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2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6 18:3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记一记
1.“一个”对“多个”指汉语中一音对多字的现象,即    、     和声调完全相同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形式和意义不同的多个汉字,这些字就是    。
答案:声母 韵母 同音字
2.同音词的两种类型是:    和    。
答案:同音同形 同音异形
3.同音词的形成原因除了读音碰巧一样外还有     和      。
答案:历史音变 词义分化
辨一辨
辨析下列易混同音词的异同。
1.暴发·爆发
[同] 
[异] 
答案:[同]动词,都有“突然发生”的意思。
[异]①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也指突然发作。如:他一夜之间成了暴发户。②爆发,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处迸出,也指(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或(事变)突然发生。如:张泉素质好,爆发力特别强。
2.工夫·功夫
[同] 
[异] 
答案:[同]名词,都可指代时间。
[异]①工夫,主要用于时间,有三种意思,一是指占用的时间。如:他三天工夫就学会了下棋。二是指空闲时间。如:以后有工夫再来玩。三是用于方言,指时候。如:我当闺女那工夫,不用说学文化,就连大门也很少出呢。②功夫,主要用于本领、造诣等,通常指长期努力实践的成果。如:他的小说功夫很深。
3.片段·片断
[同] 
[异] 
答案:[同]名词,都指事物零碎不全的一部分。在指文学作品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用。
[异]①片段,指整体中的一段,有一定的完整性(多用于文章、戏剧、小说、生活、经历等)。如:作文片段(片断)。②片断,也可写作“断片”,指事物的一点,偏于零碎,不完整。如:片断经验。
4.审定·审订
[同] 
[异] 
答案:[同]动词,都含有“审阅、审查”的意思,常用于计划、方法等。
[异]①审定,指经过审查作了决定或经过审阅作了评定,强调意见不再改变。如:我们的技改方案已经呈报上去了,待上级审定之后就实施。②审订,即经过审阅或审查进行修改、订正。不强调意见的最后确定。如:他准备对原稿再进行一次审订,然后送交出版社。
5.心酸·辛酸
[同] 
[异] 
答案:[同]都有“苦难、悲痛”的意思。
[异]①心酸,指心理痛苦、悲伤的意思。如:提起那件事他就心酸。②辛酸,它的本意是辣和酸,比喻苦难的遭遇。如:饱尝旧社会辛酸的人,最珍惜新社会的幸福。
6.优雅·幽雅
[同] 
[异] 
答案:[同]形容词,都含有“美好而不俗气”的意思。
[异]①幽雅,多形容风景或生活环境,强调幽静雅致。如:这里环境幽雅,空气清新,吸引了不少游人。②优雅,多用来形容人的举止、姿态、神情、谈吐等。如:那人举止优雅,仪态大方。
7.侦察·侦查
[同] 
[异] 
答案:[同]动词,都表示通过秘密活动搜集情况的意思。
[异]①侦察,察看的意思,侧重在了解敌情,多用于军事方面,指为了摸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的意思。如:先用火力进行侦察。②侦查,主要用于公安、检察方面,指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调查。如:立案侦查。
填一填
歇后语大比拼(给出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根据谐音的特点推测后半部分。)
空棺材出葬——(         )
熬尽了灯油——(          )
老太婆喝粥——(          )
咸菜煮豆腐——(         )
孔夫子搬家——(         )
矿山的火车出轨——(        )
答案:木(目)中无人 烧芯(心) 无齿(耻)下流 不必多盐(言) 净书(输) 倒煤(霉)
理一理
同音现象
同音词的形成
感悟体会  
 
 
 
想一想
1.同音词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1)语音偶合,即读音碰巧一样。(2)历史音变,即读音原来不同,后来才变得相同。(3)词义分化,即一个词的几个意义后来失去联系了。
2.同音字有何妙用?
答案:汉语的同音字在表达时有独特的用处。比如在熟语、对联等语言形式中巧用同音字,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汉语独有的歇后语也多是利用汉语的一音多字形成的。例如“喝酒不拿酒盅——壶(胡)来”,“和尚的住处——庙(妙)”。古诗中有时也会使用同音字形成工整的对仗。如“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中“白”对“清”,是借用了“清”的同音字“青”而构成颜色对。
3.如何区别同音词和多义词?
答案:同音词和多义词的区别就在于:(1)是不是同一个词。同音词多指一组不同的词,词典中要分立为不同的词目。多义词是一个词,词典中只立一个词目。(2)意义之间有无联系。互为同音词的,意义间在现实中可能不会有什么联系。而一个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在现实中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改:①变更,更换;②改正;③修改,改动。”这三个意义之间都有“改变”这样的意义要素联系着。
[高考链接]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和学习汉语的同音字词。与本节内容对应的高考考点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正确使用词语(同音近义词)”。同音近义词的辨析一般用词语填空的形式,在客观题中出现。
【例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高亢 引吭高歌 伉俪 沆瀣一气
B.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 书声琅琅
C.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 言简意赅
D.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聩
解析:A项依次读kànɡ,hánɡ,kànɡ,hànɡ。B项依次读lánɡ,lánɡ,lànɡ,lánɡ。C项依次读hái,hài,hái,ɡāi。D项均读kuì。
答案:D
【例2】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    创作而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    ,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形 处置 融化
B.原型 处治 融化
C.原型 处置 熔化
D.原形 处治 熔化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处治:处分;惩治。对象一般是人。处置:处理;发落,惩治。对象一般为物。熔化:指金属、石蜡等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融化:特指(冰、雪等)变成水。
答案:C
【例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    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    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①反映  ②曼延  ③总算
B.①反应
②蔓延
③总算
C.①反映
②蔓延
③终于
D.①反应
②曼延
③终于
解析:反映:①光的反射、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②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①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②化学反应;③打针或服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④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根据语境,第一句应用“反应”。“曼延”指延伸得很长;连续不断。“蔓延”指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根据语境“火势”,该句应用“蔓延”。“总算”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或经过一番努力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终于”是副词。到底;终究;毕竟。根据语境“几年虽然很艰难”,该句应用“总算”。
答案:B
【例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讳疾忌医  微言大义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B.磬竹难书  两全其美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掷地有声  曲意逢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至高无上  原型必露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解析:A项,万事具备→万事俱备;B项,磬竹难书→罄竹难书;D项,原型必露→原形毕露。
答案:C
【例5】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解析:A项,备受青睐。B项,哄堂大笑。D项,疾言厉色。
答案:C
[技法指导]
同音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于同音的形声字,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旁来判定它们所表示的意义。比如“驱”“岖”“躯”都读qū,这几个字的意义都由形旁标识得清清楚楚,辨别起来并不难。
2.对于常用的同音字,要随时留意它们经常和什么字在一起搭配使用,表示什么意思。常常有同学把“部署”写成“布署”,“布置”写成“部置”,主要是由于没有注意到每个字的不同搭配习惯。
3.同音词的各个词的词义毫不关联,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有明显的派生关系;同音词是指一组词,多义词是指一个词。
[拓一拓]
1.[增殖 增值]
二者都有“资产价值增加”之意。“增殖”是指银行用钱去投资,又增加钱。说白了,即“钱生钱”。“增值”则是由物品的涨价而增加钱。
2.[简洁 简捷]
“简洁”是指谈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如文笔简洁。“简捷”是指简便快捷。如算法简捷。
3.[淡薄 淡泊]
“淡薄”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如“人情淡薄”;“淡泊”指不追求名利,如“淡泊明志”。
4.[祛除 驱除]
二者都有“除去”之意。“祛除”是指除去疾病、疑惧或迷信思想等。“驱除”则是指用力量赶走,除掉。前者指除去抽象的,后者指除去具体的事物。
5.[接受 接收]
“接受”指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如“接受考验”;“接收”指“收受”,如“接收来稿”“接收无线电信号”等。
6.[终止 中止]
二者都有“停止”之意。“终止”指最终停止,结束;“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
7.[剧变 巨变]
二者都有“变化”之意。“剧变”是指迅速变化;“巨变”是指巨大的变化。
8.[变幻 变换]
两者都含有“变化”的意思。“变幻”所指的事物,多是动荡不安,变化无常,使人不可捉摸和难以预料,一般不带宾语;“变换”所指的事物较实在具体,常带宾语。
9.[处世 处事]
“处世”指一个人对社会生活及对人与人关系的处理;“处事”则是处理事务的过程。
10.[国是 国事]
“国是”是书面语,主要用于正式场合,指国家大计;“国事”指国家大事。
测基础
1.下列关于同音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中的同音现象,首先是指一音对多字的情况,即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的一个音节对应形式和意义不同的多个汉字。
B.虽然汉语中的同音字比较多,但同音字的存在绝大多数是不会影响交际的。
C.汉语的同音字在表达时有独特的用处,如在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中就是同音字在起作用。
D.匪、诽、斐、腓,这四个字是同音字。
解析:“腓”是阳平,其余为上声。
答案:D
2.下列关于同音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同音词就是指构成词语的字同音。
B.汉语同音词有两种:一种是“同音同形”,另一种是“同音异形”。
C.同音词形成的原因大概有三种:语音偶合、历史音变、词义分化。
D.“先生”和“先声”是一组同音词。
解析:“先生”的“生”读轻声,和“先声”不是一组同音词。
答案:D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谐音双关的一项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C.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
D.珠树自绕千古色,笔花开遍四时春
解析:A项,“晴”谐音“情”;B项,“莲子”谐音“怜子”(爱你),“清”谐音“情”;C项,“橹速”谐音“鲁肃”,“帆快”谐音“樊哙”,“笛清”谐音“狄青”,“箫和”谐音“萧何”。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歇后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两年前他对于电脑的使用还是擀面杖吹火,而今天却成了一个“网络高手”,尽管他已年过半百,看来什么事都怕一个“钻”字。
B.中国医疗教授队的到来,对于巴基斯坦灾民来讲,真是正月十五贴门神,快速而又及时,医疗教授队卓有成效的工作,解除了当地人民不少的病痛。
C.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我们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哪里还有能力去帮助别的企业。
D.诚信,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如果对内失信于人民,对外失信于他国,其结果必然是猪八戒照镜子,从而损害一个国家的基本形象。
解析:A项,“擀面杖吹火”后续语为“一窍不通”;B项“正月十五贴门神”后续语为“晚了半月”,与语境不符;C项,“泥菩萨过河”后续语为“自身难保”;D项,“猪八戒照镜子”后续语为“里外不是人”。
答案:B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解析:B项,加点字读音都为lì。A项,“盥洗”的“盥”读音为ɡuàn,其余为huàn;C项,“雄关险隘”的“隘”读音为ài,其余为yì;D项,“谄媚阿谀”读音为chǎn,其余都为xiàn。
答案:B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bì  奴婢  麻痹  稗草  无裨于事
B.nà
呐喊
老衲
木讷
方枘圆凿
C.xìnɡ
兴奋
兴致
兴趣
兴高采烈
D.zhé
折服
海蜇
先哲
蛰伏不出
解析:A项“稗”读“bài”。B项“讷”读“nè”,“枘”读“ruì”。C项“兴奋”的“兴”读“xīnɡ”。
答案:D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遮蔽/弊端 囹圄/聆听 不屈不挠/饶有情趣
B.隽永/眷念 惊蛰/桎梏 喟然长叹/功亏一篑
C.侍候/吞噬 吉祥/捷径 溯流而上/夙兴夜寐
D.瓦砾/隶书 矗立/抽搐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解析:A项bì/bì,línɡ/línɡ,náo/ráo。B项juàn/juàn,zhé/zhì,kuì/kuì。C项shì/shì,jí/jié,sù/sù。D项lì/lì,chù/chù,qiè/qiè。
答案:D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媒体评论称,这一次的研究结果再次表明,就推动旅游业的增长而言,中国游客已经成了无可    的领头羊。
②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里,母语都是最重要的,因为它    着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
③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无须修改;    ,那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书写不方便的汉字就需要修改。
A.置疑 包含 否则
B.置疑 饱含 反之
C.质疑 包含 反之
D.质疑 饱含 否则
解析:“置疑”常与“不容”“无可”等连用,一般用于否定句中;“质疑”意为“提出疑问”,一般用于肯定句中。“饱含”有“充满”的意思,侧重于“满”;“包含”有“里面含有”的意思。“反之”意为“与此相反,反过来说或者反过来做”,指行为的反向情况;“否则”意为“如果不是这样”,指在假设情况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答案:B
9.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抱负 良晨美景 储藏 出奇制胜
B.讥诮 张皇失措 赈济 附庸风雅
C.范畴 终身大事 肄业 连篇累椟
D.陷井 改邪归正 恬淡 眼花缭乱
解析:A“良晨美景”应为“良辰美景”;C“连篇累椟”应为“连篇累牍”;C“陷井”应为“陷阱”。
答案:B
10.你知道下面的谐音联妙在何处吗?
(1)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答: 
 
(2)独览梅花扫腊雪 细睨山势舞流溪
答: 
 
(3)孔子生於舟末 光舞起自汉中
答: 
 
(4)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见颜回
答: 
 
答案:(1)上联:“橹速”谐“鲁肃”,“帆快”谐“樊哙”。下联:“笛清”谐“狄青”,“箫和”谐“萧何”。
(2)上联:Do,Re,Me,Fa,So,La,Ti。下联:数字一至七的方言读音。
(3)上联:“舟”谐“周”。下联:“舞”谐“武”。
(4)子路,即孔子的弟子,又可解为“棋子的路数”。颜回,即孔子的弟子,又指“面颜的真容”。
测考点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毗邻 砒霜 如丧考妣 蓬荜生辉
B.托庇 襞进 刚愎自用 无裨于事
C.倔强 诀别 味同嚼蜡 攫为己有
D.碑碣 反诘 桀骜不驯 栉风沐雨
解析:A项,pí


bì;B项,都读bì;C项,“味同嚼蜡”jiáo;D项,“栉风沐雨”zhì。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围歼 信笺 缄默 草菅人命 兼收并蓄
B.汲取 亟待 慰藉 嫉恶如仇 佶屈聱牙
C.惬意 怯懦 窃取 锲而不舍 雕栏玉砌
D.绚丽 汛期 驯服 徇情枉法 出言不逊
解析:A项均读jiān;B项“藉”读jiè,其他读jí;C项砌读“qì”,其他读qiè;D项绚读“xuàn”,其他读xùn。
答案:A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间杂 渐染 兽槛 草菅人命 三缄其口
B.鹄立 恍惚 觳觫 囫囵吞枣 醍醐灌顶
C.墓碣 孑遗 攻讦 桀犬吠尧 精神矍铄
D.女红 躬亲 供销 曲肱而枕 觥筹交错
解析:D项均读ɡōnɡ;A项“间”“槛”读jiàn,其他读jiān;B项“惚”读hū,其他读hú;C项“矍”读jué,其他读jié。
答案:D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恐吓 庆贺 显赫 一唱一和 鹤立鸡群
B.澄碧 诚实 呈现 承上启下 千乘之国
C.逍遥 瘦削 销蚀 神情毕肖 宵衣旰食
D.晦涩 萧瑟 塞责 十恶不赦 不事稼穑
解析:A项都读hè;B项“乘”读shènɡ,其余读chénɡ;C项“削”读xuē,“肖”读xiào,其余读xiāo;D项“赦”读shè,其余读sè。
答案:A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yùn  氤氲 愠色 蕴涵 温故知新
B.shàn
讪笑
禅让
嬗变
潸然泪下
C.zhēnɡ
症结
正月
诤友
狰狞可畏
D.jué
攫取
倔强
角斗
云诡波谲
解析:A项,氤氲yūn,温故知新wēn;B项,潸然泪下shān;C项,诤友zhènɡ。
答案:D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近年来,我省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了《安徽省专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了专利申请资助标准。
(2)谈到当前农业农村的好形势,省农业厅厅长祝金水面露喜色,但同时也毫不    地道出了心中的隐忧。
(3)河北省高院对“李刚逼供案”撤销原判发回重审,体现了对法律的高度负责和对涉案人权利的高度重视,保定相关部门将依法做好补充    工作。
A.制订 隐讳 侦查
B.制定 隐讳 侦察
C.制订 隐晦 侦察
D.制定 隐晦 侦查
解析:制定:确定方针、政策、法律、制度等,是将拟议和创制的东西加以确定,使定案;制订:创制,拟订,是拟议和创制的过程,不一定是定案。隐讳:因有所忌讳而隐瞒不说;隐晦:含意不明显。侦查:公安、检察机关为了搜集证据、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而依法进行调查,司法术语;侦察:为弄清敌情、地形和其他有关作战方面的情况,进行考察、秘密察访等活动,军事术语。
答案:A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是我们白家祖辈    下来的秘方,就是掉脑袋,也不能让日本人拿去!
②几家上市公司的倒闭,引发了股市的大幅    ;证监会对此予以高度关注。
③多年来,我养成了一种    ,除夕总要到花市挤一挤,观花海,也观人海。
A流传 振荡 癖好
B.流传 震荡 嗜好
C.留传 震荡 癖好
D.留传 振荡 嗜好
解析:流传:事迹、美名等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侧重遗留下来给后代。“震荡”着重指动荡不定,多指较强烈的,并带有一定的持续性,多用于具体事物,特别是较大的空间,有时也用于比喻。振荡:①振动,②电流的周期性变化。嗜好: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癖好:对某种事物特别爱好。
答案:C
8.下面的歇后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B.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
C.下雨出太阳——假晴(情)
D.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解析:B是喻意歇后语,其他是谐音歇后语。
答案:B
9.下列句子没有使用谐音双关的一项是(  )
A.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B.愁见蜘蛛起,寻丝到天明。
C.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解析:A中的“路”是意义双关,其他都是谐音双关。
答案:A
10.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孤独,荡涤(dí)人的矫饰和浮躁;孤独,诠释人的淳朴和淡泊;孤独,凝聚人的内涵和睿智;孤独,提升人的品位和境界。
B.利害攸关而实话实说,连遇强手而毫不怯懦,检点省(shěng)察而幡然知耻,路见不平而拔刀相助:这就是勇敢。
C.傅雷先生耻于蝇利蜗名之争,奋而辞职,闭门译述,翻译艺术日臻(zhēn)完美,终以卷帙浩繁的译著,享誉学界。
D.《古文观止》是由康熙年间两位名不见经传的选家所编,他们披沙捡金,遴选了二百多篇琅琅(lǎng)上口、百读不厌的佳作。
解析:B项“省察”的“省”应读“xǐng”。C项“奋而辞职”的“奋”应为“愤”。D项“披沙捡金”的“捡”应为“拣”;“琅琅上口”,一般多写作“朗朗上口”,“琅”应读“láng”。
答案: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