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6 22:0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文人的三气质:苏轼的勇气、李白的豪气、陶渊明的自然本真。
“李白更崇高,而杜甫更伟大,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
——林语堂《苏东坡传》
(记者)问:“在中国文化史上,您最喜欢哪一位文学家?”
我回答:苏东坡
——余秋雨《东坡突围》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苏轼
一、初读,解题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一、初读,解题序
题序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和创作动机等。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一、初读,解题序
题序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和创作动机等。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诵读,感音韵
1.读准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衷烟雨任平生。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二、诵读,感音韵
2.读好平仄
朗读指导一:平声为长,仄声为短;阴平阳平高而平,上声先低后高,去声先高后降。
朱光潜先生说:“韵的最大功用在于把涣散的声音联络贯串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曲调在中国诗中。”
二、诵读,感音韵
3.读好韵脚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仄平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衷烟雨任平生。
平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
二、诵读,感音韵
3.读好韵脚
朗读指导二:韵脚在读的时候声音稍微拉长
三、赏读,识东坡
1.结合注释和屏幕上的内容,自行梳理词的大意,把理解不了的地方圈出来。
(1)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2)何妨:指无碍;不妨。
(3)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蓑: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4)向来:方才。
三、赏读,识东坡
2.句式:从( ),我读出一个( )的苏轼,因为( )。

三、赏读,识东坡
范式:从 莫听 一词,我读出一个 从容 的苏轼,因为莫听的意思是不要听,不必听(雨点打击树叶的声音)。相较于他人风雨之中的张皇失措,苏轼却表现出一种漠然视之的口吻,满不在乎地踱步前行,显得从容不迫。
请大家静静批注,至少两处。
三、赏读,识东坡
3. 质疑:既然是“雨具先去”,苏轼怎么可能穿着蓑衣呢?
三、赏读,识东坡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根据资料中的文本一、二、三、四,简要概括苏轼的人生路行至此处都经历了些什么?
文本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文本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文本三:《狱中寄子由二首》
文本四:《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四、深读,悟“归去”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四、深读,悟“归去”
四、深读,悟“归去”
归 去
——归往何处?
四、深读,悟“归去”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文本五:“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水调歌头》
文本六:“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满庭芳》
文本七:“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行香子·述怀》
文本八:“归来仿佛三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临江仙》
文本九:“万里归来年愈少”“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
四、深读,悟“归去”

小结:如何读懂苏轼词中的人生况味?
创意的题序
凝情的词句
矛盾的表达
“归去”的情结
五、化读,入骨髓
将“苏轼的勇气”,融进自己的骨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