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3.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文内容,老师找几名同学读一读课文,检查一下你们课文读熟了没有。 齐读词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变成了一棵树》这课的生字、词语,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看看后文又发生了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一课的生字和词语,你们是不是都记住了呢?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希望 痒痒 鳄鱼 陈醋 吃饭 形状 狐狸 担心 丁零 失望 背包 香肠 面包 花生 牛奶 继续 饭菜 排骨 抬头 水珠 嘴巴 秘密 巧克力 咕噜噜 香喷喷 津津有味3.听写词语。 4.对照改正。 分段朗读课文 齐读词语 3.听写词语4.对照改正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可以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落实词语这个基础目标。】
讲授新课 边读边想象,重点感悟 1.学习第1——3自然段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因为贪玩不想回家吃饭,厌烦妈妈的唠叨,不想被打扰。) (2)指导朗读: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3)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4自然段 (1)“我”想变成一棵树的愿望实现了吗? (2)体会“冒”字用法。可以用“长”字代替吗?(3)指导朗读:读出惊喜的语气。 3.学习第5、6自然段 (1)“我”变成了一棵什么样的树?(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 (2)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表示省略号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形状的鸟窝) (3)你觉得树上的鸟窝还有可能是什么形状的? (4)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语气,在朗读中表现出只有孩子才会有的奇思妙想。 4.学习第7、8自然段 (1)“我”变成一棵树后做了什么?(请各种动物住在鸟窝里。) (2)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我”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喜欢小动物,喜欢热闹。 (3)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学习第9——11自然段(1)除了小动物,还有谁住进了“我”的鸟窝?(妈妈也住进了“我”的鸟窝。) (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在朗读中体会到什么?(开始“我”担心妈妈发现“我”变成了树,后来发现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3)“失望”是什么意思?(因希望不能实现而失去信心或感觉不快活。) (4)“嗵嗵”“丁零丁零”是描写什么的词语?(拟声词,表示声音。) 照样子写词语。 丁零丁零 、 、 、嗵嗵 、 、 、(5)指导朗读:读出“我”心情的变化和矛盾的心理。 (6)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6.学习第12——14自然段(1)妈妈在“我”的鸟窝里做了什么?这时,“我”有什么表现?“我”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妈妈把好多好吃的东西分给小动物们,他们在“我”的鸟窝里吃了起来。“我”的肚子“咕噜噜”直叫,开始想念家里那些香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块糖醋排骨。这些表现说明“我”饿了,想吃饭。) (2)学到这里,你认为妈妈真的没有发现“我”变成一棵大树吗?(不是,妈妈已经发现“我”变成一棵大树了。) 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妈妈想帮“我”改掉不按时吃饭的坏习惯。) 在你的眼里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妈妈?(这是一位爱孩子,有方法的妈妈。) (3)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后悔,在读中表现出妈妈关爱孩子和有方法的特点。 7.学习第15——19自然段(1)这部分课文描写了什么?(小动物们发现滴下的水珠,议论纷纷。) (2)想象一下,其它小动物还会说什么?(3)你从“唉,变成了树真麻烦。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这段话中感受到什么?(“我”迫切希望别人能理解“我”此时想吃饭的心理。) (4)学生自由朗读这部分课文。 (要用惊讶的语气读小狐狸的话,用询问、猜测的语气读小鳄鱼,用否定语气读小松鼠的话,用肯定语气读小白兔的话,读出每个小动物的特点。) 8.学习第21——23自然段。 (1)故事又是怎样发展的? (“我”感受到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2)“我”是从哪里感受到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的?(妈妈喊“我”回家吃饭,“我”却变成一棵树;当“我”饿了时妈妈也知道“我”的想法。妈妈没有责备“我”贪玩,也没有强行带“我”回家吃饭,而是一直耐心地陪着“我”,看来世界上只有妈妈才最了解、关心“我”。这句话表现出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重读“最”、“到底”,读出“我”心中的惊喜和感激之情。 三、拓展想象,说话训练。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想一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思考、交流 朗读 思考、交流 朗读 思考、交流 朗读 想象与交流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课件,理解课文,并通过朗读,读出作者想象的丰富,读出味道。层层推进,很好地完成了阅读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朗读体会“我”想象力的丰富,体会到想象的魅力,热爱想象。】 【设计意图:拓展运用,学以致用,仿照课文,大胆想象,有效训练学生想象,提高想象力、发散思维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本文想象大胆,语言生动、有趣,让我们再来读读吧!2.本文以“我”变成一棵树的感觉,让我们感受到想象的有趣,并告诉我们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是妈妈。
板书 我变成了一棵树 逃避吃饭——梦想成树 愿望实现——高兴、失望、真麻烦 真相被识破——释怀、母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1张PPT)
新知导入
希望 痒痒 鳄鱼 陈醋 吃饭 形状 狐狸
担心 丁零 失望 背包 香肠 面包 花生
牛奶 继续 饭菜 排骨 抬头 水珠 嘴巴
秘密 巧克力 咕噜噜 香喷喷 津津有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新知讲解
“英英,吃饭了!”
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都不想吃饭。
“英英,吃饭了!”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许多。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新知讲解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不能用长字代替。因为“冒”有“向外透、往上升”的意思。一个“冒”字,把树枝从“我”身上长出来的神奇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表明树枝出来得很突然,而用“长”字则不能表达出这种效果。
新知讲解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破折号的用法
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意思的递进。
3. 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表示声音的延长。
“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省略号的用法:
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④表静默或思考;
⑤表说话断断续续;
⑥表语言的中断;
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新知讲解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新知讲解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在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乌窝里吗?”
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乌窝里。
开始“我”担心妈妈发现“我”变成了树,后来发现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新知讲解
照样子写词语:
丁零丁零 、 、 、
嗵嗵 、 、 、
新知讲解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它们分给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乌窝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这时候,我开始想念家里那些香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块糖醋排骨。
“津津有味” 写出了他们吃得非常香的样子。“他们”指的是妈妈和小动物们。
因为饥饿,英英开始想念家里的饭菜,想象中还出现了爸爸大口大口吃糖醋排骨的情景。
新知讲解
“咦,下雨了。”小狐狸抬头望了望,可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
“是你的牛奶打翻了吗?”小鳄鱼问小松鼠。
“你看,这不好好的嘛。”
“那么,可能是一只虫子撒的尿。”
“不对,是大树在哭。”小白兔发现了树干上不断往下滴的水珠。
新知讲解
唉,变成了树真麻烦。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我”迫切希望别人能理解,“我”此时想吃饭的心理。
新知讲解
“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英英!”妈妈说话了,还对我眨了一下眼睛。
噢, 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妈妈喊“我”回家吃饭,“我”却变成一棵树;当“我”饿了时妈妈也知道“我”的想法。妈妈没有责备“我”贪玩,也没有强行带“我”回家吃饭,而是一直耐心地陪着“我”,看来世界上只有妈妈才最了解、关心“我”。这句话表现出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课堂练习
妈妈是用怎样的方式让英英吃饭的?( )
A.直接把她拽回家。
B.把饭拿过去,让英英吃。
C.用美食引诱英英,回家吃饭。
C
课堂练习
这篇课文写了 为了逃避妈妈催促自己吃饭,而变成了 ,机智的妈妈 用 引诱她流下口水。故事充满了童趣,令人感到温馨幸福。
英英
一棵树
美食
拓展提高
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想一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课堂总结
1.本文想象大胆,语言生动、有趣,让我们再来读读吧!
2.本文以“我”变成一棵树的感觉,让我们感受到想象的有趣,并告诉我们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是妈妈。
板书设计
我变成了一棵树
逃避吃饭——梦想成树
愿望实现——高兴、失望、真麻烦
真相被识破——释怀、母爱
作业布置
1.把你和同学交流的内容整理一下,仿照课文中你最喜欢的片段写一写。
2.积累关于想象的名言。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