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酸与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利用浓硫酸的( )
A.酸性 B.吸水性 C.腐蚀性 D.氧化性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氧气 B.熄灭酒精灯
C.取锌粒 D.稀释浓硫酸
3.某些食品包装袋内有一包物质,用来吸收氧气和水分,以防止食品腐败,常称“双吸剂”。下列物质属于“双吸剂”的是( )
A.铁粉????B.碳粉????C.碱石灰???????D.生石灰
4.下列制备CuCl2溶液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Cu放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
B.CuO放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
C.Cu放入稀硫酸中搅拌后再加稀盐酸
D.Cu(OH)2放入MgCl2溶液中充分搅拌
5.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B.干冰用于保藏食品
C.熟石灰用作干燥剂 D.石墨用作电极材料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C.向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下列溶液的pH最小的是( )
A.使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B.使石蕊试液显紫色的溶液
C.使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D.使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8.既不是酸性氧化物又不是碱性氧化物的是( )
A.Na2O B.SO3 C.H2O D.CuO
9.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
现象
A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C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氯化钠生成
D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A.A B.B C.C D.D
10.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酸性溶液对橡胶制品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而碱性溶液对玻璃制品也有一定的腐蚀性.据此你觉得如图所示试剂的存放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到锥形瓶中时,会引起气球膨胀的是( )
A.A B.B C.C D.D
12.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起火时用锅盖盖灭
B.甲醛浸泡海鲜用来保鲜
C.霉变的大米经洗净、高温蒸煮后食用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13.小明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申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从图中所获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50s之前,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C.50--100s, 反应逐渐剧烈就是因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所致
D.100 -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O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该基本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后X为1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4:5 D.物质Q可能是催化剂
15.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则变量y可表示的是
A.生成O2的质量
B.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二、填空题
16.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氢氧化铝 ②熟石灰 ③石灰石 ④稀硫酸 ⑤稀盐酸 ⑥苛性钠固体
(1)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2)胃里含有的能帮助消化的物质是_____;
(3)是一种胃药的主要成分,医疗上可用于胃酸过多的是_____;
(4)具有吸水性,通常可用于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的是_____;
(5)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_____;
(6)通常用于建筑材料的是_____.
17.向盐酸溶液中滴NaOH溶液时pH变化如图所示
(1)中和反应实质是_____;
(2)A点溶液中的阳离子有_____;
(3)举例说明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______。
18.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于空气中,A 石灰水、B 浓硫酸、C 食盐水;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增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因变质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是_________。
19.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能写化学方程式的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1)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若该粒子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则X=__________。
(2)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我们要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4)稀硫酸的作用之一就是除铁锈,请写出这个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5)酒精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矿石是冶炼金属的原料,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CO3,试计算FeCO3中Fe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0.调味剂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增强或增加食品的味道.食醋是一种能增强食品酸味的调味剂,主要成分为醋酸(CH3COOH),与我们生活密切相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食醋能作酸味的调味剂,是因为醋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CH3COO﹣和__(填离子符号).
(2)食醋的酸味能促进人胃酸的分泌,胃酸的成分是____(填化学式).
(3)生活中常用酒来制取食醋,原理是酒中的CH3CH2OH在酶的作用下与空气中O2反应得到醋酸和另一种液体.已知在用酒制取食醋过程中,质量增加了16kg,则所得食醋中醋酸的质量为_______kg.
三、推断题
21.A、B、C、D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黑色氧化物,B的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X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C转化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2.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红棕色粉末,A、C常温下是气体,A和B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C和D;B和E反应生成黄色的G溶液;F溶液和G溶液反应能生成H、I两种沉淀,其中H不溶于稀硝酸。
(1)物质I的化学式是____;固态C的俗名是____。
(2)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B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该反应在工业上可用于____。
(3)物质F属于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4)F和G的反应属于___(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四、实验题
23.填写实验报告。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现 象 分析、结论及解释
(1)测定碱溶液的pH取两片pH试纸,放在白瓷板上,分别用玻璃棒蘸取稀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再分别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比较,读出pH。 若实验过程中,用沾有水的玻璃棒蘸取溶液,则所测得的pH_____(填“>”、“=”或“<” )实际值。
(2)碱和指示剂作用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约2mL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再分别加入3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两支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均变为 色。 稀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呈___________性。
(3)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然后加入约2mL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如图回答有关的实验问题。
(1)图①锥形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将分液漏斗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图②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3)图③探究硫酸铜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pH<7,说明硫酸铜溶液呈_____性;
(4)图④实验中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5.西安市某化学兴趣小组检测某硫酸厂排放的废液中硫酸的含量,取废液样品100g,逐滴加入4%的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NaOH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假设废液中其它成分均为中性,且不和NaOH反应)。
请计算:
(1)欲用10%的NaOH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100g,需加水_____g。
(2)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_____(结果精确到0.01%)
26.某锥形瓶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与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若混合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为27%,则:
(l)完全反应后,产生了_____g沉淀。
(2)求混合液中HCl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3)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 3.A 4.B 5.C 6.B 7.D 8.C 9.C 10.C 11.D 12.A 13.C 14.C 15.B 16.② ⑤ ① ⑥ ④ ③
17.H+与OH-结合生成水分子 H+、Na+ 中和酸性土壤
18.B A
19. 9 加肥皂水 Al(OH)3+3HCl=Al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2H5OH+3O22CO2+3H2O 48.3%
20. H+ HCl 30
21.H2SO4 NaOH(合理即可)
22. 干冰 除铁锈 碱 复分解反应
23.标准比色卡 < 碱性 CO2 + Ca(OH)2 = CaCO3 ↓+ H2O
24.气球膨胀(变大) CO2+2NaOH=Na2CO3+H2O 散热,防止液体飞溅 酸 红棕色固体变慢逐渐变为黑色 Fe2O3+3CO 2Fe+3CO2
25.60 0.98%
26.19.6 3.65% 280.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