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备课组成员
化学组全体成员
微型课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酸:
知识与技能
知道酸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同学间的活动探究—寻找指示剂,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
碱: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3、能由探究实验知道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过程和方法
1、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探究,并比较、归纳和概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能应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的探究,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讨论、实验进一步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与用途以及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课组意见
(导入) 同学们,“酸”对你来说一定不陌生。想想你知道哪些酸?熟悉什么酸?说说看?
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学习小组交流讨论?马上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指名回答)
基于学生对酸认识基础上的教学。
调味用食醋有酸味,是因为食醋中含有醋酸;一些水果有酸味,是因为水果中含有各种果酸。
“碱”对你来说可能不如酸那样熟悉,其实你也遇到过。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然后学习小组再说一说你知道的碱和熟悉的碱。
(指名回答)
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它们都属于碱。酸和碱是两类不同的物质,从物质的元素组成上看,它们都是化合物,但是不同于前面学过氧化物的化合物。
阅读:教材P50资料”的内容。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酸和碱,1、常见的酸有醋酸、果酸、盐酸(HCl)、硫酸(H2SO4)、碳酸(H2CO3)、等,从结构上看都含有氢元素。
2 、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氨水等,从结构上看都含有氢氧根。
引导学生,看出酸中都含氢元素;碱中都含氢氧元素。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变红),那么,其它的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吗?
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溶液除了显酸性和碱性还能显什么性?
让学生讨论碳酸为什么能使色石蕊试液变红?
激发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10-1
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白醋、苹果汁、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组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让学生参与实验,同时请同学们思考酸碱指示剂遇酸碱的颜色变化,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并完成黑板表格。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中性溶液
紫色
无色
酸性溶液
红色
无色
碱性溶液
蓝色
红色
归纳总结: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酸红碱蓝);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酸无碱红)。
学生笔记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酸红碱蓝);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酸无碱红)。
像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酸红碱蓝),说明它对酸或碱起到一种指示作用,这种能和酸或碱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
阅读:教材P51 “资料”的内容。
活动探究:自制指示剂
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的酒精浸出液遇到酸或碱溶液,也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酒精中
酸溶液中
碱溶液中
酚酞试液
无色
无色
红色
大红花
粉红色
橙色
绿色
紫罗兰
紫色
红色
蓝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皱菊
无色
无色
黄色
1.上表列出的五种物质中,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有 (填名称)。
2.小明在厨房中取少量白醋滴入大红花的花汁中,他看到的现象为 。
3.各小组桌上都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请对该无色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并根据本节课探究出的酸碱指示剂对你组的猜想进行验证。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并完成填空和表格。
条件有限,引导学生观看视频。
猜想
操作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及结论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学生小组总结有关指示剂的知识。
作业 :
完成相应的练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