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6 18:3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第一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记一记
1.世界上现在大约有     种语言,其中使用语言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    种。    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答案:5000多 17 汉语
2.普通话以     为标准音,以    为基础方言,以          为语法规范。
答案:北京语音 北方话 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3.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分别是    、    、   、   ,简称“四声”。
答案: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辨一辨
下列每组句子中两句话的意思是否完全相同。
1.A.除非下大雨,我们才不出操。
B.除非下大雨,我们才出操。
 
 
答案:不同。A句是说下大雨时不出操,B句是说下大雨时出操。
2.A.他坐飞机去北京。
B.他去北京坐飞机。
 
 
答案:不同。A句“坐飞机”表示方式,B句“坐飞机”表示目的。
3.A.我差点摔倒了。
B.我差点没摔倒。
 
 
答案:相同。
填一填
根据文意填空。
语序变换以后语义通常会发生变化,调整语序往往是为了表达特殊的语义。如“老马识途”“小鸟依人”“大笔如椽”“老态龙钟”都是指一种状态,如果要指具有这样状态的事物,就须倒换为    、    、    、   。有时,还可以临时性地改变语序,以语义关系上的临时组合表现对事物关联的新鲜认识。如鸿渐道:“给你说得结婚那么可怕,真是众叛亲离了。”辛楣笑道:“不是我众叛亲离,是你们自己    。”(钱钟书《围城》)
答案:识途老马 依人小鸟 如椽大笔 龙钟老态 离亲叛众
理一理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语言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感悟体会  
 
 
 
想一想
1.通过阅读引子部分的内容,思考:汉语与外语相比,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1)汉语的文字表意是丰富的。(2)汉语的句子表述是含蓄的。(3)汉语的文义理解有多向性。
2.阅读“比尔为什么会闹笑话”,完成下面的表格。
活动内容
活动意义
杯子?被子?
比尔买被子被误解
男狗?女狗?
比尔对狗的性别称谓不得体
我给了他一刀?
比尔不会用量词
答案:揭示了汉语声调变化的重要性。 揭示了汉语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称谓的问题,人与动物的称谓不同,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的称谓也不尽相同。 揭示了汉语量词的重要性。
3.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什么?语序的变化对句意的表达有何作用?
答案:汉语语序固定,语序不同,句意不同。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修饰语(定语、状语)在中心语之前,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语序变动,结构意义和关系也随之改变。一般来说,一句话中,某个地方的句子成分发生了变化,则是为了强调变化的部分。例如:“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句中“空的”的正常语序是放在“破碗”前,把它放在后面是为了强调祥林嫂在年三十都未要到饭,表明鲁镇人的冷漠和麻木。当然,语序变化必须得当,否则就成为病句。
4.汉语中句子的形态变化主要是通过虚词来表示的,试结合具体实例加以分析。
答案:汉语句子中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关系主要是通过独立的虚词来表示的,不同的虚词表示不同的意义或关系。例如助词“着”“了”“过”分别表示不同的动态,连词“或者”“还是”表示不同的语法关系。
(1)“着”“了”“过”三个动态助词正在持续。
①“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
如:A.门开着,灯亮着。
B.他的心,鼓着风,张着帆,正向那绿荫蔽天的王国腾飞。
②“了”表示动作或性质已经成为事实。
如:A.上个星期他被表扬了两次。
B.老师想起来了那个活泼的学生,不由得笑出了声。
③“过”表示曾经发生的动作或曾经具有的状态。
如:A.他提醒过你,但你一直没放在心上。
B.这儿前几天冷过一阵。
(2)“或者”和“还是”都表选择,用在“不管”“无论”一类词后,二者大部分情况下可以互换。但“还是”可以用在疑问句中,“或者”不能。
如: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有拿定主意学理科还是学文科?
[高考链接]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现代汉语的特点:汉语有区别意义的声调,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汉语的虚词和语序很重要。对应的高考考点主要体现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这一部分,主要包括“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两个方面。很多内容还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做专门讲解,本节仅就“连贯”这一内容加以阐释和训练。高考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形式主要是语句复位和语句排序题。其中排序题包括有语境排序和无语境排序两种题型。
【例1】 [2019·江苏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④②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解析:语段的思路是先介绍芭蕉的特点,再介绍芭蕉的作用,①句介绍芭蕉的特点,故放在开头;根据①句中芭蕉的特点及③中的“因此”,可知①后接③;根据②中的“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④中的“在旁边”,可知②和④相连,且④在②后;根据横线后的“月映蕉影、雪压残叶”,可知描写的是冬之景,按照四季顺序,其前应是春、夏、秋三季,由⑤中的“夏日、秋天”,可知⑤排在最后,由此得出答案。
答案:A
【例2】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    ,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    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        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    的工具。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
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解析:根据语境,所填语句强调的是“很多人认为古琴音量小”,首先排除B项。结合下一句“但我认为……”,可知所填句子应是在说很多人怎么认为,排除A项。根据语境,所填句子主语应是“古琴”,而不是“音量小”,排除C项,所以选D项。
答案:D
[技法指导]
所谓语言表达连贯,就是围绕一定的中心,按一定的叙述角度和一定的顺序表达,使句子前后照应,语气上下贯通。语言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和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五个方面。
1.看其是否始终保持了前后话题的统一性
这是判断一段话是否连贯的最重要的方法。出题者设置此类语言连贯题目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在我们不经意间,把前后的话题暗换了,或者说前后的主语不一致了。
2.看其是否始终保持了感彩或语体色彩的统一性
具体说来,如果它前面给出的句子是明朗的、欢快的,你的接句就不宜出现暗淡的、低沉的感情或语体色彩,必须保持前后一致,否则,就是不连贯。
3.看其是否保证了语序合理,衔接自然严密,前后呼应,句式衔接一致
这一点主要是看其句式的对应性。也就是说,如果它的上句是偏正句式,你的接句也必须是偏正句式;如果它的上句是主谓句式,你的接句也必须是主谓句式。
4.看上下句是否有相同的词语
如果上下句出现一些明显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能够成排比,那就是连贯的。
5.看其是否始终保持了事理的逻辑性
所谓“事理的逻辑性”,就是说无论叙事还是说理,都要符合生活的逻辑、自然的规律或思维的逻辑。比方说,“发现、收集、整理”这个叙述事物的过程,就不能任意地颠倒,否则,就是不合逻辑。
[拓一拓]
很多名言都是后半句的(一)
1.“父母在,不远游”的下半句是“游必有方”。古人讲父母老了,怕没人照应,而不远游,即使要远游,子女必须有个安顿的方法,这是孝子之道。
2.“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后面还有一句:“硁硁然小人哉。”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才会这样想问题。“硁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看是不是符合“义”的标准。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出自《庄子·养生主》。这句话一直被许多人用于鼓励学习者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在这之后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大概意思就是说,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身心疲惫,表明做什么事都不要绝对化,要适可而止。永远有你得不到的东西,又何必苛求。
4.“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世人仅知济公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却不知还有后半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致使前述谬说流传至今。
测基础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就是指普通话。
B.普通话之所以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是因为北方话听起来最好听。
C.粤语没有轻声、儿化音之类的现象。
D.普通话也是一种普通的方言。
解析:A项汉语还包括纷繁复杂的方言;B项普通话之所以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是因为北京近千年来一直是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在全国影响最大;D项普通话虽然也是一种方言,但它是最具有影响力和模范作用的权威方言。
答案:C
2.下列关于现代汉语词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大多数,只不过在日常口语中,单音节词(主要是动词)还较常用。
B.复合构词在其他语言中很少,在汉语中却最多,而且内部的构造类型也多种多样。
C.派生构词,即由一个有实在意义的词根加一个意义比较虚的词缀构成词,如“老虎”,这种形式在汉语中是非常多见的。
D.现代汉语有着独特的量词。现代汉语在说明事物时不能直接用“数词+名词”的说法,一定要在中间加上一个表示计量单位的量词。
解析:派生构词在英语等语言中很多见,而在汉语中很少见。
答案:C
3.下列语序调整后意思变化最大的一项是(  )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B.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C.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D.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为鱼肉,人为刀俎
解析:汉语语序的变化可能带来意思的变化,本题主要考查汉语运用的规范意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是假设关系复句。语序调整后,复句关系未变,但假设的条件和结果颠倒,表意完全相反。
答案:A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语序,做到句式协调一致,整齐对称。
唐代诗人是一群深于情、长于情的时代宠儿,是一群天真烂漫的赤子,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娓娓诉说的个人际遇;无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深长呼唤的惋惜国运,都是如此的感情投入,声出肺腑,这在一般世故者眼中,简直不可思议。
答: 
 
 
解析:“慷慨歌吟”对“深长呼唤”,“郁郁哀歌”对“娓娓诉说”;由盛唐到晚唐,由民生到个人。
答案: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惋惜国运的深长呼唤;无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个人际遇的娓娓诉说。
5.试修改下面这些病句,并说说这些错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我还把今天的家庭作业没做完。
 
(2)小偷儿被警察已经抓到了。
 
(3)我们不非常同意你的意见。
 
(4)我的汉语水平好一点儿比他。
 
(5)我们来到了中国为了学习汉语。
 
(6)同学们练习打排球在操场上。
 
答案:(1)我还没把今天的家庭作业做完。(“没”“不”等词只能放在“把”前面)
(2)小偷儿已经被警察抓到了。(副词“已经”应放在“被”前面)
(3)我们不很同意你的意见。(“不”不能加在“非常”前面,但可以加在“很”前面)
(4)我的汉语水平比他好一点儿。(汉语比较句的格式是“名词1+比+名词2+形容词”,即介词结构要放在谓语前面。)
(5)我们为了学习汉语来到了中国。(“为了学习汉语”是表示目的的状语,要放在谓语前面)
(6)同学们在操场上练习打排球。(作状语的介词结构要放在谓语前面)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肆(yì)业
聒(ɡuō)躁
压轴(zhòu)戏
唾(chuí)手可得
B.谂(rěn)知
莅(lì)临
体(tī)己钱
繁文缛(rù)节
C.媒妁(shuò)
趿(tā)拉
饮(yìn)牲口
呼天抢(qiānɡ)地
D.平仄(zè)
蹊(xī)跷
歼(jiān)击机
茕(qiónɡ)茕孑立
解析:A项,“唾”应读tuò;B项,“谂”应读shěn;D项,“蹊”应读qī。
答案:C
7.下列各项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角(jué)色
连累(lèi)
河间相(xiànɡ)
鳏(ɡuān)寡孤独
B.专横(hènɡ)
忖(cǔn)度
涮(shuàn)羊肉
玉簪螺髻(jì)
C.笑靥(yè)
顷(qīnɡ)刻
汗涔(cén)涔
休戚(qì)相关
D.央浼(miǎn)
慨(kǎi)叹
刽子手(kuài)
刎(wěn)颈之交
解析:A项,“累”应读lěi;C项,“顷”应读qǐnɡ,“戚”应读qī;D项,“浼”应读měi,“刽”应读ɡuì。
答案:B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笔杆(ɡān)
棕榈(lǘ)
露(lòu)马脚
令人咋(zé)舌
B.偌(ruò)大
铩(shā)羽
压轴戏(zhòu)
模棱两可(lénɡ)
C.歼(jiān)灭
水泵(bànɡ)
血淋淋(xiě)
晕头转向(zhuàn)
D.盛饭(chénɡ)
啮噬(niè)
好莱坞(wù)
沐猴而冠(ɡuàn)
解析:A项,“杆”应读ɡǎn;C项,“泵”应读bènɡ;D项,“坞”应读“wū”。
答案:B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刹那(shà)
裙钗(chāi)
兀然(wù)
荒村鄙邑(yì)
B.蹊跷(qī)
行(xínɡ)头
旋(xuán)风
不瘟(wēn)不火
C.闾巷(lǘ)
踮脚(diǎn)
齑粉(jī)
面面相觑(qù)
D.罡风(ɡānɡ)
谛听(dì)
估(ɡū)衣
土邦(bānɡ)子戏
解析:A项,“刹”应读chà;B项,“旋”应读xuàn;D项,“估”应读gù。
答案:C
测考点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是客观规律,     。    ,    ,    ,    ,    。世界各大经济体在经济增长中都出现过这种趋势。
①当雪球小的时候,可以很快翻一番 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能适应不可改变 ③犹如滚雪球一样 ④因为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扩大 ⑤随着雪球体积的增大,速度必然要降低 ⑥增长速度自然要回落
A.②③⑥④⑤①
B.②④⑥③①⑤
C.⑤①②⑥③④
D.⑤②③⑥④①
解析: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答题时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语排序即可。语段开头说“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是客观规律”,分析六个句子,对应“客观规律”的,只有②,因此第一空为②;这样可排除C、D两项。再分析其他五个句子,发现①③⑤三个句子内容与“滚雪球”有关,应衔接在一起,并且③在前面,据此可知答案为B项。
答案:B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人们的价值排序中,技工教育仍然是相对于学历教育的次优选择。在高校招生的筛选机制下,    ,    。事实上,    ,    。在德国等发达国家,    ,    。
①职业教育颇有魅力,被视为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 
②同样可以获得体面生活与人生成功 ③考不上大学的学子,退而求其次,才不得不选读技校 ④那些高分考生都被高校“收割” ⑤通过技工教育同样可以成人成才 ⑥工业制造几乎占据德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A.③④②⑤⑥①
B.④③⑤②①⑥
C.④③②⑤①⑥
D.③④⑤②⑥①
解析:④③承上句的“筛选机制”;先有“成人成才”,才有“人生成功”,故而⑤在②前;①中的“职业教育”紧扣文段的“技工教育”,应在⑥前。
答案:B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    ,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这使中国古代城市不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费性的,城市手工业基本是为官府服务的。
A.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
B.即城市一般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而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
C.即乡村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一般却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
D.即乡村一般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而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
解析:该语段第一句的主语是“中国古代城市”,根据陈述主体一致原则,排除C、D;根据转折关系句子应将强调内容放在转折词之后的原则,并结合语段中“单向性”“经济上则是……的供应”等内容,可确定应选A。
答案:A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据统计,迄今为止,大约有500人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但也大约有500人在攀登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个统计数字不折不扣地表明:    。
A.攀登珠峰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惨重。
B.珠峰无限风光,唯有攀登者才能领略得到!
C.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一直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
D.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峰巅之感一定惊魂动魄吧。
解析:从题目主干中前后两处数字信息看,四个选项似乎都能接上。但仔细看会发现,原句中有一个“但”字,表明前后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强调的重点应该是后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突出付出代价之惨重。故应选A项。
答案:A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宋代文人画在有限的画面中寄托了很多“画外之音”。在文人画中,山水、花鸟__①__是自然景物,__②__是图像作者书法人品、修养、情感的载体。__③__有学者__④__认为,宋代的文人画为了表现某种“理”,__⑤__刻意寻求一个合适的象征物,这种途径的创作__⑥__使象征带上了明显的斧凿之痕。






A
不但
而且
所以
/
因而
难免
B
/

因此
当然
总是
未免
C
不仅仅

/
甚至

不免
D
/

因而
可能
难免
当然
解析:③前不需要加任何连词,“学者认为的内容”和“宋代文人画的特点”没有构成因果关系,所以③不能使用“所以”“因此”“因而”,排除ABD。
答案:C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没有泯灭对雅的欣赏和渴望,__①__我们处在财富英雄时代,__②__每个人都尽最大的努力去追求财富,社会承认并激励对财富的正当获取和拥有,__③__我们多是俗人,__④__在内心深处,这个民族特有的“雅”基因时刻在提醒着我们:__⑤__拥有财富,我们__⑥__应该有文章、书画、弹琴、围棋相伴的生活,我们向往彬彬有礼的世风,我们要做谦谦君子。






A
/
其实
因此
可是
不仅

B
固然
或者
于是
然而
/

C
虽然
几乎
尽管
但是
除了

D
即使
/
所以
进而
除非

解析:第一空与后文形成转折关系,填写“虽然”,第二空与第一空紧密相连,属于其顺承句,填写“几乎”,第三空根据“我们多是俗人”与前文相承,意思更进一步,填写“尽管”;第四空则呈现转折关系,填写“但是”;第五空根据“拥有财富”,表明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只有这么点,填写“除了”,最后一空则紧承上句,可以填写“还”。
答案: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