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和昆虫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节肢动物的结构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3.概述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列表、比较几种节肢动物主要特征,提高知识的概述能力。
2.观察蝗虫,找出昆虫的主要结构特征,理解蝗虫成为世界性害虫的原因,加强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通过科普小讲堂环节,锻炼学生上网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以及生物是进化的观点。
2.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节肢动物的结构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教学设计思路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展示瓢虫、蝗虫、虾、蜘蛛和蜈蚣,通过观察与思考填表比较归纳出他们共同的特征,并在老师的点播下理解这样的结构与环境是相适应的,同时与前面学过的几种动物比较,推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比较等学习方法,透过具体生物的特征找共同的特征,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昆虫的主要特征:观察蝗虫的结构示意图,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识别推测各部分结构及功能并总结归纳蝗灾与蝗虫哪些结构和生理特征有关。通过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结构特征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对于蝗虫呼吸的知识,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知腹部呼吸,推测气门是呼吸进入腹部器官的一个通道。学生对蝗虫的结构及功能有一定了解,接下来组织学生观察几种其它昆虫结构,归纳昆虫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和人类的关系: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回答,然后在进一步补充、归纳,让学生辩证的认识到节肢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利与弊。
最后一个环节是科普小讲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种节肢动物的信息,并制成PPT,老师在课下选出最有代表性的一组课上到台前向同学展示,不仅锻炼学生上网搜集信息的能力,而且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的准备
有关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蝗灾的视频资料,蝗虫模型,搜集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资料。
2.学生的准备
收集身边常见的节肢动物,小组准备科普小讲堂的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提到节肢动物有的同学可能感到有些陌生,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节肢动物,下面通过视频初步了解一下节肢动物。
视频展示。
观看视频
初步感知节肢动物的地位。
激发学生的兴趣。
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结构特征
过渡语:现存于地球的生物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而且都有其独特的结构,节肢动物又哪些特殊的结构令它们成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呢?
组织学生观察5种节肢动物图片,完成学案的表格及下面思考题。
表中所有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对于节肢动物有何好处?你能推测节肢动物由哪种动物进化而来吗?
表中哪些动物结构很相似?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你知道它们称为什么动物吗?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讲解:触角和足统称为附肢,所以节肢动物是由于附肢分节而得名。
由小龙虾图片讲解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引导学生说出外骨骼的优点,教师提问外骨骼同时限制节肢动物生长,节肢动物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展示虾蜕皮图片。
通过视频让学生理解身体附肢分节的意义。
引导学生归纳生物进化趋势。
依据实际观察的结构,填写表中内容。小组讨论交流讨论完成思考题。
认真比较,总结出所有动物的共同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蝗虫瓢虫的结构最相似,称为昆虫。
学生思考得出外骨骼的优点,从图片理解蜕皮的意义。
学生通过视频理解分节使运动灵活从而有利于取食,躲避敌害,生殖等。
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生物的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帮助学生在分析判断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形态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及生物的进化观点。
通过实验了解蝗虫的身体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过渡语:昆虫的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类群,与人类息息相关,认识他们是非常有必要的。以蝗虫为例,来认识昆虫的主要特征。
播放蝗灾视频,创设情境:你认为蝗灾与蝗虫哪些结构和生理特征有关?
组织学生完成学案上的探究内容:
1.用手摸一摸蝗虫身体背面,感觉蝗虫坚韧的体表,这样的体表有什么作用?
2.观察蝗虫实体,结合课本图片认识蝗虫身体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每一部分都有都有哪些结构?思考各部分结构有何功能?
3仔细观察蝗虫口器外形,然后用镊子取下口器的各个部分放在解剖盘上观察。捏一捏口器的上颚,有什么感觉?思考口器特点对其生活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并对学生回答进行补充。
展示:演示实验(蝗虫的呼吸)
提问:为什么蝗虫的腹部进入水中,则死亡?
讲解:蝗虫的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
提问:蝗虫的呼吸方式又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归纳蝗灾与蝗虫的哪些结构有关。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内容,思考讨论。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得出:
1. 蝗虫体表坚硬,由于蝗虫具有外骨骼,既能保护身体内部的柔软器官,也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以上特点使蝗虫更好地适应陆地环境,活动范围更广泛。
2. 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学生上台对着模型表述蝗虫身体各部分结构以及功能。
3.口器结构复杂,上颚坚硬且边缘有锯齿,有利于切断磨碎食物。
通过教师的实验图片,理解气门与呼吸有关,是气体进出通道。理解气门的细小,适于陆地生活。
学生总结归纳。
通过小合作完成实验,结合课本,学生由感性的观察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在分析判断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形态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出发,理解蝗虫的呼吸。培养学生科学实证的意识。
训练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归纳昆虫的主要特征
在认识蝗虫的结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6种昆虫图片,组织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补充:昆虫中苍蝇有一对翅,虱没有翅,所以昆虫一般有两对翅。
让学生上台展示本组收集的昆虫,组织学生辨认这些是否是昆虫。
认真观察,归纳昆虫主要特征: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
一组学生代表展示本组的昆虫,其他同学根据所学一起辨认真假昆虫。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比较等学习方法,透过具体生物的特征找共同的特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
展示节肢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几种节肢动物与人类关系
让学生辩证看待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利与弊。
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回答,学会辩证看待节肢动物与人类关系。
训练学生学会从多个途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进一步感受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
科普小讲堂
选出小组代表台前展示
小组代表台前展示本组准备的一种节肢动物的科普内容。
提高学生网络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结束语
地球上生存的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每种动物都可以称为是人类的“老师{”,让我们永远保留一颗好奇心,将来去探索更多的生物奥秘吧。
学生聆听
鼓励学生将来去探索更多的生物知识。
板书设计
节肢动物
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主要类群: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