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版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4 力的合成 2
1
2
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练习用作图法求两个力的合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三角板、刻度尺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器材
一. 实验过程
1.仪器的安装
(1)钉白纸: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方木板上,将方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
(2)拴绳套: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套.
2.操作与记录
(1)两力拉: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用铅笔描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2)一力拉: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
3.作图对比
(1)理论值:在白纸上按比例从O点开始作出两个弹簧测 力计同时拉橡皮条时拉力F1和F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如图所示).
(2)测量值:按同样的比例用刻度尺从O点起作出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拉力F′的图示.
(3)相比较: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求得的合力F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是否重合.
4.重复
改变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比较每次的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二、误差分析
1.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没调零会造成误差.
2.使用中,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和外壳之间、指针和外壳之间或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和纸面之间有摩擦力存在会造成误差.
3.两次测量拉力时,橡皮条的结点没有拉到同一点会造成偶然误差.
4.两个分力的夹角太小或太大,F1、F2数值太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时,会造成偶然误差.
三、注意事项
1.结点
(1)定位O点时要力求准确;
(2)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O点必须保持位置不变.
2.拉力
(1)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时要使拉力沿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
(2)应使橡皮条、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套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3)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θ不要太大或太小.
3.作图
(1)在同一次实验中,选定的比例要相同;
(2)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
解析
例1:李明同学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条的结点位置O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1)试在图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 表示此力.
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
定则作图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条的拉力大
B.橡皮条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条时,需将橡皮条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保持橡皮条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AC
另一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
大小和方向必须都改变
合力为零,它们之间不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3)如图(b)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F
一定在对角线上,未必在
橡皮条所在直线上
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的力F ′,肯定与橡皮条在同一直线上,
未必会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张华的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4)在以上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的实验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F1的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
②F2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小且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
③作图时两虚线不分别与F1线和F2线平行
解析
真实值
从图可知: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
F 比真实方向偏左
例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解析
两个力作用使橡皮条结点O 伸长到某一点,另一个力作用也使橡皮条结点O 伸长到同一点(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B
例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2)本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 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B.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C.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行
D.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
BCD
600~1200
便于确定两拉力的方向
1.在做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后,某同学将其实验操作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在笔记本上记下如下几条体会,你认为他的体会中正确的是( )
A.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应使两细绳套间的夹角为90°,以便算出合力的大小
B.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合力的图示F 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力的图示F′不完全重合,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说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
C.若F1、F2方向不变,而大小各增加1 N,则合力的方向也不变,大小也增加1 N
D.在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应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
BD
实验中不需要计算出合力的大小,
没必要设定夹角为90°
F1、F2夹角不确定,它们的大小与合力F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不能通过F1、F2大小
的变化确定F 大小的变化
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
定则”.弹簧测力计A 挂于固定点P ,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
弹簧测力计B 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 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
使结点O 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 和B 的示数,
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 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3.6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 应测量重物M 所受的重力
B. 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 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 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
使O 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D
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
定则”.弹簧测力计A 挂于固定点P ,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
弹簧测力计B 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 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
使结点O 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 和B 的示数,
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 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只要三个力合力为0
(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 的指针稍稍
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
①改变弹簧测力计B 拉力的大小
②减小重物M 的质量
(或将A 更换成较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
改变弹簧测力计B 拉力的方向)
解析:
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
定则”.弹簧测力计A 挂于固定点P ,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
弹簧测力计B 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 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
使结点O 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 和B 的示数,
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 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