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 1 牛顿第一定律(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 1 牛顿第一定律(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5-06 13: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1 牛顿第一定律
1.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运动
静止
维持
改变
受到外力
静止
曲线
直线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亚里士多德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______;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_______
伽利略 力不是______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笛卡尔 除非物体__________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______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______运动,而只保持在______上运动
1.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 (  ).
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B.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观点是错误的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析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中斜面放平后,球将永远运动下去,说明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故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故B正确.C与实验结论相反显然错误.但实验并没进一步说明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也没有指出物体永远运动下去的原因是由于惯性,故A、D错误,故选B.
答案 B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______这种状态.该定律也叫做__________.
特别提醒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没有力的作用,物体或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静止
改变
惯性定律
2.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强调了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的运动规律,也说明了物体在受力时运动状态要改变,但自然界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A错误;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故C错误;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必须有力的作用,B正确、D错误.
答案 B
1.惯性:物体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的性质叫惯性.
2.描述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它们的______.
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________,我们说它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_____,我们说它惯性小.______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3.质量是______,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_.
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状态
质量
难改变
容易改变
质量
标量
千克
kg
3.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力
B.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也越大
C.不论在什么地方,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
D.同一物体在地球南北两极上的惯性比在赤道上的惯
性大
解析 物体的惯性有大小,它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答案 C
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指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确定了力的定义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实际上是对力的定义,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纠正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明确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指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在某方向上不受外力时,该方向上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典例1】 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提出了惯性的概念
C.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
体将处于静止状态
D.牛顿第一定律既提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
律,又提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A错;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惯性的概念,同时又指出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错;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C错;综上所述,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 D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它的运动状态就会改变,即速度一定会改变.
【跟踪1】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外力的作用
B.物体向着某个方向运动,则在这个方向上必受力的作用
C.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其所受的合外力必为零
D.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该物体必不受外力作用
解析 当物体速度增大时,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而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故物体必受外力作用,A项正确;物体向某个方向运动,可以不在此方向上受力的作用,故B项错误;当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其速度方向可能发生变化,即运动状态可能变化,合外力不一定为零,故C项错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外力为零,并不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 A
1.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惯性与力无关
(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说“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越大,运动状态越易改变;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3)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
3.惯性与速度无关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和物体是否有速度及速度的大小均无关.
4.惯性的表现
(1)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有状态的本领,有“惰性”的意思.
(2)在受力的情况下,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典例2】 关于物体的惯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越难停下来,说明运动
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汽车突然减速时,车上的人向前倾,拐弯时人会往外
甩,而汽车匀速前进时,车上的人感觉平稳,说明突
然减速和转弯时有惯性,匀速运动时没有惯性
C.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下,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的物
体,其惯性一定越大
D.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运动的火车上,门窗紧闭的
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后,发现落回原处,这是因为
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人落下后必定向后偏
些,但因时间太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解析 物体的惯性大小由质量唯一确定,与物体的速度无关,A错误;一切物体均有惯性,不论物体处于加速、减速还是匀速状态,B错误;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于物体上,状态越难改变,说明物体保持原来状态的本领越大,惯性也越大,所以C正确;人向上跳起后,人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惯性,人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不变,与车速相同,因此仍落在车上原处,D错误.
答案 C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惯性越大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跟踪2】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惯性是只有物体在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
性质
B.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仍保持原来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状态,有惯性;受外力作用时,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因而就无惯性
D.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与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
解析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运动状态无关,故A项错;有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运动状态的改变不等于物体惯性的改变,“克服惯性”、“惯性消失”等说法均是错误的,不管物体是否受外力作用,其惯性是不能被改变的,故B、C两项错;物体惯性由物体本身决定,与运动状态和受力无关,故D项正确.
答案 D
分析两鸡蛋相撞时,认为两蛋相撞受力是一样的,应同时破.而实际上我们应该分析的是蛋壳的承受力,而不能以整个蛋作为研究对象.
破蛋问题
【典例3】 同学们试着自己学做蛋炒饭时,你两手分别拿着一只鸡蛋,现用右手的鸡蛋去碰静止在你左手中的鸡蛋,结果将会如何?如果只破了一只鸡蛋,你认为先破的蛋是左手的还是右手的?
解析 当右手中运动的鸡蛋碰到左手中静止的鸡蛋时,右手中蛋壳因受左手中的蛋作用立即停下,但由于惯性蛋清仍要保持原有状态向前运动,所以将对鸡蛋壳有一个向外的冲击力,从而可以抵消蛋壳受到的撞击力.左手中静止的蛋壳只受外界撞击力而无内部力.受力分别如图所示.
所以若只破一个的话,一定是左手中的鸡蛋.
答案 鸡蛋可能会破 左手中的鸡蛋
如图4-1-1所示,乘客在公交车上发现车厢顶部A处有一小水滴落下,并落在地板偏前方的B点处,由此判断公交车的运动情况是
(  ).

【我来冲关】
图4-1-1
A.向前加速运动 B.向前减速运动
C.向后匀速运动 D.向后减速运动
解析 水滴离开车顶后,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上保持离开时的速度不变,而水滴落点B在A点正下方的前面,表明若车向前行驶,水滴下落时,车正在减速,A错、B对.若车向后减速运动时,水滴下落时将落在A点正下方的后方,C、D错.
答案 B
理想实验及其作用
理想实验就是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为了研究、处理问题的方便,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用简单而抽象的理想物体代替复杂而具体的实际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入抽象化、理想化的模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科学分析方法. 理想实验方法是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的基础;运用理想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状态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大大方便了对物理问题的处理;对于许多复杂的物理问题、可以先进行理想实验,再对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加以适当的修正,以便于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
【状元微博】
1.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使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C.力是使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原因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解析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只要不受力,这个速度将保持不变,由此看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 (或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速度)的原因.之所以用较小的力就能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小车在运动中还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所用较小的力就是用来平衡摩擦阻力的.故选项C、D正确,A、B错误.
答案 CD
2.如图4-1-2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  ).
图4-1-2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无法确定
解析 因小车表面光滑,因此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原来两球与小车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时,没有任何力使小球改变运动,故两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
答案 B
3.如图4-1-3所示,正在行驶的火车车厢内,有一人相对车厢由静止释放一小球,则小球 (  ).
对惯性的理解
图4-1-3
A.可能落在A处
B.可能落在B处
C.可能落在C处
D.以上都不可能
解析 “相对车厢由静止释放一小球”的意思是,释放小球时,小球和车在水平方向具有相同的速度.如果火车加速,小球可能落在B点的后方A点;减速时,小球可能落在C点;匀速前进小球会落在B点,故A、B、C对.
答案 ABC
4.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汽车在不同的情况下,具有相同的加速度)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  ).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
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解析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车速大,刹车时,减速运动的初速度大,而加速度不变,因而刹车滑行的路程长.故正确答案为B、C.
答案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