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不正确的是
A.前提是祖国统一,一国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C.适用于台湾、香港澳门
D.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有一个干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最后因公殉职。他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上联是“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是“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他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他是( )
A.王大珩 B.杨利伟 C.邓稼先 D.孔繁森
3.甘肃省有临夏回族自治州,天水市有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它们的设置与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4.1997年6月30日午夜12点,香港回归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上,中方指挥官高声说到:“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这一瞬间标志着( )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诞生 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香港进入“港人治港”新时代 D.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5.根据国务院规定:“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自2017年起广西“三月三”被定为法定节日,这说明广西实行的是
A.一国两制 B.经济特区 C.民族区域自治 D.自由贸易区
6.2011年6月1日,黄公望先生的《富春山居图》分散于海峡两岸360年后终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实现合璧,这场海峡两岸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原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互补互利的原则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求同存异的原则
7.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8.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民族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改革开放政策 D.“一国两制”构想
9.下列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的是
A.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B.“九二共识
C.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D.汪辜会谈
10.和平解放前,西藏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2011年迅速发展到99.4%,导致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B.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贯彻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我国五大省级自治区当中属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成立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 )
A.“三不” 政策 B.和平统一
C.共同繁荣 D.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13.茫茫夜色中,查尔斯王子在那个历史性的时刻之后,乘坐皇家游轮离开香港。游轮的起锚处正是距此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登陆的地点。“那个历史性的时刻”是
A.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B.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C.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D.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14.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大三通”、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等。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
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
C.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15.如图所示题词反映
A.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B.祖国统一进程的推进
C.英国对华殖民统治的结束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6.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
A.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B.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C.促进两岸文化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7.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坚持不动用武力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18.下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下列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是
A.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D.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19.下图横幅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984年12月 B.1987年4月
C.1997年7月 D.1999年12月
20.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西藏的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方式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C.实行西部大开发 D.设置驻藏大臣
21.1975年4月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的角落里刊登了一篇短文《蒋介石死了》。1988年1月1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要闻版块刊发了《蒋经国昨天病逝》。引发这种报道态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汪辜会谈 B.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C.连战访问大陆 D.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
22.新中国实行的既能体现民族平等,又能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平等
23.“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和而不同”文化观念在民族政策中的体现,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新中国成立后实践这一理念的治国策略是
A.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大力提倡“求同存异”
2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两岸统一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不断增强,这些因素包括
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②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与繁荣发展
③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④祖国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
25.问答题
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的成功实践如何?这一实践的成功有何意义?
26.在古代,我国中央政府十分重视对西藏的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也为西藏地区的发展作不懈努力,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请回答:
(1)列举清朝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的史实两例?
(2)1951年西藏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了解放?西藏解放有何历史意义?
(3)建国后我国政府在西藏实行怎样的民族管理制度?
2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结合所学回答
(1)“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赞扬一个人“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个人是谁?他被国内外誉为什么?
(2)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举两例即可)?
(3)什么是“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得以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8.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亦是激活原有制度活力的重大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制度。请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大会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管理方面的一次制度创新,请问:这一制度主要适用于什么地方?实施这一制度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3)“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思路创新,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历史伟人是谁?运用这一构想,我国于1997年成功恢复对哪一地区行使国家主权?
29.在2019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各项制度;经济、外交、军事、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 年 月 日。
(2)新中国的成立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哪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4)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建国后,为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决定实行哪一制度?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历史性决策,请完成下面填空。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历史性央策。
(6)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7)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请你谈谈对祖国发展的感受、祝愿或建议。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C 6.C 7.A 8.A 9.D 10.A 11.C 12.D 13.B 14.B 15.B 16.D 17.C 18.C 19.D 20.A 21.B 22.A 23.B 24.C
2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6.(1)设立驻藏大臣;册封达赖班禅等。
(2)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除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的领土全部获得解放。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7.(1)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2)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
(3)“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即在中华人民共和法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
28.(1)195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国家统一领导。
(3)邓小平;香港。
29.(1)1949年10月1日
(2)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③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6)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言之有理即可。(开放性问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