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让学生经历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
【重点难点】
1.能进行简单的关于元、角、分的计算。
2.认识用小数表示的物品的单价。
3.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指导】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人民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不能空空无物,必须依托我国发行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来学习。如果让学生用真币来学习,一来不安全,给家长带来负担;二来不卫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因此,用真币作为本单元的学习材料是不合适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改用模拟的人民币来学习比较恰当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和方面。本单元的教学,从主题图开始,到例1~例7共七个例题,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成为本单元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例1的教学是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设计这一活动时,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以及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使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又如,例2的教学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这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换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1元、1角的币值的大小。
【课时安排】5课时
1.认识人民币 2课时
2.简单的计算 2课时
3.练习课 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单位是角、分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重点难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手上的这只小老鼠要多少钱?
生:28元。生:13元。
……
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
生:买菜要用到钱。
生:乘车需要钱。
生:交学费要用钱。
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钱,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生:(齐)人民币。
师:对,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新课讲授】
1.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第一次合作: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①出示合作提示。
a.认一认,说一说。请小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倒出来之后,给每个小朋友认一认,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有不认识的,可以请同学帮忙。
b.理一理,分一分。认准了以后,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把它们理一理,分分类,讨论一下可以有几种分法。
c.分工介绍。有条理地,一类一类介绍给大家,小组内分工介绍,也可以由一人介绍,另外的同学补充。
②小组合作活动。
③分工介绍人民币,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④把整理好的人民币整齐地放入信封里。
(2)认识两种版本的人民币。
①小朋友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那你们认识这几张吗?(课件出示第四、第五两种不同版本的人民币画面,请小朋友认一认)
②是啊!随着祖国的日益繁荣,从1948年到现在,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前三套已于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使用。这是第四套与第五套,现在都在流通。
③认识纸币:1角、2角、5角。
(3)欣赏人民币的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师:不同的人民币表示不同的面值,你还发现了什么?
②欣赏人民币的反面(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
师:国徽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毛主席是我们怀念的伟大领袖,看来人民币是神圣的。具有我国特色的美丽图案都是由设计者付出许多的心血设计而成的,我们要爱护它。
师:人民币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活少不了人民币。
2.第二次合作,体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师:这些人民币大家都认识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对人民币的了解,把这些人民币按规律分类,请同桌一起合作摆一摆吧!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并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摆?
生:我们是按单位分的。把几元几元的放在一起,几角几角的放在一起,几分几分的放在一起。生:我们分成硬币和纸币。
生:把数字是1的放在一起,把数字是2的放在一起,把数字是5的放在一起。
生:我们按颜色来分的。
师:大家对人民币都熟悉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课件出示)
同学们,无人售票公共汽车的票价是1元,我只有一张2元,谁能帮帮我?生:把两元钱换成2张1元的。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整钱来换零钱,老师这有1个2角,能换几个1角?
生:1个2角能换2个1角。
师:我拿1个5角能换几个1角?
生:1个5角能换5个1角。
师:1元呢?1元可以换几个1角,谁知道?(指名回答)
生:1元能换10个1角。
师:大家同意吗?
我们说:1元=10角(板书)。试着自己说一说。
大家齐说。
生:1元=10角。
师:那反过来呢?几个1角可以换成1元?
生:10个1角换1元。
师:对!
(板书:10角=1元)
师:刚才我们是用角和元换。那角和分之间怎样换呢?
生1:1角可以换10分。生2:10分可以换1角。
师:对!1角=10分,反过来10分=1角。
板书:1角=10分10分=1角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的第1、2题。第1、2题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之间的换算练习。教学时,应让学生看清题目,按要求在空格处填空,学生独立做完后,可点名让中等水平的学生说说换算的过程。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再把钱数相等的纸币和硬币连起来。
3.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的第2、3题。练习时,让学生看清题目,按要求在空格处填空,学生独立做完后,让学生说说换算的过程。
4.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的第4题。
师:同学们了解人民币之间的一些简单的互换,这些知识在你买东西的时候就能用得上了。接下来,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小商场。(课件出示第4题图)
师:小商场里有什么商品?它们分别是多少钱?
生1:饼干4角,扣子1角,练习本5角,雪糕1元。
师:如果你有1元钱,让你买一种你喜欢的商品,你能买什么?
生1:买1支雪糕。因为买1支雪糕正好是1元。
生2:买1袋饼干、1个扣子和1个练习本。因为1元里面有1个5角、1个1角和2个2角。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了解人民币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师:还想了解人民币的其他知识吗?老师从网上找了一些……
这只是一点点,小朋友想了解更多可以问爸爸妈妈、查阅书本等。有许多学问等着你去发现呢!老师布置一个课外作业,请小朋友把发现的记在作业纸上。【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1)
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0角=1元 10分=1角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本课一开始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可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的一问:“生活中到处都要用到钱?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这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到了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2.重视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摆一摆、认一认、说一说、换一换”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分币、换币、购物等活动,以及小组讨论中与其他人一起交流、协作解决问题,有意识且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3.重视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之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换币购物活动中,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