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二中开学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2.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传位于皇四子
3.周天子分封的对象不包括:
A.王族 B.嫡长子 C.功臣 D.先代帝王后代
4.“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5.西汉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通过:
A.贵族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6.唐太宗在位期间,魏征经常对朝廷草拟的诏令提出修改意见。据此,魏征应供职于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政事堂
7.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8.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皇权被削弱 B.相权得到加强
C.中书省独揽大权 D.创立行省制度?
9.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可以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被废除
10.下列有关明朝内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权力高于皇权 B.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地位同于西方内阁 D.始终是皇帝内侍机构
11.我国古代地方制度不断变革,秦朝推行郡县制,宋朝在地方设转运使、知州等,元朝实行行省制。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选官权力
12.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的执政官是: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
13.《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同。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实质上是强调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C.法律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 D.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14.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人争相观看并讨论某部刚公布的法律,该法律应属于:
①习惯法 ②成文法 ③公民法 ④万民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5.某班学生根据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得出的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A.古罗马强调依法治国 B.古罗马是一个民主国家
C.罗马法强调重视证据 D.罗马法讲求公平、公正
16.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指“光荣革命”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17.“我以我自己以及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然后戴上王冠。文中的“宣言”是指: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1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及某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文中提及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英国君主专制 C.美国联邦制 D.美国民主共和制
19.2011年8月15日,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抵京履新。根据美国l787年宪法规定,美同行政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以及其他数百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的产生方式是
A.人民选举产生 B.总统任命产生
C.国会选举产生 D.各州候选人竞选产生
20.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⑨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④赋予全体公 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作者把鸦片战争作为“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它:
A.促成新思潮的萌发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C.使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使中国被动开始了近代化
22.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导致“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
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
C.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 D.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23.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革命纲领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临时约法》 D.《民主革命纲领》
24.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显示武汉市得票数遥遥遥领先,这可能因为它:
A.是武昌起义爆发的地方
B.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
C.是孙中山先生开始革命的地方
D.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府所在地
25.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 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确定“三大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晨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其中以三大摇篮即①人民军队的摇篮;②中国革命的摇篮;③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三大革命“圣地”,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
A.①:这支人民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
B.②: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D.①:延安、②瑞金、③:遵义
27.工农红军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刷出了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这一历史场景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国共两党矛盾 B.中日民族矛盾
C.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
28.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9.下列关于巴黎 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 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公社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0.《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改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超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废除农奴制度`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第Ⅱ卷 (材料题,共40分)
二、材料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第31小题20分,第32小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一一《朱子类语》
材料二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一一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一一((中华文明史》第4卷
请同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主要影响。(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为什么说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10分)
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这里要提出一个看法,关于政府体制的政治文明构成一切伟大文明的核心。比如古希腊文明的核心不是断臂的维纳斯,而是雅典的民主体制。今日西方文明的核心是以美国体制为代表的代议制。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惊人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体现的也是我们对政治体制的认识。
——潘维《民主迷信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1)明清两代为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雅典的民主体制积极意义的理解。(6分)
(3)确立“美国体制”的最早的法律文本是什么?(3分)它体现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3分)
桃源二中开学考试
高一历史答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题 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二、材料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第31小题20分,第32小题20分,共40分)
31.(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主要影响。(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为什么说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10分)
32.(1)明清两代为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雅典的民主体制积极意义的理解。(6分)
(3)确立“美国体制”的最早的法律文本是什么?(3分)它体现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3分)
桃源二中开学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B
C
B
B
C
B
C
D
B
C
A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D
B
B
D
D
A
A
C
B
B
C
A
C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二、材料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第31小题20分,第32小题20分,共40分。)
31.(1)皇帝和中书省、门下省长官的综合意见。(6分)影响: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4分)
(2)理解: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每点得2分共10分)
32..(1)措施: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8分)
(2)雅典的民主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4分)雅典的民主体制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分)
(3)美国《1787年宪法》;(3分)三权分立或分权与制衡原则;(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