元。
师:很好!那谁来算一算?
生:5元+8元=13元
7元+6元=13元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2)汇报、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3)解答完后,让学生进行检验。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
完成教材第60页练习十三第8题。
本题主要是练习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
重点指导学生明白先要算出什么,再选择答案。
答案:1.7元的车和9元的书。
有两种答案:(1)2元的球和8元的铁环;(2)7元的跳绳和3元的羽毛球。3.篮球的价格是59元。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5课时 练习题
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信息资源,通过课件,创设动态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入了新知。
在学习新知部分,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提出解决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