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四 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 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5-06 18:1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Ready for chemistry class
上化学课啦
选修四 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内因
物质自身的性质
外因
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思考:你认为哪个因素最重要
相同的温度,相同的盐酸,我们对比镁锌铁铜的反应
实验探究1
内因最重要,外因也能影响反应速率
1,温度的影响
实验探究2
探究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2H2O2 ==== 2H2O +O2

FeCl3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2,浓度的影响
实验探究3
Zn+H2SO4=ZnSO4+H2
探究在其它条件相同时,H2SO4浓度对置换H2反应速率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思考:上个实验是通过排水法测量H2的体积,还有其它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吗?
思考:上述实验都是通过测量产生相同体积H2所用的时间来判断反应快慢,那么还有其它方法吗?
测量在相同时间段内产生H2体积的多少
例1,25°C时,相同的Mg条分别和下列四种溶液反应,产生H2速率最快的是( )
A, 100mL 0.1mol/L的硫酸
B, 10mL 0.4mol/L的硫酸
C, 20mL 0.3mol/L的硫酸
D, 30mL 18.4mol/L的硫酸

B
例2,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 mL 2 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 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A.10 ℃ 20 mL 3 mol·L-1的X溶液
B.20 ℃ 30 mL 2 mol·L-1的X溶液
C.20 ℃ 10 mL 4 mol·L-1的X溶液
D.10 ℃ 10 mL 2 mol·L-1的X溶液
B
例3,
D
例4,将0.1 mol MnO2粉末加入50 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 。H2O2初始物质的量浓度为 (保留两位小数)。

例5,
A 浓硫酸 B食盐水 C蒸馏水 D浓盐酸
(3)用HCL表示EF段的反应速率(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VHCL=( )
mol·L-1·min-1

N2+3H2===2NH3
3,压强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
参加的反应
缩小体积

压强增大

浓度
增大











加压












速率
增大
此时谁的压强大?
模拟探究①
模拟探究②











N2+3H2===2NH3






















此时谁的压强大?
对于有气体
参加的反应,恒温恒容,冲入反应气

压强增大

浓度
增大

速率
增大
加压

模拟探究③
N2+3H2===2NH3



























为氦气

此时谁的压强大?
加压
对于有气体
参加的反应,恒温恒容,冲入无关气

压强增大

浓度
不变

速率
不变
模拟探究④


N2+3H2===2NH3
恒压容器












充入氦气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恒温恒压,冲入无关气

体积增大

浓度
减小

速率
减小
总结
1,对固体,纯液体反应,压强的变化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的变化如果引起反应物浓度
的变化则速率会跟着变化,否则速率不变

4,催化剂的影响
2H2O2 ==== 2H2O +O2

实验探究4
无催化剂
FeCl3催化
MnO2催化
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5,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增大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粉碎),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影响因素

内因
外因
物质自身的性质
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等
(最重要)
课堂练习
1,
下图是某金属和硫酸反应的实验数据


能证明什么因素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能证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仅表明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实验是
30
2,少量铁粉与100 mL 0.01 mol·L-1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  )
①加H2O ②滴入几滴浓HNO3 ③滴入几滴浓盐酸
④加CH3COONa固体 ⑤加NaCl固体 ⑥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⑦改用10 mL 0.1 mol·L-1盐酸
A.①⑥⑦ B.③⑤⑦
C.③⑥⑦ D.⑤⑥⑦

C
3,
B
4,
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