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6 22:2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
实验中学 郝立翠
课 题
消化与吸收
课 型
实验
核心素养
通过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加强科学探究的素养。
教学目标
1.描述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
2.运用所学知识及教材中的提示能够设计出“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3.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课件,实验用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2分钟)
复习导入:
大屏幕展示上节学习内容,完成填空。
提问:食物到底是如何被消化的呢?
教师:今天我们就从消化的第一站口腔,以我们常吃的主食为材料,探究一下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
积极参与
认真思考
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
激发兴趣
新课
(25分钟)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请学生细细品尝,谈谈有什么变化?
嘴里有什么参与使得馒头产生了变化?
总结实验探究的问题,并小组讨论作出假设
亲身体验
大胆假设
拓展思维
制定计划
实验原理
用什么检验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器材
如何进行模拟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呢?
需要器材:
实验计划
确定变量:①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是相互配合作用的因此看做一个整体,即是一个变量;②唾液是一个变量。
初定实验步骤:(一个变量一组对照试验)
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试管
1
2
唾液/清水
牙齿的咀嚼
舌头的搅拌
探究牙齿咀嚼与舌头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试管
1
2
唾液/清水
牙齿的咀嚼
舌头的搅拌
完善实验步骤:实验融合,实验创新设计
试管
1
2
3
唾液/清水
棉棒+清水
棉棒+唾液
棉棒+唾液
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
米糊2滴
搅拌
米糊2滴
搅拌
米粒2粒
不搅拌
处理
手心握住加热5-10分钟后滴加碘液
阅读教材认真思考问答问题
初订计划设计单一变量对照实验。
讨论设计多变量对照实验,完善创新方案
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合作能力
实施计划
教师巡查指导
小组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
试管号
1
2
3
现象
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讨论得出结论
增强分析能力
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分析误差原因
自主讨论
展示交流
增强表达能力
小结
(3分钟)
小结:
1、根据探究实验的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出:馒头变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淀粉被消化后转化成了什么物质? 什么物质使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呢?
独立思考
回答问题
增强总结和概括能力
当堂训练
(10分钟)
展示名师训练试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卡答题,通过即时反馈的答题结果选学生进行作答分析或者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独立完成
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提出问题:馒头为什么会变甜?
2.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有关
3.制定计划:初定计划:变量:牙舌的作用、唾液 完善计划
4.实施计划:分工合作
5.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有关
6.展示交流:误差分析