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主题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营养、消化、血液循环等有关知识,同时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加上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生能理解泌尿系统的有关知识,但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说出肾脏的结构和特点;
(3)描述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2)通过有关资料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五、教学手段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运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益。
六、教学过程
导入:师:天气越来越热了,夏天已经到来,喜欢夏天吗?(学生会有说喜欢和不喜欢,不喜欢的原因是太热,总流汗)没错,流汗时脸上粘粘的不喜欢,但老师还要告诉你,你脸上粘着的汗和厕所里臭烘烘的尿液是一样的,你信吗?那我们这节课就来看看两者成分,以及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
师:展出废物的类型(二氧化碳,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粪便),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排出?(呼气、出汗、排尿,排便)点出排便不属于排泄,而叫排遗,引出排泄概念。
生:课本画出并齐读
师:尿是在哪形成和排出?
生:泌尿系统
师: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系统,这次让一位同学来帮老师讲解一下,提示:从组成器官及其功能和主要器官来介绍
生:小组讨论,回答。
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最重要的器官是:肾脏
展示课件肾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肾脏的外形。
2、肾脏内部有哪些结构?
生:小组讨论,回答。
师:展示课件肾单位的结构,引导学生对照书本,同桌之间相互提问,认识肾单位结构。
生:学生阅读书本,自学
师:展示老师自己制作的肾单位模型并讲解
展示课件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动画)?,动画中可看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其中物质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从课本74页表格对比中找出肾小球滤过了那些物质)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课本74页表格对比中找出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哪些物质)
比较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中主要成分的差别。
思考:健康人的尿液中是否会有葡萄糖或蛋白质、血细胞?如果有,是什么原因?生:学生讨论,血液经过肾单位时,成分的变化情况。
小组代表上黑板板书。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师:小结提问:
人体一昼夜产生
的原尿和尿液量一样吗?
人体尿液的形成
是持续不断的,还是有间歇的?排尿呢?为什么呢?
生: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观看视频:尿的形成过程
九、板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1.泌尿系统的组成
2.肾单位
3.尿液的形成
血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滤过作用
原尿: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重吸收作用(水、葡萄糖、尿素)
尿液:水、无机盐、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