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2 提升练、课时跟踪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越快,位置的变化就越大
B.物体的瞬时速率始终不变,则物体的速度不变
C.物体的速度不变,则物体的瞬时速率也不变
D.物体的位移越大则速度越大
解析:选C 物体运动的越快,瞬时速度越大,但位移不一定大,故位置的变化不一定越大,故A错误;物体的瞬时速率始终不变,但速度的方向可能改变,故B错误;物体的速度不变,也就是瞬时速度不变,故C正确;物体的位移大,但用时可能也长,故速度不一定大,故D错误.故选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即为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v从枪口射出,v是平均速度
解析:选B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者一段位移内平均运动快慢,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对应一段位移或者一段时间,故A、C错误;瞬时速度是指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或在某一瞬间时的速度大小,对应的是一个位置或者某一瞬间,故B正确,D错误.
3.(多选)离地10 m的枫树树梢上一片枫叶在萧瑟的秋风中飘落到地面,完成了它叶落归根的使命,若枫叶下落时间为5 s,则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A.枫叶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一定是2 m/s
B.枫叶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大于2 m/s
C.枫叶刚着地时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2 m/s
D.枫叶刚着地时的瞬时速度可能等于1 m/s
解析:选BD 枫叶在秋风的吹动下通常不会沿直线下落到地面,也就是说枫叶的位移大于10 m,由于枫叶的下落时间为5 s,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可知,A项错误,B项正确;枫叶的“飘落”是难以确定的变速运动,它运动的速度常常会时大时小,变幻莫测,故C项错误,D项正确.
4.(多选)小明上午从家门口打车,经过一段时间又乘坐同一出租车回到家门口.车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 km/h
B.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
C.小明全程的平均速率为20 km/h
D.小明全程的平均速率为0
解析:选BC 小明全程路程为5.0 km,位移为0,所用时间为15 min= h.故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为0,平均速率==20 km/h.
5.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兔子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解析:选D “跑得快”是指瞬时速度大,兔子在跑动的过程中比乌龟跑得快,但兔子中途睡觉的过程中瞬时速度为零,就比乌龟跑得慢了,故选项A、B错误;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但乌龟先到终点,用的时间短,它们的位移相同,故乌龟的平均速度大,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6.如图所示,用光电计时装置可以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板的宽度为3.0 cm,遮光板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11 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 )
A.0.27 m/s B.27 m/s
C.0.037 m/s D.3.7 m/s
解析:选A 遮光板的遮光时间很短,可以把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看做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即v== m/s≈0.27 m/s,故A正确.
7.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三个质点到达M点的瞬时速度相同
C.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D.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
解析:选A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于位移与时间都相同,故平均速度相同,故A正确;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于时间相等,路程不等,故平均速率不相等,故C错误;三个质点到达M点的瞬时速度方向肯定不同,所以瞬时速度肯定不同,B错误;B质点不一定做单向直线运动,所以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D错误.
8.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则( )
A.甲先到达 B.乙先到达
C.甲、乙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
解析:选A 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x,甲运动的时间为t1,乙运动的时间为t2,则对于甲来说有x=v1+v2,解得t1=,对于乙来说有t2=+=,则t2-t1==>0,故t2>t1,即甲车用的时间少,即甲车先到达,故A正确.
9.一物体沿半径分别为r和R的半圆弧由A点经B点到达C点经历的时间为t,如图所示,则它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别是( )
A.;
B.,向东;
C.,向东;,向东
D.,向东;
解析:选D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则平均速度的大小=,其方向就是这段位移的方向,由A→C,即向东.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则平均速率的大小′===,是标量,无方向,故D正确.
10.(多选)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C.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D.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解析:选ABD 物体在AB段的位移为1 m,因此由公式=,得=1 m/s,故A正确;物体在ABC段的位移大小为Δx= m= m,所以== m/s,故B正确;物体做曲线运动,物体在B点的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根据公式=可知,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则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从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计指针在图中左图所示位置附近左右摆动,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相距多远?其值是指A、B两处的路程还是位移大小?
(2)图中速度计指针所指的速度表示汽车的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其值为多大?
(3)假设汽车在A、B间按速度计指针所指的速度做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汽车从A处行驶到B处,需要多长时间?
解析:(1)A、B两地距离s=120 km-40 km=80 km.因为根据实际情况在高速公路上任意相距80 km的两地间的道路不可能是直线,所以其值是指A、B两地间的路程.
(2)图中速度计指针所指的速度表示汽车的瞬时速度(汽车上常见的速度计都是直接表示车辆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其值为100 km/h.
(3)因为汽车在A、B间做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根据v=,得t===0.8 h.
即汽车从A处行驶到B处需要0.8 h.
答案:(1)80 km 路程 (2)瞬时速度 100 km/h
(3)0.8 h
12.平直公路上甲、乙两地相距60 km,一汽车沿直线运动用40 km/h的平均速度通过了全程的,剩余的路程用了2.5 h.求:
(1)此汽车在后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析:(1)汽车在前后两段的位移大小分别是
x1= km=20 km,
x2=60× km=40 km,
汽车在后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v2== km/h=16 km/h.
(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v== km/h=20 km/h.
答案:(1)16 km/h (2)20 km/h
课件26张PPT。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 细梳理、基础巩固
2 提升练、课时跟踪
1 细梳理、基础巩固2 提升练、课时跟踪点 击 进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