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1章《酸与碱》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1章《酸与碱》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5-06 16:5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酸与碱》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推理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则下列推理中结论正确的是(   )
A.H2O和H2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B.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N2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D.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柠檬酸(C6H8O7)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A.CO2 B.Fe2O3 C.Mg D.NaOH
3.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单质:金刚石、水、液氧 B.碱:烧碱、纯碱、氨水
C.混合物:煤、石油、空气 D.有机物:乙酸、乙醇、碳酸钙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干燥氨气 B.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插回原瓶
C.测定某溶液的pH D.蒸发
5.从防止空气污染考虑,下列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 )
A.铁丝燃烧 B.电解水
C.磷燃烧 D.稀释浓硫酸
6.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NaO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和NaCl
B.b点所示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c点表示NaOH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a、b、c所示的溶液中溶质都含有NaCl
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生成,所以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8.“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其实厨房也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
A.将面粉和水混合配制成溶液 B.用肥皂水判断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C.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D.食醋除水垢(不垢主要成分碳酸钙)
9.生活中的常见物质,酸性强最的是
A.柠檬汁pH =2 B.雪碧pH =4
C.食盐水pH = 7 D.肥皂水pH =9
10.规范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1.关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B.向氢氧化钙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
C.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中都有共同的OH-,所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2.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利用浓硫酸的( )
A.酸性 B.吸水性 C.腐蚀性 D.氧化性
13.如图所示,向试管中加入哪种物质后,气球有可能鼓起来(  )

A.冰块 B.硝酸铵 C.食盐 D.氢氧化钠
二、实验题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一般选择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是________(选填序号);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若选择E装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收集到一瓶CO2气体。
(2)小彭同学设计了如图乙装置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F中的现象是________;G中的现象是________;H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________。

三、推断题
15.已知 A、B、C、D、E、F、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存 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的方向一步转化,“— 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反应条件、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 A 是 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C 可改良酸性土壤,A、B、C、D、E 为五种不 同类别的物质,E、F、G 物质类别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A 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 F→G 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6.表示的是7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7种物质均由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1)A溶液在黑色固体B的作用下生成无色气体C,C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A溶液中的溶质化学式为_____;
(2)无色气体D与红色固体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固体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将一定量的固体F放入过量G溶液中,能发生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4)向(3)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A溶液,溶液变为黄色,且溶质仅有一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向X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物质Y,溶液变混浊,再向其中加入足量G溶液,溶液变澄清、无气体产生。则溶液变混浊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①X是、加入的物质Y是,二者发生反应生成;
②X是、加入的物质Y是,二者发生反应生成;
③X是、加入的物质Y是与水反应消耗溶剂使析出;
④X是、加入的物质Y是与水反应生成的不能再溶解;
⑤X是、加入的物质Y是与水反应放热使溶解度减小而析出。
17.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C是人体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的物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任写一个符合C转化为A的反应:_____;
②C和E的反应:_____。

四、计算题
18.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下列试剂分别进行实验,均恰好完全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所用试剂及质量 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
甲 CaO(固),10%的盐酸
乙 (固),10%的盐酸
丙 (固),10%的盐酸

已知:,
现将甲、乙、丙三位同学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全部倒入一个容器内,称得此溶液质量为158.1g。
试求:
(1)参加反应的碳酸钙固体的质量。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19.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他们取9.3g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烧杯中,加人42.9 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测得生成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9.3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B点时,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0.实验室有一瓶长期存放的固体氢氧化钠,由于保管不当已经变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实验测定其变质的情况,实验过程如下:取样品25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80g过量的稀盐酸,得到296.2g溶液.试计算:
(1)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_____g;
(2)25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_____.



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C 6.D 7.A 8.A 9.A 10.D 11.B 12.B 13.D
14.CaCO3+2HCl=CaCl2+H2O+CO2↑ AD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不能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5.HCl Fe+H2SO4===FeSO4+H2↑或Fe+2HCl===FeCl2+H2↑
16. 或 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③④⑤
17.CaCO3 Zn+2HCl=ZnCl2+H2↑(合理即可) CaO+2HCl=CaCl2+H2O
18.10g 14%
19.(1)5.3g;(2)11.7%
20.8.8g 2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